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豫南一个小乡村。
小时候的爸妈算是幸福的一拔人,他们都有机会读书,两家相距十里地,爸妈在上高中时就认识。
爸妈都是50年代后期出生的,他们都能读到高中,跟爷爷和姥爷家的条件分不开,也是因为他们是家中的老大老二,到了叔叔和姨他们只读到中学、小学。爷爷很小的时候是被过寄到没有男孩的人家,也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姥爷家是贫下中农,太老爷给地主放过牛,姥爷小时候读过私塾,骑在牛背上读四书五经。爷爷和姥爷总是很威严。尤其是姥爷,我们这一辈的小孩没有一个不怕他的。奶奶和姥姥都是和蔼可亲的老人,一辈子为子女孙子。每次很想去姥姥家,都要先问:姥爷可在家?但妈妈和姨舅他们都不会很怕他。只要好好干活,不惹事一切太平。
妈妈是家里的老大,虽然姥姥家条件好些,但家务活一样要干。妈妈是姥姥的好帮手,很小的时候就能到村外的水井挑水,照看妹妹弟弟。
妈妈小时候住在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围子上。围子上屋前屋后都是菜园,菜园里种有茄子、黄瓜、胡瓜、豆角、韭菜。菜园里水边栽有梨树、杏树、枣树、桅子花。梨有黄皮梨、青皮梨。枣子有酒盅那么大,还白还甜。夏天沟里有菱角,菱角成熟了,坐在大木盆里翻(采)上来,晒干,可以磕到冬天,据妈妈说磕出来的菱角壳能有一鸡罩(有十筐吧),一天都不用吃饭。姥爷买公分,可以从生产队里分到倭倭(南瓜)、香瓜、甜瓜。围子旁边的有一个很大的稻场,公社里收割回来的庄稼都堆在稻场上打扬晾晒。稻场旁边有牛棚、驴棚。棚里堆满了稻草、麦秸、油菜秸。碾子、石磙、耙子、簸箕、条筐、木筅到处都有。
这个小围子是妈妈永远的乐园。每回说起,妈妈都露出自豪的神情,让我们怀疑她是在骗我们。生活倒退了吗?好多东西我没见过呢。但是爸爸说他可以做证:"你姥姥那边有是粘土地,产稻,地多,再加上你姥爷参加工作早,你妈妈小时候享福一点。看你妈这么爱吃菱角和香瓜。"
哦,是的!我就是吃姥姥家的大米长大的,我一辈子也不会忘。姥姥家的大米有特别的香气和颜色。永远记得我小时候淘米的情景,压井水在米盆里一会变得像现在的牛奶一样浓白,滗出水,每一年的新米都透着淡淡的青绿色,就像稻田上空的空气一样清新。妈妈特意嘱咐淘二次就好了,淘多了米就没那么香了。通常在米锅开的时候卧上一小碗加入菜油、盐和葱花的鸡蛋,或是切几块红薯贴在锅边。等米饭用细碎的柴火蒸熟,掀开锅盖就是最饱足的时候,只闻起那些香气就饱了一半了。
相比妈妈小时候,爸爸小时候要坎坷一些。爸是吃一半大奶(爸爸的大娘)的奶水长大的。大奶只有一个闺女,后来的孩子都没能保住。在爸爸两岁时,爷爷奶奶有心将爸爸过给大爷抚养。但到爸爸四五岁时,爷爷舍不得爸爸,又将爸爸要回来。奶奶家这边是沙土地,水稻种植少,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重。作物的种类又多,所以季季都要辛苦干活,吃的也不好。爸爸一边上学一边在家做饭,还要照看弟弟妹妹们。
爸爸说小学五年只上二年多,家里忙的时候就不去上学了。爸爸记得做的最多的是南瓜面糊。爸爸上初中时,三叔也大了可以照看四叔姑姑了。到爸爸工作时有时间仍会带上叔叔们。一个雪天,爸爸骑车带着六叔去上班。路滑爸爸猛然捏车闸,哪成想夹住了六叔肉乎乎的小手。六叔肯定是哭喊出来,爸爸连忙下车抓住六叔手又揉又亲还一个劲地埋怨自己。这份疼痛一直嵌在六叔心里,六叔每回喝酒想起还会掉眼泪。
纵然大家人口矛盾也多,记忆中几乎每一年爸爸的几个兄弟间总会有一场较大的争战,但都是过眼云烟。
同样地,我的大舅一直和我妈妈感情深厚。在我刚上学的时候,工作不久的舅舅时常中午骑着摩托车到我们家,车前总会挂着一块猪肉。
我想这都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