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1574字)
读书笔记13、
之前我们谈到,未来学校的种种特征,皆表明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美国的“未来学校”、新加坡的“智慧国2015项目”、欧盟的“未来教师实验室”、法国的“教育数字化计划”以及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在此领域所建成的实验阵地,无不在“以现代化手段为支撑,通过开展个性化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中国所做出的积极探索,即提出且推进实施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
2013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启动此项计划,在探索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立体化工作体系,得到了各地中小学的响应和支持,组建了覆盖全国的“中国未来学校联盟”。自联盟建成以来,在中国教科院专家先进理念的引导下,搭建多种平台并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推动学校在学习空间、课程体系、学习方式、教育技术、组织形态等方面实现协同创新,促进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为更加生动展示这些理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建立了未来学校实验室,为各地学校提供了“样板间”。关于下一步部署,《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这样表述:
“以系统思维驱动内涵建设,进一步增强学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重点开展未来学习空间设计、未来学习方式变革、未来课程体系再造、未来学校组织创新等四大重点项目实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支撑发展和引领创新作用,深入探索‘云教育+实践场’的未来学校形态。同时,立足中国未来学校联盟,加强与一线学校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示范校的引领创新作用,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与交流活动,提升未来学校创建的综合应用效益,力争打造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领先的未来学校。”
由此,未来学校似乎已有了一系列接近具体化的教育目标陈述:“促进学生的高阶认知活动”,“让学生在交往中建立人际关系、掌握行为规范、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成长,让学生在交往中获取更多的积极体验”,等等。但是我们说过,教育目标要少,要更注重精神层面,还要可行可操作。这样在外围打球的局面肯定是暂时的,在后期发展和研究的过程中,未来学校必定会依据自身情况,拟定合适的教育目标。那么,未来学校教育目标的选择与陈述方面的研究该以哪个方面为切入点呢?我想这个点离不开教育内容。
不言而喻,未来学校的发展充满挑战。《中国教育报》刊登的《未来对教育内容的挑战》一文认为,互联网的到来将给传统的教育内容观点和传播方式带来尖锐的挑战。首先,“教材从唯一的最好追求走向多元的自主选择。”这是空前的挑战,也是机遇,各个国家都在借此机会不遗余力地为人才培养创设更多的可能性。其次,“课程从分科走向综合”。世界越来越需要综合各方知识以便及时应对复杂情景的能力,使得知识的综合运用成为教育的优势所在。美国借此推出了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综合教育计划,以区别于传统分科教育的形式预示着新的课程面貌。最后,“知识掌握从目的走向手段”。传统教育内容的有限性导致了教育自身的局限,事实上发展学习的能力才是教学的目的。而在此种种挑战与机遇共存的情况下,终身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既然如此,教育目标的选择与陈述也应当跟随教育内容发展变化的脚步。我们已了解过,教育目标的来源主要在于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利用哲学选择目标、利用心理学选择目标。有了这些方向性的引领,我们可研究的范围就可以基本确定,只要依据来源方式的操作指导,教育目标的筛选就不会太难。以当代校外生活研究为例,我们可以从对有价值的片区(社区、工厂、机关、娱乐场所等)进行广泛调查方面入手,依据调查目标划定调查对象,科学设计调查方案且严格执行,进而从报告结论中筛选出少量我们所需要的成果,大致拟定教学目标且跟随自身发展脚步科学地调整,直至适应我们的学校,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而服务。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