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有电视机是在1992年《小龙人》热播的时候,那是上海荷花牌的黑白电视机。
当时村里的仁员家人口多,又天天吃肉,欠我们家太多的猪肉账,如果不及时处理会越来越多越不想还,我父亲果断用一部分欠款,我记得是九百元和他换购这台电视机。
有了电视机,并不能看很多频道,中央一台、中央六台、福建东南的一些台,还有潮州的南澳台。易拉罐串起来做成十字型信号架子用长竹竿立在屋顶接收卫星信号,经常在关键时刻要去调转动一下竹竿,还经常会串台。尽管屏幕不是很清晰,也不是彩色的,但是我们都很开心,因为可以不用到别人家看电视了。
在这之前,我是要满村里跑,到别人家蹭电视看的。
最早的是在我大汉叔他们护厝门前,夏天时候,他们把很小的黑白电视机摆出来,尽管是播放新闻联播,我们也是目不转睛地看着。那时候很讨厌温兆伦的《我本善良》里的齐乔正,看曾江说话咬牙切齿的样子就讨厌啊。后来黄日华的《义不容情》里,温兆伦演绎的阿康真是让人看不起。人物剧情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心,每晚一集,期间插播几次广告都不在乎,因为这是夏夜纳凉消暑的最佳选择。
后来,有不少人家里买更大的电视机了,我尾叔结婚也新买了一个电视机放在他们客厅里,尾叔和志明叔他们两家还是合住在三间四伸手的闽南建筑里。我看电视喜欢凭我的直觉剧透,而且一猜一个准,还经常分析剧情哪里合理哪里不合理,一边的尾叔转过头来看着我,挤出笑容,看电视就好,还那么认真?那时候忙完了就往他们家跑,看到有人开了电视就在那看着,他们看完了我还在那里也不好意思关掉,我就这么厚着脸皮地看着。
看过悠悠岁月的《渴望》,殊不知刘慧芳就是张凯丽老师,大成就是李雪健老师。看过《厦门新娘》,郑丽萍一开始是在亲情和金钱夹攻之下,半推半就、半哄半骗地被带到台湾来,和有点傻傻的廖福气结婚,到后来俩人患难见真情甜蜜生子。刚好我们初中的同学也有个叫丽萍的,我们都把和丽萍同学走得很近的阿周同学叫做福气,看着阿周半推半就的样子大家也都很开心。
《上海一家人》在热播,阿祥生了一场大病后醒来肚子饿那种情形,我的脑子里还有深刻的印象的,若男和阿祥没能在一起也是最大的遗憾。《珍珠传奇》台湾腔其实也没有太注意,只在意《望断西京留传奇》的歌词:“天姿蒙珍宠,明眸转珠辉。兰心蕙质出名门,吴兴才女沈珍珠。达理又知书,备位东宫主,多彩多姿蝶飞舞,红袖碧竹人羡慕。风云起,波澜激,珍珠泪悲泣,玉洁又冰清,哪堪流言袭,望断西京流传奇。”恨死那反贼安禄山了,好好的大唐就被他整得鸡飞狗跳的,差点改朝换代,幸好有正义的化身郭子仪,但不管郭将军怎么力挽狂澜,我的内心就像受到重创的唐帝国一样不得劲。
《康德第一保镖传奇》的歌声一响起,晚上睡觉都会循环了。不管是白萝卜还是红萝卜,不管是风凛凛刀颤颤,还是虎狼声声啸浓雾重重暗,我都不认识付笛声是谁,也不知道那是伪满洲国的故事。那时候的《红楼梦》看起来有点费电,就是没有打打杀杀的场面,在尾叔家看电视,有其他人想看别的,就容易被换台了,所以印象就不深。《西游记》暑假会播放,暑假里我每天都要忙着拾柴禾、割猪草、下海摸螃蟹、赶鸭子、落花生、挖番薯、挑水浇菜......也没有空去看的。
倒是《海灯法师》大家会有一致意见。范无病从小绑腿练跳沙坑和后来的轻功真是让人佩服,他的二指倒立更是绝了。最可惜的是李腊梅,脸拉花了,声带坏了,还要裹着布条女扮男装,到死都不敢和范无病相认。
在暑假里,每天下午我都要找邻居大我不少岁的好求一起到田里抓金龟子喂鸭子,那时候是新时间,晚上六点就是七点。我每天都是抱着一罐子金龟子经过谁家,看到谁家播放《恐龙特急克赛号》就去蹭的。过了不到两年,好求结婚了,我才知道他比我大十来岁,可能是人长得瘦小,看不出年纪。克赛号最后一分钟的剧情基本是固定的,人间大炮一级准备……人生的剧情也基本是固定的,比如结婚。
我母亲有交代,不能往人家吃的地方去,也不能看。《八卦莲花掌》的场景像极了我们老家的海滩,闽南语版本的更是绝了。那次我是在跃庭家看的,平时都不敢去的。他家有太多番石榴树,即使经过他们家,也是低着头快速通过,担心抬起头看到满树飘香的番石榴,被误以为咱是被番石榴勾住了呢。为了看电视我硬着头皮跟人跑过去蹭电视看,像我这种贪吃的人,都能忍得住不看人家的番石榴,却忍不住去看电视机里播放的武打片。
再后来,台湾同胞可以回来探亲了,南山家的二叔公从台湾回来了,带了不少东西,带给他爷爷一个很大的彩色电视机。他爷爷家门口是两棵抱在一起的大榕树,白天,大彩电就摆在外面,《封神榜》就在榕树下播放的。看着哪吒踩着风火轮,杨戬三目眼发功射出光波,听着毛阿敏的“花开花落花开花落,悠悠岁月长长的河”,直到高潮部分的“听万民百世轻唱,只留下神的飘逸,神的传说,神的传说……”片尾曲同样迷人,屠洪刚的声音刚好亢奋地吼出“告别无休的征战,告别不息的厮杀;告别无休的征战,告别不息的厮杀”,像是在抗诉着什么,又在宣誓着什么,好不过瘾啊!我也希望我家有台湾回来的叔公之类的,但不敢抱怨家族的男丁在当时抓壮丁跑得太快。
彩色电视出来后,电视就慢慢普遍了。聚在一起看电视,或者到别人家看电视就不是因为没有电视,而是大家习惯聚一起消耗漫长的夏夜。阿寿叔杂货店门口摆放着电视机,每晚两集连播《戏说乾隆》。对郑少秋的印象没有那么深,反倒是他后来演穿越到香港的雍正比较有意思。赵雅芝一直那么优雅大方,嘴巴肯定超过Red口红代言人苏琪,后来的《新白娘子传奇》唱和念是有新意,但都敌不过台湾过来的歌仔戏了。
现在家里电视机又大、频道又多,新闻联播我早就不看了,甚至还对有些频道每晚五集连播不满,这要让追剧的老人家睡眠不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