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不同了
有些东西真的不能用上一代的思想来定义
我记得小的时候,去姥姥或者爷爷家一趟,往往是撑到爬着出来。
但不得不说,家中的老人真是为了我操碎了心:
想吃什么有什么,餐餐有大鱼大肉,不想吃饭时,大人还追着问我是不是生病了。
各种零食,各种饮料,牛奶,酸奶,果汁,豆浆......随便吃,随便喝。又是补钙,有是补锌,又是补维生素......可能是因为,老一辈小时候吃不饱吧,所以他们总怕我吃不饱。所以!我现在这么胖,都是因为他们!!
吃的多≠身体好
1、肥胖。据《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正式发布,1985年至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则由0.5%增至7.3%,相应超重肥胖人数也由615万人增至3496万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2030年,我国超重肥胖的儿童数将增至4948万人。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对其当前的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将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3倍、3.9倍;还会影响儿童青春期发育,危害呼吸系统及骨骼,对心理、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并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癌症等。
2、营养过剩。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补充的营养越多,身体就越好,各方面机制就越完整。其实不然,营养过多,反而影响孩子的发育,给孩子带来各种弊端:
儿童过多补钙易患低血压,日后有患心脏病的危险;
补锌过多易出现锌中毒。食欲减退、上腹疼痛、精神不振,急性肾功能衰竭。还会抑制铁的吸收利用,导致血液和肝脏内含铁量的减少,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儿童缺铁性贫血;
补鱼肝油过多易致维生素A、D中毒,导致不想吃东西,表情淡漠,皮肤干燥,多饮多尿,体重明显减轻;
滋补品过多易造成性早熟。有些“让孩子高个儿”的营养滋补品,含有一些比较可疑的成分,可能导致儿童性特征发育异常。还有一些营养滋补品含有人参、鹿茸、阿胶、冬虫夏草、花粉、蜂王浆等成分,儿童经常食用,短期内显得食欲旺盛、精力充沛,长期饮用会引起性特征发育异常。
少食多餐+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1、一餐只吃七成饱。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成年人, 孩子也应该遵守这样的原则。孩子的肠胃还没有发育完全,所吃的东西,消化的并不是那么完全,吃的太饱容易造成孩子积食,对孩子消化有害。
2、多吃全麦主食。全麦食品含有铁、维生素、镁、锌和粗纤维素等多种宝宝所需的营养成分。可以有效促进肠胃活动,利于食物吸收。
3、不“跨年龄”吃营养品。并不是所有的营养品都适合儿童食用。比如人参 ,儿童如服参过量,还能引起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的麻痹,使心脏收缩力减弱,血压和血糖降低,严重危及儿童生命;蜂王浆,父母不要因为觉得蜂王浆好就买给自己孩子吃,蜂王浆所含的性激素虽然对成人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儿童服用后容易导致性早熟;其他,如燕窝、鹿茸、生长激素、性激素、其他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均有可能引起孩子性早熟。
结语
时代不同了,再也不是那个吃不饱的时候。所以,让孩子成长,基本的营养就够了。切勿拔苗助长,盲目进补,否则,百害而无一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