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大学生就业辅导时,经常会碰到不喜欢自己专业或者觉得自己专业不好就业而迷茫的人。其实,把大学毕业五年十年的人拉出来看,有多少人在从事本专业未必。而当年在所学学科里学会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型对后期的发展却有非常大的影响。
关于自己的专业,我们记住的是那些知识和答案,还是这个领域的独特思考方式?具体知识可能会过期,但学科背后的思考方式是相对长周期的、稳定的。
比如工作中日常的学习是什么样的?一般是跟公司中技术厉害的人学,跟领导、客户学、在项目中学。这样的学习有没有用?有用,但只靠这种方法学习是不够的,或者说如果你想获得不一样的成长,你想弯道超车,这样是不够的。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越基本的问题,越会跨越时间重复出现,从基本的问题入手,先思考我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这种问题有哪些思考方式,在哪些领域出现过,这些领域的解决答案就是不同的思维模型。所以思维模型也会持续发生作用,它会投射到不同的领域当中去。
你定义问题的尺度不一样,有效策略的尺度就不一样。你把它定义成明天去汇报PPT,那解决方法就是简单而短期的;你把它定义为如何建立一种能力,得到的就是另一个答案。
若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我们学过的那些知识会不会不一样呢?一个人的成就和他学习领域的宽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有关:
宽度是你能够看到什么样的问题;
深度是什么?是你思考这个问题的尺度。
世界上不存在洞察,之所以有些答案显得洞察,是因为大多数人没那么想。而他恰巧用了符合这个问题的尺度去想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洞察。所以如果我们大多数人都在熟悉的尺度里面,大多数人就不会有洞察。拉开不同的尺度想,才有可能有洞察。
所以,建议同学们不仅仅学习知识,更要寻找问题,你在解决哪个基本问题,这个问题的思考方式是什么?有什么答案?然后去跨学科寻找你这个问题全人类找到的更好的答案,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