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说教材:

    《唐雎不辱使命》是部编教材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能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而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的《唐雎不辱使命》就是通过唐雎临危受命出使秦国,和秦王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以自己的不畏强暴和大义凌然使秦王理屈词穷,放弃吞并安陵国想法的故事,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对话个性鲜明,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而透过唐雎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更是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要汲取的正能量。在第一课时掌握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在第二课时设计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2.学生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说教学方法:

1、 激趣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投入其中,但又必须和课文的主题人物相链接,我利用中美外交官的精彩对白,从而引出了本文主要人物----这位出色的外交使臣---唐雎,巧妙导入了本课。

2、 复述法。通过让学生复述文章的故事,从而检查了学生翻译课文和概括全文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把握。为后文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打下了基础。

3、 文本圈点法。通过学生听读课文,学生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相关语句,判断人物描写的方法, 敲定表现人物个性的词语。

4、 角色演绎和角色朗读法。学生分析完人物形象后,更能把握人物的角色。所以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让学生代表再次演绎唐雎和秦王的对白,从而更加加深了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说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利用周总理巧答美国外交官的叼问,引出本文主要人物和课题。

2、 学生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3、 学生听读课文,圈点勾画人物描写的句子。

4、 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5、 角色演绎和角色朗读。

6、 课堂探究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7、 拓展:学生列举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外交使臣和人物。

8、 用一首小诗总结。

9、 作业布置。

说教学反思:

亮点:

1、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方法引导。

2、 教学设计精巧,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3、 教学激情高, 语文功底和素养全面。

4、 朗读有示范引领作用,设计环环相扣。

5、 教师语言表达好,文学魅力对学生浸润和感染效果良好。

存在问题:

导学案的利用价值不高。

建议:可以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继续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充分体验人物性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