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两天表妹跟我讲起一件事很是烦心。
最近有代表团要去他们公司交流学习企业文化,上司想把汇报材料做得有点新意,就让表妹用两周的时间策划下拍个短视频。
为了让视频更真实、接地气、有人情味,上司明确表示不外包,自己拍。
这下表妹傻眼了,做个ppt还行,拍视频怎么弄?
表妹当即表示自己这方面不懂,经验缺乏、人手不够、设备不行,总之弄不起来。
上司听得不耐烦了,摆摆手让表妹先干再说。表妹揣着满腹委屈最后只能硬着头皮上。
我听到这里笑了,问表妹:“你为什么还没干,就开始抱怨呢?”
“因为很难啊。”
“那以你对上司的了解,他会改变主意吗?”
“这个……一般不会。”
“既然什么也改变不了,终究要做,为什么不收起你的抱怨,先着手试试呢?”
2
我给表妹讲了一个朋友的经历。
朋友是一家大型企业的中层,学历、背景、能力都不算出众,拿他自己的话说当初公司为啥提他,他也没弄明白。但后来的一件小事给了他答案。
一次,公司有件产品要做市场分析,由于时间紧,他就把项目分成两部分交给A和B两位下属去做。
A大致看了下内容认为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完成这么大量的工作。
而B,说他单纯好人也罢,心机深藏也罢,总之全程只说了一个“是”字。
朋友耐着性子听A抱怨完就撂下一句话,今天我们不是讨论这事能不能做成,而是必须做成、怎么做成的问题。
后来两位下属都按时完成了任务。但朋友看着手里两份优劣明显的报告,却产生了评价不对等的心理活动。
A因为能力强,显然做得更好些,按理说该犒赏,可因为A先前的抱怨,自己心里竟然生出对他功过相抵的评判。
反观B,虽然做得一般,但朋友深知此次任务确实重,本就对两位下属有点歉疚感,此刻B毫无怨言地完成了工作,顿时觉出很多好感来。
他仿佛从B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没错,肯干活、不抱怨,这看似不起眼的两点就是当初自己被重用、如今也欣赏别人的地方。
3
现实生活中,像表妹和A这样处理问题的人不少。
由于即将接手的事超出了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就产生畏难情绪,对自己不自信。不愿承受压力,也害怕面对可能失败的后果,于是千方百计推脱。就算不能推掉,磨磨嘴能降低点要求也好。
其实这类人大多心眼比较实在,不懂察言观色,只是急于把内心的焦虑通过倾诉的方式表达出来。
但是,这种看似谨小慎微、规避风险的做法却很可能引起上司的不满,不但否定你的能力,还会否定你的品性。
既然你的才华配不起我的要求,下次我也不会再把重要的事交给你。
我没有办法阻止你抱怨,但我可以不给你机会在我面前抱怨。
恐怕这就是大多数上司心里想对你说的话。
看看,就因为你总给人“爱抱怨”的印象,就这么失去了领导的青睐,这样下去不但能力得不到提升,职位晋升更是想都不用想了。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不如大大方方地接受,把事情看作一次挑战和提升能力的机会,先尽心尽力去做,遇到具体困难了想办法解决,实在不行再跟上司汇报,看怎么协调处理。
这样即便你最终没能完成,也已经收获了过程,学到了新东西,而上司也会认为你态度认真,确已尽力而体谅你的失败。
记得没有哪个领导会欣赏执行力差却喜欢抱怨的员工。
先优雅地动起来才是做事情该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