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一个木匠家里,看到几张零散的纸片,画着各种花的画法,木匠照着在板子上打好线稿以后,当成宝贝一样用布层层包裹,小心翼翼的收起来。过了十几年,我才知道,那几张纸,是《芥子园画谱》的残页。
因着好朋友在天津人美的邀请之下做了新版芥子园的主编,我每次到她的工作室,到处都是摊开的历代画册。为了其中的一项竹子的画法,不但要熟悉已经出版的版本,还要翻阅历代名家的作品,从中选取不同表现技法的例子,还要修图排版;为了配上专业的文案而字斟句酌。
我发现自己竟从来都没有好好在意过这部流传已久的奇书。从我开始系统学习绘画,中国的艺术教育已经开始西化,学院派受俄罗斯影响最为明显,都是从素描和速写入手。中国最传统绘画的启蒙之书《芥子园画传》反倒是在院校之中遭到谜一般的鄙视。
在我不甚清晰的印象中,《芥子园画传》是程式化的,刻板的,是不注重写生的;所以一些老师或者前辈会说,在初学阶段,一定要学会观察自然,观察真实的生活,不能被其所困。
不过现在的我,观赏过博物馆大量的古画,翻阅过许多大家的画册,然后自己很吃力地“随便”涂画几张以后,终于明白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历经各朝各代的发展,及至明时期已然达到程式化的一个高峰,到了清朝董其昌更是达到巅峰。自从宋时期出了文人画的理论雏形,绘画中用程式化的表现语言表达不同的生命体验一直都在发展进化。梅兰竹菊,云山水石,都有属于自己独有的代表性表现手法。《芥子园画传》便是这归纳总结出来的集大成者。
彩印版《芥子园画谱》山水卷
《芥子园画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出资发起的,因其当时在南京的别墅叫芥子园,故书名取《芥子园画谱》又有《芥子园画传》,《笠翁画谱》等名称。清康熙十八年出版,后有乾隆年间的再版。还有巢勋版和1960年,胡佩衡主编的标准版等。这是第一部结构中国画构造的书,是中国出版史上第一部关于山水技法,用图解方式的彩色套版的精印本。
李可染画院的院长李庚老师对《芥子园画传》颇有研究,尤其在版本学方面。以国际视野,对此书的成书,发展以及对日本浮世绘的直接影响和对西方印象派的间接影响都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我正是因为去李可染画院听了李庚老师的讲座,才开始对《芥子园画传》有所关注,去书店也会特意翻一翻不同的版本,感受一下李老师发现的那些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内在的关联。
对于好朋友主编的新版《芥子园》,李老师赞誉有加,称其是目前所见最好的版本。期待完稿后能尽快印刷装订发行,看到给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带来新一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