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
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那他就“太过分了”。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同样的,要是达不到自己的期待,我也会觉得自己有毛病。
我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而忽略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因此,如果女友想多一点体贴,那她就“太粘人了”。可是,如果我想多一点体贴,那她“冷漠得像个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
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什么是可贵的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例如,我们也许会欣赏诚实、自由以及和平的价值。价值判断反映了我们的信念——生命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看到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我们可能会说:“暴力是不好的。杀人者是邪恶的。”然而,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
I-原文理解
道德评判在社会上有着一套客观的评判标准,人们根据此来判断他人的行为是行善还是施恶。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却忘了,这个评判标准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它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你要是很勤快的话,那么别人就相对的比较懒惰。
除此之外,我们经常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偷换概念转换成道德评判,去评判他人的行为,并坚信自己运用的是道德评判的标准,以此与人据理相争。
最后,虽然我们争赢了,别人输了,但是却赢得不开心,别人输得不情愿,从而会影响双方关系的维系和发展。
针对某件事,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做到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感受,从而好好说话,客观表达我们的价值观,直接说出我们的感受和想法,而是只去做出好坏的评判呢?
A1-联系经验
某天周末,我在家独自带俩熊孩子,吃过早餐后,我就开始让他们写作业。妹妹的作业比较少,主要是写字母就可以,哥哥的作业有语文和数学题,比较多,难度也比较高。所以当看到妹妹写完,哥哥还在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的时候,妹妹就说,哥哥好笨,写个作业都要这么久。
这时候,为了刺激哥哥,我自己也跟着说:“就是,哥哥你怎么这么慢,你看妹妹完成,你在学校偷懒,不认真学习?这是坏习惯,你不能这样。”
哥哥说:“我没有不认真听课,是作业太难了,我不会。”
我看了十分简单的题目,略生气地说:“这题目很简单,你不要找借口,坏孩子才这样。”
说完,我便无视他的感受和请求帮助的信号,让他继续写作业,然而此时我却忘了,我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
相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可能这样的难度对他真的有些困难,而我却不能站在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还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对此作了评判,实在不应该。这样做,不仅不能让他好好写作业,反而会让他变得更加不自信,太失策。
A2-规划运用
面对自家一到写作业时就各种“事情”的熊孩子,我总算找到了应对法子:
001在写作业之前,先让他把课文的内容给复习一遍,对于他不清楚的重点难点,就着重给他讲解,知道他听懂为止;
002在写作业过程中,让他把会做的先做了,不会做的,有疑问的留下来,然后我来慢慢耐心引导他,发散他的思维,一步步来将作业完成;
003我自己本身也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多关注孩子的表现,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引导孩子去解决。
学会换位思考,用爱说话,生活才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