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9日星期一
北京,晴天
发烧,感冒。
上周就开始了,可能还没有好全。
周末的时候对家里大扫除,
里里外外清理了一便,可能也累着了。
这不,又严重了。
整个周末在家里呆了两天,除了吃饭或者买生活用品的时候,出去走了走,
基本上没怎么出门。
如果冰箱里的东西再稍微有那么一些的话,
那估计,我能够在屋子里待上两整天。
一直不出门。
因为实在是不想动,
流鼻涕流的厉害,同时又夹杂着咳嗽,难受死我了。
以前,朋友病了或者咳嗽了,
如果方便的话,
我会蒸个梨子,里面放点蜂蜜,让他连续吃两个,据说挺好使。
可是轮到自己的时候,却总也不想弄,嫌麻烦。
于是就硬扛着。
买了瓶什么蜜炼什么什么膏的,难受时喝上一两口,凑活着。
难道说,这就是男人?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
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就在想,
还好是感冒,如果是突如其来的一场绝症,
而且只有1分钟的时间了,
那么这个时候,我还能打电话的话,我会打给谁呢?
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也许,很多人都没有真正的去思考过这个问题,
总认为那是出现在电影,或者电视剧里的画面,
现实中呢?是不会出现的。
真的不会出现么?
想想这么多年来,我们所知道的天灾人祸:
世贸大厦在倾倒的过程中;
汶川地震在发生的时候;
温州动车上,后面车厢的人得知了前面车厢脱轨的瞬间;
还有MH飞机失事的过程中;
这么些瞬间,你会打电话给谁?
也许是发烧烧晕了,躺着的时候,尽想些这么些无聊的问题。
而且这两天,也一直没有打卡。
就是坚持每天的运动微目标,完成后,拍照发到群里。
看到群里面的兄弟还在坚持着跑步,坚持着运动,
心里真羡慕。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是什么东西是当你有的时候,就期望立刻没有的?
对,是病。
也许,这就是我现在的状况。
真恨不得立刻就好了,
可以活蹦乱跳了,
可以去跑步了,
可以去做掌上压了。
人真是奇怪的动物,
不舒服的时候,总想着等舒服的时候要干啥干啥。
可舒服的时候呢,从来也就没有想过不舒服的情况,该吃吃该喝喝。
有朋友问我,上次写的那篇《访谈录》,就是讲Judy的故事那篇中,Judy是谁啊?
我说,这个就别问了,算是保护了隐私吧。
朋友说,如果真是保护隐私,那就不应该写出来的啊。
我说,那就当做微小说看,一笑了之。
朋友说,那Judy自己知道你在写她么?
我说,不好说,如果她看了,就应该知道是写她自己的。
朋友又问,你的《周末推荐》里那么些文章,是哪里看来的?
我说,网上很多啊,或者有些公众号里面推荐的,我觉着好,也转发了。
朋友说,不过这些《周末推荐》的文章,的确是不错,尤其是《天下无贼》和《天浴》。
我说,那是因为改编成电影了,熟悉了吧。
朋友说,也是,也不是。你怎么喜欢看这些文章?
我说,这些不是文章,是故事。
朋友说,一样一样。
我说,那可不一样,文章是文章,故事是故事。文章是直接告诉你道理,故事呢,是你自己体会出道理的。
朋友说,你这么说,倒也是不一样。直接告诉你的,似乎都懂,但不一定接受。但通过故事说出来的吧,并没有直接告诉你,但可能听懂了,就理解了。
我说,对。真正的高手都这样,只讲故事,不说道理。莫言不说,他就是个讲故事的人么?他才是真正的高手。就像你们做营销的一样,不是有句话,不要告诉客户便宜,要让客户觉得是自己占了便宜,是一样的道理。
朋友说,似乎是这个理哈。
我说,毕竟都是成人了,理我们都懂,但实际遇上了,就不一样了,就难了。
相比较于《周末推荐》里的故事,还有一类书更好看,就是禁书。
一提到禁书,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带颜色的。其实未必。
你想想,一本书为什么被禁?
不是说它是低俗无趣的,
而是它里面写的思想很可怕,
至少对当时的时代来说,书里的思想是很可怕的,或者说是揭露了当时时代的真相。
所以当时的时代,必须要彻底隐瞒真相。
若干年后,时代发展了,
书中的思想稀松平常了,就解禁了。
这有啥,现在不都这样么?对不?
由此看来,被禁的书,是不是也许是超前的书呢?
似乎有些偏离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些什么了。
还是说个故事吧。
华子,也是菊花厂的。
上上周的时候,约他吃饭。
当时他在上海出差,没约上。
上周的时候,给了电话我,约在西直门了。
那就在凯德Mall找了个地,见了面。
聊了之后,才知道华子不在原来的部门了,去了企业网。
不过干的事情,其实还是和之前的差不多。
我和华子认识,其实不算早,
应该是在我回来北京,接手WLAN的工作后与其认识的。
后来随着工作的深入,合作,感情也逐步加深。
本来我约华子,是想通过他了解下目前通信运营商有些什么痛点,难点。
毕竟从这个圈子里面出来3年了,深入的东西,了解不及时了。
而从外面网络上知道的,也都是些媒体人或者运营商想让你知道的而已。
所以就想着找华子聊一聊,看看有没有新的市场机会。
那天没喝酒,因为那天我就感觉嗓子不舒服了。
虽然没有喝酒,聊完公事后,最后还是聊到酒上了。
华子说,做了这么多年的市场工作,喝了那么多的酒,现在反而和你不喝酒,在这聊天。
我有点抱歉的说,本来也想和你喝的,只是真的吃了感冒药,不能喝。
华子说,不是说一定要喝,我的意思是能这样聊天,真好。
我说,你这没喝呢,咋就大了。两个大男人,好什么好?
华子笑了笑,他说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他说,原来在运营商这边的时候,接触的客户圈子比较窄,都是通信圈子的。不像现在在企业网,接触的是各色各样的企业。发现啊,喝酒其实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我说,不会是想说哪里的人,就有哪里不同的喝酒的规矩吧,这个我也知道点的。
他说,不是,不是那些平平常常的规矩。而是说,让一个不喝酒的人喝酒,法子很多。
我说,我也听过一个段子,说东北人劝酒,你不喝吧,他喝;
你还不喝吧,他再喝;
你仍然不喝吧,他还真能继续喝;
反正是喝到你不好意思不喝为止;
当然,如果你挺得住,他也许就直接醉倒了,或者和你干上了,太不给面子了。
成都人喝酒呢,一般都是用妹子来劝酒,
具体怎么劝,我不知道,
总之,是美女劝酒,软磨硬蹭的,众目睽睽之下,不好意思不接吧。
华子打断我说,差不多这个意思,现在呢,在有些场合下,要么我就装病不去,如果是避不开的场合,那就直接做好喝醉的准备。
我问,怎么个意思?
华子说,就是你说的段子的意思啊,去了装不喝酒?不可能,总有办法让你喝的,总有办法让你到桌子底下的。不可能大家都浑浑噩噩,就你清清楚楚?除非你是服务员。
我说,这一年来,在包头,我也深有体会。
华子说,在企业网这么些年来,终于体会到什么叫“沦陷”一词了。有多少人说不喝酒,不喝酒,可是一上了桌,没有不喝的,甚至有喝到桌子底下的。
华子说的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网上看到一些搞传销的文章。
说什么免费听课,说什么了解下新产品新技术也好的,
一开始反正都是免费的,
然后呢,人们聚集在一起,上课。
所谓上课,似乎也不是上理论课,就是,讲故事,讲成功故事
不过那些搞传销的人,也算是有本事的人,能够制造氛围。
氛围起来后,说是免费听的课,
更多的呢,是“沦陷”了,要么购买了产品,要么直接成了代理(成为向顶端利益的纳贡者)。
这个跟喝酒是一个道理的,
人是很容易被那个“氛围”感染的,
在那样的氛围下,
人也是很容易“沦陷”的。(毒品,是不是也是这样。都知道不能接触,但如果被带到那个氛围下,是不是就不由自主了?试一下,没事!可是一试,就完蛋了!)
想到这里,我说,华子,是不是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沦陷,有没有没被沦陷过的人?
华子说,有,但极少数。
我问,那些极少数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华子说,不知道怎么说,说得好听,叫特别耿直,特别专注的人。说的不好听呢,轴,转不过弯来。
我问,举个例子来说?
华子想了想说,有一次去长沙,带了个做支持技术交流的兄弟过去。那个兄弟就是这样的人。滴酒不沾。完事后,客户请吃饭,肯定要喝酒。他呢,就是不喝,就说自己酒精过敏。客户呢,也好客,就说,那就沾一点意思意思,真过敏就不喝。
我插了一嘴说,喝起来就这么开始的。
华子说,不是,那兄弟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办了,站着那里看着我。我哪里知道他是真不能喝,还是不能真喝呢?我就看着他。
我问,后来呢?
华子说,后来,那兄弟似乎见我也没反应。一甩脸,对客户说了句,对不起真不能喝,你们喝好,就撤了。把我也搞懵逼了。
我又追问,后来呢?
华子说,后来?后来和客户解释了一通,后来也真的了解到的确是酒精过敏。也就再不敢和他一起请客户了。
我说,厉害的角色。
华子说,可不是嘛,可轴了。
我说,也许真不是轴,是真的守得住底线,也真的是酒精过敏。
我听了这个故事后,想起了蓝迪。
蓝迪说自己也是不喝酒的,只是不知道是如何守住底线的,没有“沦陷”?
绝顶聪明!
突然想起张纪中版本的《西游记》中,降服兕怪的时候,
孙悟空饶有趣味的嘟囔的一句:原来,最厉害的兵器,都是圈子。
圈子对了,是可以扶你起来的贵人。
圈子错了,是可以使你“沦陷”的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