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30日,美西时间9月29日,一个月写作计划即将完成的日子。同时也是来美整整8个月。是长还是短?
今天好友回国到机场报平安了,与我同来的老师在打转手房子广告了,开会我也不断跟刚认识的人不断介绍自己一年的计划,年底就回国了,云云。
访学时间已过三分之二,相当于一个人的生命奔50吧。
古人说50而知天命,今天说起来人长寿,可是高中同学大学同学都有离开人世的了。
今天哥哥老师发邮件说自己的腿必须做手术,一个月后才能来上课。那是个看上去中年的未婚女老师,有着非常亲切的笑脸,开学初看到她之前的学生一个一个来排队向她问好。昨天她还电话与我交流孩子的不快乐和如何处理的问题。今天哥哥说老师好好夸奖他了,他开心得不得了,说因为他的表现班上的小星星因此都快满了。不知道换了一个老师会不会依然如此对他呢?
这两天从朋友圈得知孩子同学的爸爸、朋友爱人的同学英年患癌时日不多的消息。那个还剩3个月生命的广告界女王说她的财产只有“一孩、一公众号”,因为“实在还想不出这世间还有什么,能深深地刻着我的名字,并证明我曾来过人间。”她之前信奉吴宗宪的看法“人死之后两脚一蹬,有的是时间睡。趁活着,多经历。”卖命的忙碌,所以“上帝眷顾我太累了,想让我好好歇一歇”……奇怪的是,这么绝望的事件和心情,我从中却感受不到悲凉,相反对她精彩的人生(她曾就职的奥美,被广告学子们视为神坛啊)和优美的文笔、奇妙的想法,深表钦佩。说了近期不转微信文章的,还是忍不住打赏100并转文,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和打赏。待会再删掉吧。
八个月,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经历了这么多,见识了这么多,把半辈子的平淡生活抵过。
今天开会见到一些牛人,比如说学术上孤陋寡闻的我都知道的零点调查机构袁岳,这些的人英文都可以自如应付演讲和提问,虽然各有不足,比如某人的吐词不清,比如某人的口头禅“啊啊”(在英文演讲中不断听到很刺耳,怎么就没人提醒他纠正过来)。但国外学者做研究感觉还是更严谨和重科学实证,理论依据、假设、设计、论证过程、结论,一环套一环。他们是凭着兴趣在做,不用跟什么挂钩,以一篇文章拿到终身教职的大有人在。我虽不是这块料,可我知道身边有人有兴趣,可迫于生计和考核不得不急功近利,学术垃圾很多。
每次去洛杉矶这些场合都会得遇一些奇人。当然,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传奇。最初与我同桌的美国女士,是一家顶级汽车杂志的记者,在中国呆了14年,上海,北京,南京,昆明,珠海,四处跑,学中文,教英文,当记者,边工作边学中文,知道我所在的城市,真肯聊和评论,并可以不断转换中英文,看不出年龄,但说她80年代就去了中国,应该不年轻了,可状态真好。后来来的一对夫妻,年龄也应该很大了吧,但男的气宇轩昂,腰背挺直,笑意宜人,女的画着妆,吃饭说话得体优雅,两人也是大陆台湾美国四处辗转经历,退休前是建筑师,很好的英文。最后来的是一位白人帅哥,年富力强的样子,在银行就职。
当然更传奇的是lily阿姨,美国历史上的首位华裔女市长,坐我前面一张桌,每个人都很尊重她,包括袁岳,也包括主席台的主任也专门介绍她的到来,她每次与我眼光碰到,都会微笑。下午她来我桌边询问我看到刚坐旁边的《侨报》记者没有,说准备送她回家的。我以为是那个采访主任的男孩,或是桌上共识网的提前走接孩子去了、也住南帕的的那位,她说不是的。于是我说待会我可以打车送她的,她住的地方离我所在的城也顺道。于是一起提前走,路上聊,关心我的想法,认真听,也聊她即将出版的画册口述史,大陆美国同时出版。说她的儿女各住Pasadena和南帕。老太太那么大年龄了,可是还化妆涂睫毛,长长的,翘翘的,思维清晰,讲话得体。
美国与中国太不同了。美国政界人士哪怕总统都是为民众服务的,在职公务坐经济舱,退休了也是普通人。开会没有专车接送,没有红包,早餐午餐都是自助,吃饭开会都在一个地方,很随意的边听边吃喝都行。她没吃完的菜打包带回去,名片都是打印在纸上裁下来的,苦日子过来的人,一点都不介意人家怎么看。这在中国一定不可思议,多少官宦之家奢侈挥霍。可正因为此,每个人少了多少浮名身外物的束缚,穷富好坏都不觉得不平衡。如果在中国人穷点离婚了下岗了一定遭人背后议论,似乎十恶不赦。
晚上领了孩子回家后,感觉头脑很满、身体好疲惫。
但愿每个人度过普通,健康,充实,快乐的一生。
谨以此流水账作为结业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