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而我认为“知足不一定常乐”。
“知足者常乐,”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俗语。它的意思是一个人满足于自己的现况,心理上会获得愉悦与满足,会感到十分快乐。其实,这句话不无道理。只要知足,就会十分快乐,但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其实不然,知足者未必常乐。“知足者常乐”只能用在那些“身在福中不知福”并为了追求一些物质上的东西反而失去自己拥有的东西的人,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
在当今,这句话已经已不满于人们、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了!因为一个人如果对现况满足,那么,他就会失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那么,他还会有更好的未来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怎么会有更好的未来呢?
从人的发展上来说,如果一个人得到满足的话,我觉得这是一种不思进取的表现。人的一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假如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已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足够自己的工资、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便已得到满足、与世无争的话。那我就觉得这个人似乎有点笨!人能安稳固好,但如果每天日复一日做同样的事,未免偶尔会觉得无聊。与世无争,我觉得这是人生中最大的败笔。
从国家的发展上来说,如果像清朝那样,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而知足。所以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来实行闭关锁国的话,结果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
项羽是楚国之后,可谓是当时的贵族。可他并不像其它六国之后安于现状,只懂得饮酒享乐。他年轻时志向颇为远大,霸王举鼎就是他年轻时的英雄事迹。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其气魄着实让人可钦可佩。后来,胡亥暴政,赵高专权,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他带领百姓愤然揭竿而起,成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获得了一个响亮的称号——“西楚霸王!”
如果项羽对自己的生活十分知足,而不思进取,贪生怕死,那他就只会成为秦汉历史万众牺牲品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罢了。
不知足于现在的生活,并为此树立起一个常人想都不敢想的目标,为它奋斗终生 。我想我们不应该满足于现有成绩,而只要求保持原状就可以了。而我们应该追求更好更辉煌的成绩,并为它努力奋斗,难道不是吗?
“知足者未必常乐”让我们一起做个不知足者,一起不安于现状,共同为未来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