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定是本年度最佳影片之一,唯一能与之竞争的应该只有《你的名字》、《摔跤吧,爸爸》、《敦刻尔克》。但要写这本电影的影评很难,它即不像《敦刻尔克》这样即可以分析剧情、又可以分析导演那标志性的叙事方式。又不像另两本有着优秀的情节、以及很好的话题性作为影评的素材。
影片本身也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唯一稍显不同的就是那真实场景与拍摄场景混编的剪辑方式,以及类似群像电影的形态让影片多了一份真实感。但这种做法在纪事影片中并不少见,所以也不算是一个很大的特点。
但它不同与刚才提到的另外三部电影,《恐袭波士顿》虽然不是评分最高的,但确是今年让我触动最深的电影。看完后心里一直很难平静,各种思绪涌上心头,震撼,愤怒,感动,恐惧……
看过预告片的人一定会认为这是一本大制作、动作火爆的影片(包括我自己也当初也这么认为)。但没想到影片在特效上十分克制,一点一点平静的讲述。从事件相关人员的日常生活切入的,一个疲惫倒霉被处分的警察、一对幸福的恋人、一个刚买了新车的中国留学生、一个期盼着与女生约会的警察,即使是恐怖分子也被拍得有血有肉,有可爱的女儿、美丽的妻子,早上起床一边吃着麦片一边看炸弹制作教程。作为一个本就知道结局的影片,这种叙事风格并没有减弱观影的效果,相反正是知道爆炸就隐藏在这平静的外表下,所以更让人感到焦虑。
影片一直很好的烘托着气氛,对于我这种并不完全了解电影背景的观众,影片后半段的紧张气氛完全是通过电影本身的情感带入而调动起来的,为影片中众多人物的命运揪心。
纪实风格表明影片中不会有力挽狂澜的英雄,但看完电影后又发现影片中人人都是英雄。并不仅仅因为我们知道电影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真实存在的,更是因为在影片中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所以看完电影后更是让我动容。那位最后死也没有让恐怖分子夺走配枪的巡警,周六将会是他与MIT女孩的第一次约会。在枪战中冒着炸弹的风险互相掩护的警察,平时他们只是普通的巡警,除了在电玩中打打游戏外也许并没有经历过实战。死里逃生并提供重要情报的中国人孟丹,买辆豪车只是因为想泡妞,来美国希望可以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打完子弹最后扑向恐怖分子的老警官......
我一直觉得老美的主旋律电影有一个毛病,就是什么事情都要往爱上面靠,爱世界、爱他人、爱自由、爱生活……但当我看到影片结尾,当受害者爸爸和儿子相拥、当爱好体育的Patrick Downes和Jessica Kensky夫妇虽然各自失去了一条脚,但他们庆幸自己的另一半还活着。最后Patrick Downes本人带着左腿的假肢跑完2016年的波士顿马拉松,在终点线和妻子拥抱痛哭。我终于有点理解电影中由马克.沃尔伯格饰演的警探所说的话了:“ 我今天看到的,是善与恶之争,爱与恨之争......该来的还是会来,是不能提前预防的,我们彼此都有纽带相连,爱是我们走下去的能量,我不认为他们有任何可能会胜利。”
也许让我终于可以认同电影中这段话还有一个原因,自从南京彭宇案以来,做好事越来越难。我的奶奶自从十年前摔倒无人肯上前扶一把,直到今年去世也再没有走出过家门一步。近期江歌案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而近期又是爆出幼儿园多起虐童案件,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而对这些事件网上各种声讨,证明民族的良心仍然没有缺失,但像刘鑫这种人的存在,一次次抬高了行善的成本。而虐童老师让我们再也不敢友善的对待彼此。我们虽然不需要面对恐怖袭击,但在我们眼前有一另场战争。希望我们所有的同情心、良知和才智都并不止于网络与内心,而是当困难来临时可以共同应对,把良知和美德得以延续,困难让我们更强大。
内容解析:
1、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是一件发生于2013年4月15日北美东部时间下午2时50分的爆炸事件,发生地点位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科普里广场。有两枚IED土制炸弹分别于终点线附近观众区及一家体育用品店先后引爆。此次事件一共造成4人死亡(1名警察在逃犯抢夺配枪时殉职),183人受伤,当中17人情况一度危急。
2、恐怖分子提到的911是一场骗局的电影应该是2005年发行的《Loose Change》。影片实际上在理论上并不正确,但在“阴谋论爱好者”中大有市场。
3、影片最后的那段体育场中发言的棒球手是David Ortiz,波士顿红袜队全明星球员,绰号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