文/珠珠
“至今为止,你读过那么多书,到底记住了多少内容呢?
问起下面的问题,你会怎样回答呢?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现如今,人们喜欢用手机阅读,原因是快捷,方便,还可以拍照保存。可时间久了,除徒增了手机内存、视力下降之外,书的内容并没有保存到脑子里。
我也曾热衷手机阅读。直到有一次,想找读过书中的一段话,却不知从何下手。
无奈,只好依赖残存的记忆及搜索引擎的帮助。虽然找到了,可是,却耽误了很多时间。后经发现,这段话早已被我微信收藏很久了。
由此产生了疑问,使用智能手机读书效率就能提高吗?直到我遇到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好书之后,使我茅塞顿开。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是奥野宣之,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日本著名的网络与杂志撰稿人。因其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故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
作者通过此书全面介绍了怎样有效利用“笔记”来实现“选书、购书、读书和活用”的。
同时也向读者传递着一种理念:用笔记读书法这种基本、简单的读书方法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将书的体验转变为无形的财富。
简言之,就是用 “笔记”来实现“输入和输出”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通过三个部分走进这本书,解读笔记读书法的超实用性。
一、建立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的理念
1. 构建“一元化”思维,把与“读书’相关的信息记入同一笔记本中
有句老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生活中“读书”(含选书、购书、读书和活用)时会产生稍纵即逝的想法,倘若不能及时记录下来,就会与好书、好点子失之交臂,十分可惜。
所以我们要学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记录“读书”全过程。
在选书时可以做一份购书清单,将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列上。平日里,不管是在报纸、杂志、地铁广告、传单里发现感兴趣的书随时记录到清单中。这样就可以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意识,同时还能帮自己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有了购书清单的指引,在购书时就减少了盲目性,明了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节约了购书时间成本。
购书清单形成之后可以粘贴或夹在笔记本里,用时可以随时翻阅。
平日读书时常会有灵感闪现,此时就需要立刻记到笔记本中,让思考书面化,让灵感脱离抽象状态. 形成未来创作的素材,想用时就能信手拈来。
2.约束自己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萧伯纳说:“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做任何事只有三分钟热度是不够的,想要收获更多,就要付出足够的努力,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热爱不够,坚持不够。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也以坚持为前提的,既然喜爱读书就约束自己写读书笔记,哪怕只是一句话也要坚持,一旦中断,容易失去乐趣,想再拾起就不容易了。
这就好比攀岩,开始就别想着退缩,莫回头,只管一步一个脚印攀登就是,终有登顶的时刻。让记读书笔记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就不会再觉得记它是件难事了。
二、如何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法国文学家鹿岛茂先生曾在随笔中阐述读书笔记的作用:“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1. 摘抄的方法和作用
摘抄的作用:可以促进和加深对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摘抄的方法:要摘抄原文,方便日后阅读时可以追根溯源找到出处;要摘抄确实有道理语句;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文字;可可将书中的小标题作为关键句摘抄下来。
总而言之,就是摘抄时尽量简洁而非冗长。
2.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葱鲔火锅”,即金枪鱼火锅,是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名字的由来,是因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的鱼肉和大葱的关系,故取此名。
它是一种细致的笔记形式,就是让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摘抄认为重要的文字内容,然后预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感性或评论。
摘抄无需大段,只需把反复斟酌后,认为非记不可的文字落实到纸上即可,这样可以把读书笔记控制在自己的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是真正的有感而发而非流于形式。
3. 记录与书的交流过程
叔本华在《论读书》中写道:“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读书笔记是与书交流过的证据,而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
自认为,一本好书就好比家人,与之交流就获得了原创思考的源泉,通过写读书笔记就可以实现家人般地陪伴,将喜怒哀乐付诸笔端,变成自己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让重读笔记成为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辛苦积累的读书笔记不可束之高阁,而应“活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笔记带在身边,利用碎片时间反复阅读,温故知新,加深记忆。将读过的书中杂乱无章的想法组织起来,精细咀嚼,提高自己思想输出的能力。
1. 重读笔记时的方法及重要性
“需要有个固定的场景”:可以是入睡前,也可以是图书室或咖啡馆,一个可以独处的、有着轻松愉快的氛围地方就好;
“养成重读的习惯”:可以规定一周重读笔记次数,坚持下来,时间久了习惯就养成了;
“在重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重读时对以前一知半解的地方会有新的领会;
“通过重读为思想增色”: 重读可以丰富思想,让其输出的更有深度。
2.重读笔记可进行有效的思想输出
在读书笔记的制作和重读过程中,不但锻炼了文字功底,提高了写作技巧及思想输出的质量;而且还能形成原创文字和想法,将其放到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分享给更多的人。
读书笔记也可以是一剂解忧药。通过读书获得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凝聚的思想被记录,重读时体味其中,为心灵找到一个抒发的出口,降低生活之烦忧,减小抑郁之风险。
重读笔记更是激发文章创意的源泉。
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说:“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重读读书笔记,浏览自己曾经收集的文字信息,比较,排列组合,原先不在意的一句话,或许会给一篇新文章带来灵感,形成了独特的文章创意。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是用一种超实用的笔记读书法,向我们诠释了通过笔记来选书、记录读书体验、用于参考、回顾反思,这样一个读书的全过程。其目的都是在帮助我们促进对书的理解,从而形成个人独到的见解。
然而,读书千万遍,不如记录更方便。行动不是想,而是做,是要拿起笔去记录,而且要持之以恒。相信这种“朴素”的读书方法会为我们的读书生活实现“华丽”地转身,从而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珠珠
生活记录者,情感提炼者,用简单的文字解开超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