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我所有接受培训当中对我触动最大的一个,该思想把个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低到高分别为依赖、独立和互赖,并提出了7个习惯。前3个主要提升个人处理事务的能效,而后3个则上升到人际关系的改善,通过不断优化个人和人际沟通能力,从而达到工作和生活的高效能。
习惯1: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不仅是指行动的主动,也包括对周围环境反应的积极主动。我刚参加工作时,总是会积极参与一些额外的工作,为的是多多学习一些知识。但有时候做错了仍会受到领导的批评,每次受教育后总是像霜打的茄子,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其实这个时候通过自身积极地转变,例如说一些:”下次一定可以!“之类的自我鼓励的语言,则会更容易接受的多。
再次,积极主动也包括积极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减小关注圈的意思,意为多增加自己能够改变的,从自身做起。我之前公司的领导是个技术控,对项目管理的工作不是很重视,为此与其他部门关系总不是那么融洽。此时,我唯一能通过做的是自己主动承担起项目管理的工作,配合领导的工作改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后来取得不小的进展,也为我在此后转向项目经理的职位打下基础。领导的风格是我们的关注圈,但我们未必能改变,唯一能改变的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
习惯2:以终为始
从事项目管理工作后,我对习惯2有了更深的理解,即每件事在做之前都先想好目标和计划,然后做出行动直到完成。当然,这里更强调了每个人物的多重身份属性,不仅是员工,也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或是丈夫妻子。我们可以通过记录自己每个身份的个人宣言,来指导自己在不同身份时的行动。
习惯3:要事第一
我想这一条应该是作者从德鲁克《时间的管理》一书中沿用过来的,是将事情按重要性分为紧急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等四个象限。我们应该将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面,对于不重要的事情我们应该放弃。我个人的做法是列出每月、每周、每日需要完成的事情,待所列事项完成后,才会解决相对不重要的事情。
如果熟练做到以上三条,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摆脱依赖达到自我独立阶段了,但人的社会属性告诉我们这些还远不够,以下三条告诉我们如何改善人际交往。
习惯四:双赢思想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只有自己赢才是赢,工作后也经常会遇到互不相让的事情,例如我最常遇到的就是采购部门希望变更设计,而设计部门则坚持不变,最后双方不欢而散。其实,这都是我们没有相互合作的意识,也没有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机会足够多,完全能够满足你我之间的需求,互相合作、互相提高才是最理想的结果。书中提到的双赢思想就是鼓励我们在遇到争执的时候,双方合作寻找更优的第三方案,让大家都接受。现实中,双赢的方案比较少,更多的还是某一方妥协或接受,但至少我们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保持双赢,不损害双方的信赖基础。
习惯5:知彼解已
知彼解已意味着我们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要真正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替别人考虑问题,这样别人才能站在你的角度考虑你的问题。人际沟通的根本就在于双方都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沟通才能进行下去。我之前负责产品设计的时候,需要经常跟工厂的同事沟通关于生产的事项。其实很多时候我都能听到他们抱怨设计不合规范导致的生产复杂和混乱,但我都未能真正理解他们,直到有一次我负责的产品在线上发生生产故障,我才真正理解他们的抱怨。再后来,我总是跟他们一起分析产线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设计上优化。因此,我跟工厂同事的沟通一直很顺畅,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习惯6:统合综效
珍视异己,因为别人想到的可能是自己未曾想到的,将所有不同意见综合起来就会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习惯7:不断更新
每个习惯都是需要不断努力形成的,只有不断实践,从中体会哪里做得不好并加以改正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能效,不仅包括工作,也包括家庭。
作者说这7个习惯是他在不断总结前人所得的基础上优化的结果,是早已经过不断证明的方法论,也是每个人应该珍视的行事法则。对于职场的人士来说,只有掌握以上7个习惯,才能再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个人会经常拿七个习惯的小册子翻看,以提醒自己不断践行,提高自己的能效。随着不断的实践,我相信自己会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