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原创,侵权删。
如果你不知道枭雄两个字是什么意思,看刘备不管用,得看杜月笙。而枭雄和普通黑社会头子,最大的区别就是胸襟和格局。
他的本事并不是拍马屁拍到了,而是他时时刻刻都在想怎么突破当下的处境和格局,所以他一直能保持一种状态,就是不被当下的利益锁定。
他内心非常强大,所以无论面对谁,他都没有小人得志的姿态,因为不需要。
再有本事,有格局的人,也不可能做到一辈子顺风顺水,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朋友再多,也有他无能为力的时候。
简介
本书是上世纪 50~70 年代港台文坛知名作家章君榖的长篇纪实作品,经过详细采录杜月笙身边门人、亲属、好友等口述的杜月笙生平行迹,多加背景资料的扩展和演绎,几经增删修改,并经口授者们集体讨论、认可之后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印行。该书出版后,被认为是有关杜月笙其人生平最权威、最完整的传记,颇具历史参考价值。
本书讲述了杜月笙如何从一个小人物逆袭为上海黑帮的老大,最终成为广为人知的一代枭雄?这本传记的作者是台湾著名的小说家章君毂,在历史小说领域被尊为大师级的人物。章先生的写作特点,就是对资料的收集和重视,他虽然顶着「小说家」的名号,但下笔一定追求言之有据。就拿这本《杜月笙传》来说,因为写作离杜月笙的时代比较近,很多亲属和当事人都在世,所以搜集资料的工程非常庞大,章先生几乎把杜月笙的亲属、门生、好友都采访了一遍,资料搜集和写作的时间加起来有十几年。写作之后,章先生还请了杜月笙的得意门生和著名历史学家参与审稿,并校订和更正。所以,这本书写成之后,被认为是关于杜月笙最完整和权威的传记,具有很高的历史参考价值。
本文以人生的三个阶段为线索,讲述这个一代枭雄杜月笙。第一部分,是出身寒微的杜月笙如何一步步逆袭?第二部分,是功成名就的杜月笙如何为人处事,他和其他的黑帮老大有什么不一样?第三部分,是杜月笙最后的遭遇和结局是怎样的,这样的结局又体现了杜月笙怎样的心理?。
先说第一部分,就是杜月笙是怎么从小人物逆袭成龙头老大的。杜月笙出生在 1888 年,比张啸林小 11 岁,比黄金荣小 20 岁,按照那个时代的结婚习惯,杜月笙比黄金荣小一辈。杜月笙的家在上海浦东地区,是那种最普通,最普通的农民家庭,出生没两年,亲妈死了,老爹找了个继母。五岁的时候,老爹又去世了,杜月笙只好跟着继母生活。结果八岁的时候,继母又被人拐卖了,从此他流落街头,成了一个小混混,学了一身,偷盗、诈骗的伎俩。24 岁的时候,他在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青帮。在当时的青帮老大,黄金荣手下打杂。本来呢,杜月笙这样的小人物能在黄金荣的府上打杂,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想要混出头来,更是难上加难了。但黄金荣的家里有个特点,就是他主外,他太太主内,这个太太名叫林桂生,以前是个窑姐。有一次,林桂生得到重病,躺在床上好几个月起不来,需要人全方位伺候。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只有杜月笙从头到尾,伺候得无微不至。这几个月下来,杜月笙在林桂生眼中的印象就变了,第一,这小伙子忠心;第二,能办实事,任劳任怨。所以,渐渐的就让他办很多其他事,什么黑市交易,什么管理场子之类的。甚至有一次,黄府丢了一袋烟土,就是鸦片。杜月笙一个人,拿了一只土枪,在上海转了一圈,一枪没放就人赃俱获,把烟土给弄了回来。我们回头看杜月笙的这一段经历,他的本事并不是拍马屁拍到了点上,而是他时时刻刻都在想怎么突破当下的处境和格局,所以他一直能保持一种状态,就是不被当下的利益锁定。能做到这些,杜月笙当然是个高手,但是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也不少。但大多数人并不能一直保持这个状态,在完成逆袭,志得意满之后,他们就停滞在当前的格局中,这样的人往往都得不到好下场。比如,黄金荣和张啸林都是如此。
接下来,我就为你讲述第二部分内容,完成逆袭,成功登顶的杜月笙,究竟是如何为人处事,保持自己的格局的?
独立之后杜月笙,那可真的是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如日中天。杜月笙的三鑫公司,一年的营收,高达 5000 万银元。当时的北洋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 2.8 亿银元,杜月笙公司的营收占到了北洋政府的六分之一还多,可真是富可敌国。而且,杜月笙不仅做黑道生意,也做白道生意,黑白两道通吃。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结果,就是杜月笙拥有的不仅是黑社会的杀伐大权,而且还是中国,至少是上海的经济支柱。甚至在经济方面,成了比政府和银行还被认可的信用。
在一般的印象中,像这样叱咤风云的人物,那肯定是八面威风,至少穿金戴银,出门乘坐豪华汽车,沿路铜锣开道,闲人避让等等。但实际上,杜月笙这个人的特点是,地位越高,越是谦逊。很多人都看过杜月笙的照片,不管什么场合,杜月笙穿的都是一袭普通的长衫,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透露着一股儒雅气息。他非常敬重文化人和读书人,同时对自己没文化这件事,非常自卑。在称呼上,杜月笙也喜欢别人称他为「杜先生」,而不是其他带有黑社会和官场色彩的称呼。
杜月笙不仅对文化人很谦虚,对下层人也很谦虚。有一次,杜月笙做慈善,给三万名乞丐发钱。在一般场景中,这样发钱,就一定会存在重复领取和冒名领取的投机行为,最方便的做法就是把领完钱的乞丐专门带到一个区域看起来,全部发完了你再走。但是杜月笙在发钱的时候,就说,别这么干,乞丐也是人,这么做会伤到他们的自尊。你看,就连面对乞丐的时候,杜月笙也不觉得高人一等,有着很强的同理心,不计较金钱的损失。
这其实,说明两点,第一,杜月笙的内心非常强大,所以无论面对谁,他都没有小人得志的姿态,因为不需要。第二,即便是登上人生巅峰,杜月笙仍然在扩大自己的格局,虽然他自己不是文化人,也不是乞丐,但是他仍然能看到,能感受到,超越当下身份和圈子的境界心理。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在当时,杜月笙的人缘和社会认可度非常高,而且还包含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
通过刚才的讲述,你肯定感受到了杜月笙的本事和格局。但就是这样一个有本事,有格局的人,也不可能做到一辈子顺风顺水,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朋友再多,也有他无能为力的时候。日本人来了,国家都危险了,他杜月笙该怎么办。在七七事变之前,杜月笙就先后捐赠了十万大洋和两架飞机给在战场上立下战功的人。在七七事变之后,也就是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杜月笙以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的名义,组建大规模的救护组织,例如救护车队、急救队、医院等等,同时又协助大量的军民进行转移,据说先后帮助转移和救护了 260 万人。当然不是说,这些全是杜月笙的功劳,但我们从这里能清晰的看到他对抗战的态度。甚至在上海沦陷之后,为了防止日本借用长江航道顺江而上,杜月笙把自己公司的轮船开到入海口凿沉,以此来堵住长江的航道。此后的抗战中,杜月笙一直转战南北,协助抗战,虽然不能说是完全的「毁家纾难」,但也差不多了。不过,或许杜月笙自己也知道,这是他人生中最后的辉煌时光了。
抗战结束之后,日本侵略者虽然被赶跑,上海也得到光复,但是中国整体的国家环境和社会状态已经和抗战之前大不一样了。经历过抗战之后,国家整体的形态都趋于统一和稳定,所以即便是和杜月笙私交良好的蒋介石,也不能允许这样大型的黑社会组织再度崛起,属于杜月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后来国民党落败,上海是呆不下了,但是杜月笙又不愿意去台湾,于是举家前往香港。
本来杜月笙的计划,是经道香港,做短暂的停留之后,就前往美国的。但是,为了一个叫孟小冬的女人举行婚礼,没想到,这一耽搁,杜月笙的就病倒了,而且因为家财散尽,缺医少药,难以康复,没多久就去世了。这个结局,不能不让人动容。
在临死之前,杜月笙还干了一件事,就是把这么多年积攒的别人的借据,一大笔钱,全部销毁。即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杜月笙还是有想要突破的格局。又或许,这个格局,才是他真正想突破的。
表面上看,杜月笙有很多优点,比如谦逊、儒雅、义气、爱国、道义等等,每一项都能彰显他的个人魅力,所以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会被广为流传。但是,如果把这些优点和他的身份,也就是黑社会老大放到一起,就会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从这个身份出发,最多得出个盗亦有道的评价,也就是说他是有好人一面的黑社会。但看完《杜月笙传》,我们就可以看到,他是一个一生都在扩大和突破人生格局的人,到死都是如此。这又哪是一句「盗亦有道」能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