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的文实属有感而发,赞同或扔砖来者不拒,毕竟教育和阅读是比较私人化的事儿,如何安排还得看自家情况。 如果引发共鸣,欢迎转发O(∩_∩)O
事情要先从班级群的一个小插曲说起。前几天,任课老师在群里点了一位家长的名,说把她孩子在上课时看的课外书没收了,接着Po出一本《查理九世》。当然这本大名鼎鼎的书跟上课看书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上课看课外书可谓是爱阅读孩子的悠久传统,一般来说不论什么书他们都能读得津津有味。在这里把两者放在一起,不过是解释下这插曲的前因后果。
之前在一些热爱阅读的论坛和群里,看过太多关于《查理九世》和类似热销书籍的讨论,一直不当回事,毕竟我身边和周围的人群当中,并没有阅读这类书的孩子。这学期学校里有个晒书架活动,突然惊觉,原来那么多孩子的书架上摆着这套书,甚至几位闻名全校的学霸书架上也居然放着这套书。我的心有点凉,几位学霸身上的光环也瞬间在我眼中黯然失色了。
不知有人是否会说:你家娃又不是学霸,人家看什么书犯得着你来废话;或是:这不正说明了学霸的眼光和成绩吗?我怕的恰是这一点,对错没有界限,成绩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当这股风从社会刮进校园,又意味着什么呢?不记得在哪本书里看到这么一句话:“我们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和孩子让座,是因为他们需要吗?不是,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道德和教养使然。”
现在特色书店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可我还是喜欢去书城,一层层楼慢慢逛上去,穿行在错落有致的书架间,仿佛从眼睛到胃都充实了。犹记得小时候,在彼时还称作新华书店的一栋庄严小洋楼里,得到一套湖南少儿出版的不列颠版儿童百科全书的欣喜。那座新华书店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真的显得格外庄严,从里到外都散发着知识的光芒。再说现在的书城和书店吧,虽然网络购书非常便利,可购买学习类书籍还是习惯去实体书店。不过,无论是书城还是特色书店,再也看不到曾经在眼前闪烁的神圣光芒。有时在书城会忍不住去少儿读物区闲逛一圈,许多家长和孩子都席地而坐,津津有味读着手里的书。可环顾少儿区四壁书架上的儿童读物,却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书籍种类非常丰富,章节书从国内四大名著到国外名著,再到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应有尽有。唯一的问题,那些名著封面全都印着大大的青少版字样,还有某名家、教育部推荐等种种令人心生崇敬的名号。第一次距离名家、教育部那么近,应该是捡到宝了吧!若用手拿起书,甚至不用看内页便会知道此乃李鬼而非李逵也。删减还算好的,更严重的是改写、改编和缩写。自以为提炼的是精华,谁知道这种文笔粗劣东拼西凑的东西是精华还是垃圾!退一步说,营养液有用,那就请这些作家们别吃饭了,天天去吃营养液补补脑。所以,不论挑选中文还是英文,古文还是白话,必要步骤竟然是查看封皮及内页有无原著作者和改编字样。
前段时间有篇炮轰国内知名动物小说的推文在微博和朋友圈火爆一时,读后不由拍手称快,这是说出了多少爱阅读妈妈的心声啊。她罗列了几大罪状:文字粗制滥造、内容粗俗不堪、快餐流水线式操作。
恰好无意中邂逅一本《我如何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的书,作者用嘲讽的口吻揭示了畅销书的诞生过程和令人痛心的真相。你想成为一名优秀作家还是畅销书作家?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多数知名作品的作者生前都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而畅销书的作者却出名发财坐拥豪华海景房。为此,作者还煞有介事地在书里列出若干写出畅销书的法则。比如写一部流行畅销的书,而不是一本好书;包含若干流行元素,能在结尾处唤起莫名的伤感;没有真相却处处标榜真实……从选材定位、写作取名到出版发行,无不经过缜密计划流水线般操作,响亮的名气提升了它的销量,唯独内容值不值不在创作者的考虑之中。正如《我如何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的作者所说:一个作者经济上的成功是与他们作品的文学价值成反比的~~
絮絮叨叨说了那么多,只是想说,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一定远离那些大批量流水线炮制出来的畅销书,其毒害作用无异于精神鸦片。
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