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大道理都是有用的废话。所以成人的世界,很多人懒得看你自以为是的道理。
我们觉得真正有道理的东西,必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而再看到别人总结出来的简练句子,表达了自己的某些感受,才会引起我的共鸣,让我们发出一声感叹:有道理啊,就是这样的!
事实上,你不认可的道理未必没有道理,只是你过去的经验还未曾验证过这些道理。
或者说即使验证过,你自己并没有过多思考过,导致这些道理无法触动你的心神。
看吧,我又写了这些没用的废话。不过,我想,有些思考过这类问题的人,肯定会认可我的这一观点。
对我们的思考认知过程,进行思考认知,被有些牛人称之为“元认知”。我想,这个观点,是我动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思考的结果之一吧。
那么这个观点有什么用呢?
扩大我们的心胸,别做一个太死板的人。
没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走,也暂时接受猪的存在,而不是挥着拳头说,压根儿不存在猪这种东西!我想这就是意义吧。
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是会增强你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新事物的可能性,或许,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你的生活愉悦性,快乐指数,幸福指数。
为什么有这个可能呢?
首先,你不会再去钻牛角尖儿。做某些事情的时候,认真是件好事儿。但是,大部分事情,是不值得去钻牛角尖儿的。不只浪费自己的精力,还会叫别人心生不快。
其次,你不会再总去看你以为的别人的缺点。说不定你以为的缺点,恰恰是人家比你受欢迎的一个特质。
再次,你会发现“无聊生活”的更多可能性。生活之所以无聊,就是因为我们叫自己的生活陷入了某种惯性的模式。之所以会有这个惯性,就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用自己过去的经验认知,指导自己此刻和未来的生活。
关于个体的经验认知,是有很大局限性的(这个是本篇文章论证的基础,无需赘言),所以一旦你意识到这种局限性,有意识的打破它,你的生活就会发生很多种改变的可能,这个改变有多少种呢?你发现多少出口,就有多少种。
在个体适用上,没有绝对正确或者错误的道理,也不存在没用的道理,只存在你已知却不知道怎么用的道理,一些人称之为“无用”。
如果你不接纳,不用,不用之于实践,道理始终是别人的道理,“无用”的道理。
尽管我写了这么一大篇,我想,还是改变不了大多数人更爱听故事、不喜欢大道理的事实。
不过,如果它能让你认识到,不存在“没用的大道理”,那么我就还算没白费力气了。
对于别人的道理,我们都不要急着去批判、否认,我们应该理解,他之所以这么讲,是基于他的经验认知。
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当然可以更好地让我们理解、产生共鸣。会讲故事的人也总比会讲道理的人更受欢迎。
但是无论如何,请给于这些讲道理的人一定尊重吧。毕竟那些道理,是他的某些人生经验的分享,或许可以给你打开一个认识世界的新窗口。
当然,有可能的话,会讲道理的人应该适当学习讲故事的才能,让他的道理也可以有趣生动一些,以便于更有效地传达自己的观点。
无论如何,做一个openminded person(虚怀若谷、心胸开阔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