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古诗词,是与时俱进创新,还是墨守成规严格遵循平仄、格律?
很多人现在写古典诗词,墨守成规,严格遵守格律、平仄,认为这是一成不变的。其实在诗歌的演化过程中,都是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楚辞、汉赋慢慢演化为唐诗、宋词、元曲,每个时代都在进步。所谓格律诗、宋词等,一定是有人创新,后人认为写的很好,才会去模仿,然后形成固定的模式,如果我们照搬照抄,就相当于固步自封。语言最重要的是在于交流,诗歌亦然,故我认为写诗只要朗朗上口,把意思表达完整、清晰就很好,如果再飘逸一点就更好,没有必要被格律和平仄束缚。
这是一位朋友发来的问题。上面是主问题,引用部分是问题补充。
主问题看得很让人胀气。看上去是在提问,但是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与时俱进”、“创新”是褒义词,“墨守成规”是偏贬义的词汇。那这还问什么呢?明明就是说遵守平仄格律是老古董,要创新地来写古诗词嘛。
这让人怎么回答呢?说要守规则,那就是墨守成规,就只能迎合着你说要创新、要与时俱进了?
先不说回答是否观点正确,这个提问就很鸡贼。
然后问题补充就是在自问自答了。这都把问题解决了,还提问干嘛?这是来找附和来了吗?虽然你的观点看上去很正气、合大势,可也未必正确啊。
这种提问所表达的态度是错的,表达的观点并不正确。
遵守规则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与时俱进也不意味着放弃传统。
因为他已经在问题补充中给出了答案,我们就顺着这个答案的思路来思考。
很多人现在写古典诗词,墨守成规,严格遵守格律、平仄,认为这是一成不变的。
这个“很多人”,大部分都是在学习格律过程中的诗人。在学习规则的时候,不遵守规则,是学习的大忌。如果在学习中抱着这种心态,完全就学不会。
我去学开车,但我就是讨厌教练教我的方式,你说我学出来是个什么东西?
学习阶段,就得按规则来。平仄格律是近体诗的入门基础知识,要想学会创作近体诗,就得好好按照规则来学习。它的规则是什么?无非相替、相对、相粘三大原则,就好像穿上衣服、穿上裤子、穿上鞋子这三个穿衣基本规则——你愿意光着哪一部分是你的自由,但是你要蔽体,你就得按规则来穿上这三部分衣物。
穿衣服、裤子、鞋子也是千百年来的成规了,咱们墨守不墨守?
有些问题,我写出来都觉得自己傻冒。
衣服裤子鞋子的样式是可以选择的,也是随着时代变化的,形成不同的衣品,就好像诗的词汇、内容、意境是靠作者的诗心成就的,形成诗作的个人和时代风格。
在知道该穿衣之后,也可以无上装,穿裙子,或者光脚,就如同我们学会格律规则之后,同样可以不遵守,创作更舒适、更合意的古体诗。
这就必须看场合来。在近体诗场合里面,一个人如果无上装,大概率会让人觉得是个疯子。
格律是近体诗的基本规则,类似于人要穿衣,才能遮丑。基本生活规则,当然是“陈规”,但这是不能被打破的。
当然这里说的是“古典诗词”,其实在定义里并非特指近体诗,但不是近体诗,就不谈平仄格律。所以这个“古典诗词”在这个题目中必然是指近体诗,否则的话没有必要讨论。
其实在诗歌的演化过程中,都是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楚辞、汉赋慢慢演化为唐诗、宋词、元曲,每个时代都在进步。所谓格律诗、宋词等,一定是有人创新,后人认为写的很好,才会去模仿,然后形成固定的模式,如果我们照搬照抄,就相当于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