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前天下了两天的雨,让我想起了孩提时期的中秋。
中秋节前夕,总是会下雨。
1、打月饼
小的时候,自己家的月饼都是自己家做的,我们老家叫做“打月饼”。
那会打月饼,都是几家关系好的邻居凑在一起做,那可是个大工程。几家的主妇先商定今年在谁家打,这个取决于谁家的炉子比较适合打月饼。记得有一年临近中秋,我家房前的秋兰姑姑来我家串门,拿着一碗面,倚在我家门道的墙上,说她家今年的炉子重新做了一下,火特别好,今年就在她家打月饼吧。
打月饼的炉子上需要套一个铁质的、立起来的圈,现在想想,其实这个圈,就充当了烤箱的作用。
与平时和面不同,打月饼的面是要过称的,油也过称,要把比例掌握好,面里加入油、鸡蛋,水,揉在一起,在那种陶制的大面盆里,和好几个特别大的面团。
馅料就是红糖、芝麻口味的,或者小茴香、咸盐的。
做的最多的还是红糖、芝麻口味的,满满一大袋子红糖,放在案板上,把结块了的擀开,收入盆中,里面拌上芝麻、如果能再加点红青丝、或者玫瑰,那就是上等口味了。
准备就绪,几家的婆姨们坐在一个小小的厨房里,这里说厨房,也不能完全表达那种意境,我们那管做饭的地方叫BIA子里,估计是一种古语,没有一个汉字能够表达。婆姨们一边打月饼,一边拉家常,叽叽呱呱地。
从大陶盆里揪出一小团面,蘸点油,在手里揉至柔软,用小擀面杖把面团擀成饼状,拿起来包上馅料,像包包子一样收好口,再擀成和模具差不多的大小,放入模具,按压两下,再在案板上轻轻一磕,印好图案的月饼便成型了。
模具也有很多种,家里若有小孩,大人们会提前准备鱼型的、鸟形的模具,用这种模具烤出来的月饼,叫做“耍耍”,估计是以前孩子们玩具匮乏,大人们在打月饼的时候,顺便给孩子们做点能玩又能吃的玩具。
月饼成型了,再在上面点上红点,就该入炉子烤了。
一般看火的,都是经验比较丰富,担重任的人来做,要掌握好火候,就得相当有经验。
靠着大铁圈放上一圈,刚放进去的时候,还是扁的,待月饼出炉了,月饼的肚子就鼓起来了,鼓得圆润的,说明火候掌握得好,口感也好。
这时候,大人们扯开嗓子喊一声,月饼好了。
几家的孩子们一窝蜂地跑进厨房,拿着烫手的月饼,一边吹,一边左后倒右手,右手倒左手,就想赶快吃进嘴里,太香了。
2、吃月饼
月饼终于晾凉了,月饼放在两手中间,轻轻一捏,就破开了,露出了里面的红糖,红糖、芝麻、玫瑰和着薄薄的,油浸浸的饼皮,甜而不腻,酥脆可口。
这时候,还会互相比一下,谁的月饼里面的糖多,那可是要被羡慕的。于是就一个接一个地吃,都期待自己吃的下一个里面的糖能多一些。
我最喜欢的吃法,是和五姑发明的。
我们老家种梨树,是酥梨。
拿一个成熟的酥梨,配着月饼吃,真的是人间绝配啊。
先咬一口月饼,红糖和油酥的口感刚在嘴里蔓延,接着咬一口酥梨,酥梨清甜的果汁和月饼混合在一起,刚好滋润了月饼,清甜和月饼的香甜升腾开来,直达舌头根部,咕叽一声,将其吞入,满足极了,真的是月饼在手,天下我有。
3、打月饼那天的孩子们
打月饼那天,几家的孩子们理所应当凑在一起,一整天都能在一起玩,那会也没有什么辅导班,只要作业做完了,随便怎么玩都行。
几乎每年打月饼,都是个下雨的日子。
现在想来,这并非凑巧,而是大人们特意选了下雨天打月饼。因为一打就是一天,下雨的时候也不能干农活,正好可以拿一天的下雨天打月饼。
我们几个小孩真的是开心极了,一会跑进厨房,看看打好了没有,顺便听听大人们聊天,一会嚷着说,我也要打月饼,也上手打几个月饼,一会又缠着大人要求多打几个耍耍;一会又风一样跑出去,戴着自制的雨衣,从这家跑到那家,从那家跑到另一家,真的是用不完的力气。
说起自制的雨衣,也特别有趣,就是拿一个尿素袋,两个角套在一起,正好形成一个三角形,就这样套在自己头上,东家串,西家跑。
正值秋季,瓜果也丰富,这一天几乎不吃中午饭,吃会瓜果,吃会月饼,也就饱了。
4、中秋夜
奶奶会提前准备好贡品,有月饼、葡萄、桔子、果子、桃子等水果,还有煮熟的毛豆,团圆饺子以及不可或缺的月饼,而月饼又分团圆月饼,葫芦形月饼、桃形月饼。
团圆月饼是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月饼,这个月饼是家里每个人都要吃的,即使我参加了工作,到了外地,奶奶都会给我把月饼留到过年回去吃。
葫芦形月饼代表家里的男孩,桃形月饼代表家里的女孩。
对了,西瓜也是必备的,西瓜要切成锯齿形状的,也不知是何原因。
现在想想,真的是满满的仪式感啊。
到了夜晚,我们要把桌子抬到天地爷那个墙角下(天地爷是当地都会拜的一种,家里外墙的中间部分一般都会安置天地爷的画像),再把水果都装盘、各形月饼、毛豆、团圆饺子摆到桌子上。点上云儿香(云星的线香)。
晚饭每个人必须要吃团圆饺子,吃完饭,孩子们早就约好了,一起去这家看看他家的贡品是什么,那家的贡品是什么,都是一蹦一跳地出门,蹦着跳着就回来了。
回家后,叽叽喳喳地告诉大人,谁家有啥贡品什么的,好不热闹。
这时候,贡品可以下桌了,我会赶快对自己早已垂涎三尺的果子下手,心里想,终于等到这一刻了。
5、中秋节后
中秋节后,亲戚朋友之间就会互相送月饼,真的是太有人情味了。
奶奶的外甥,会骑好长时间的自行车,来给她送月饼,里面还有果子等吃食。奶奶就会念叨着说,谁谁谁送来了二十个月饼,给他回三十个。
我当时也是送月饼大军中的一员,现在还记得,骑着自行车给我外村的老姨送月饼,那天正好下过雨,路上一路泥泞地送去了月饼,当时也没想着因为路不好走就返回去,一路推着自行车,满头大汗,把月饼给老姨送去了。
过了送月饼的高峰期,大家就开始比月饼了,这家的月饼火候掌握得好,那家的月饼舍得放油,好吃......
6、突然,这些都只能在回忆中了
昨天给奶奶打电话,问她打没打月饼,奶奶说,现在没人打月饼咯,大家都买着吃了。
曾经以为会一直延续下去的传统,就这样慢慢要消失了,现在的孩子们,也体味不到当年我们成群结伴串门、吃月饼、看贡品的快乐了。
曾经以为的每年打月饼,自然而然就来了,却也不知道,哪一次就已经是最后一次了,只能永远放在记忆中了。
曾经觉得能吃到买的西月饼,就很高级,现在却在每次回家,去十字街买老家特有的月饼。
不过,期待着国庆节回家,吃我奶奶给我留的团圆月饼和代表我的桃形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