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争斗根源
1、未成长的内在孩童
在权力争斗过程当中,最核心的一个根源就是很多成年人本质上都是未成长的孩子而已,虽然现在的科技带来高度的文明生活,但也带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相比较而言,远古的人,只需要学习捕获或者逃生的技能,就能成长、独立和建立自己的家庭。现在人往往生理上已经成熟,心理却是在孩童的阶段,没有真正的成长和成熟。心理上没有充分成长的人,这些人做了父母之后,难以用成熟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样孩子便会更难得有充分的成长的机会。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成长与未成长的主要分别就在于:成长的人能够照顾自己,也能够照顾别人;没有成长的人则需要别人的照顾。我们每个人在出生之后都需要经历一个对父母从依赖到独立的心理断奶期,而成功的断奶又有赖于出生后的前几年能够从父母那里得到充分的爱和关怀。如果孩子三岁之前,跟父母相处的时间不够或者关系不好,那么可能孩子直到成年都无法顺利的切断对父母亲的依赖。孩子对父母都有一份很深、很特别的爱,这份爱超越了孩子整个人生里面可以出现的其他所有的感觉,它使我们能够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里面包括了对父母无条件的信任、接受和爱。然而有多少的父母以为最重要的为家人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努力赚钱,把金钱留给下一代,正是这样的想法,让孩子在育婴箱里面成长,不能面对风雨,所以没有经历过真正成长过程中的孩子,虽然有钱让自己在生理上成长和活下去,但是却没有办法使自己在心理上有同样的成长,总是活的不快乐。今天的社会里面多少成年人在抱怨、在吵闹,这种人不论是在工作生活当中,还是在感情关系当中,总是抱怨对方,抱怨他人,抱怨政府,抱怨社会,抱怨命运,抱怨老天。抱怨的总是别人,而自己则充满了无力感,这就是今天的“等待父母回来”。更严重的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思想的影响,有些父母不太愿意见到孩子完全的成长,以至于不能够独立的去创造自己的人生,所以父母灌输给孩子的概念助长了孩子对父母亲的依赖。在这个文化环境当中,我们对爱有了错误的理解,这份错误的理解使得每个人都活得很辛苦。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如果孩子没有充分地在这份爱里面培养出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完全独立的去创造自己的人生,那么他一生的发展都会带着未成长的心态,他会把对父母的期望和抱怨,需要和无奈,爱和憎恨以及对父母的渴求和愤怒,带进自己的每一份人际关系里面,包括亲密关系在内。
当谈恋爱的时候无意当中会把对父母的需要和期望投向对方,“我爱你,我就可以要求你去按我的意思生活,听我的话,同时我也把自己交给你,让你拥有我,愿意听我的话”。我们看看每天的报纸、小说和电视,经常出现的仍然是“你是属于我的,我对你这么好,为什么你不爱我?我会给你一生的幸福,为什么你对我这样残酷呢?”,总的来说,没有充分成长的人还会保持小孩子的心态“不负责任,没有做该做的事情,不能妥善的照顾自己,有问题出现的时候,不是逃避,就是找别人解决,有很多抱怨,无力感重,人际关系欠佳,只求外表上的威风,不讲实质的提升”,像这样的人往往期待在婚姻当中找到父母,婚姻配偶是不可能做对方父母的,就算愿意也绝对不会成功,所以往往很快就有失望的情绪出现,对对方有大量的不满,会因此变得非常的不愉快。在很多婚姻里面,因为两个人都没有充分成长,每天都生活在争吵当中,这样的人在婚姻破裂分手时,会感到非常的痛苦,不愿放弃对方,他们的内心有一个矛盾“这个伴侣不能继续,但是我不能放弃爸妈”。有些人实在是受不了了,结束一段婚姻,很快便展开另外一段感情。有人在一份出现了问题的感情关系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便展开了另外一份感情关系。这些人实质上都是迫不及待的在找爸妈,结果又是另外一次的失败和失望。没有充分成长的人如果了解了自己的状态和需要,就可以不断的觉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帮助自己补回那部分的成长,这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当然,如果有志愿参加线下的幸福人生课程的话,就可以更快的,更理想的完成内在的成长,能够快速的把你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的一些创伤,通过心理沟通的方式进行一个疗愈。
2、自我价值不足
自我价值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它的不足就是今天社会里面种种个人问题的基本根源。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成长过程当中建立起来的。在孩童的阶段,身边的成人如何去引导他去理解每一件事情,如何教他就某件事情做出的反应,决定了这个人能否培养出足够的自我价值。简单的说,自我价值就是自信,自爱和自尊。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能对别人有信心,别人对他也不会有信心。自爱就是爱护自己,一个人不爱自己就不能爱护别人,别人也不会爱护它。自尊就是尊重自己,一个人不尊重自己,就不能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自信是信赖自己的能力,也就是那种能够带给一个人正面价值的能力,任何能给自己带来很多价值的东西,我们都会去爱护它,对不对?对它有爱护之心,才会尊重它的存在。自信不足的人不会爱护自己,会做出种种事情来使别人不爱护自己,自爱不足的人也不会在乎如何尊重自己,也不会在乎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自信,才能建立足够的自爱和自尊。真正有足够自信的人并不是那些处处显得很有力量的人,如果一个人需要拿着刀走路,那么他的胆子肯定大不到哪里去。真正有足够自信的人,不论跟什么样的人相处,对方都会感到很自然,会得到他的尊重,同时对方也会觉得应该给这个人足够的尊重。
(关于自信的局限性的信念)一个人最严重的局限性的信念就是关于身份的信念,第一个就是能力性的局限信念:我没有能力。比如说”我做不到,我不能上台讲话“;第二个就是可能性的局限信念:我没有可能。比如说”我这个病不会好啦,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第三个就是资格性的信念:我没有资格拥有美好快乐的人生。比如说”我的命就是这样的,我就是一个苦命,这就是我的命”。我没有资格是在中国人当中是最常见的现象,特别是一些非常传统的家庭教育非常容易培养出没有资格的人。
3、害怕被遗弃
我们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把孩子存在的本身给否定了,父母跟社会教育的价值观是什么呢?就是你要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才是对的,才是好的。你看隔壁的小明是怎样的,爸爸妈妈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跟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较,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样的。老师也总是把成绩最好的,表现最优秀的学生,叫到台上来颁奖或者说来夸奖,不断地利用所有的机会告诉我们“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好的,才是对的,才能被爱,才是被欢迎的”。我们的父母、老师会很具体的对他们认为表现好的,符合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机遇,赞赏、认同、重视、掌声、赞美等等,用成为什么,做些什么,拥有什么来替代自我价值的不足。那么不符合这些期望标准的孩子在听到老师和家长对这些同学赞赏之后,心里往往响起两种声音:第一个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得到像他一样的赞赏,这会成为孩子努力的动力;另外一种是在更深层次的内在认为我不够好,像这个信念可以说是伴随着很多人未来的一生,这样导致消弱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让孩子认为我是不好的,我是不值得被疼惜的。很多人长大之后在亲密关系当中有害怕被遗弃的恐惧感,其实就是因为这样的心态在幼儿时期就被种下了。
因此自我价值感的高低是自尊和生活的根基。在亲密关系相处当中,当另外一半有外遇的时候其实最大的伤害,不是来自于他爱上了另外一个人,而是来自于自我的贬损,当事人往往会自我怀疑“究竟我哪一点不好,让他不想跟我在一起”。很多先生外遇的对象条件往往不如原配,当妻子在责备老公变心的时候,其实内心有一个更深的声音在伤害自己“我连那样的女子都不如”,从而产生我是不值得被爱的信念之外,还有更多的是内在自我价值感的低落,对外在周围的人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的感觉。
4、我不重要
当我们看到伴侣脸上失望的表情,我们会觉得应该为他的快乐负责任;当我们看到伴侣不快乐的时候,我们就认为自己失败了,这样的失败感就跟我们小时候面对妈妈不快乐或者说爸爸不满意时候的感受是一模一样的。而当这种感觉上来的时候我们都不想去面对,就会立刻走向防御,我们会把对方推开,会埋怨对方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所以我们忙于工作、看电视、上网、看报纸或者其他的,就是不面对伴侣,不关注他,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不重要“你都不关注我了,都不听我的话,我们都没有什么交流了”,而伴侣却不是这么想“我才不要跟你靠近了,你老是埋怨我、指责我,我不开心总是不快乐”,所以这个男人就躲在办公室里面去上网,到棋牌室里面去打牌,玩微信跟附近的妹妹打情骂俏,要不就是跟朋友出去喝酒、打麻将;而女人就去购物、海吃海喝、上网、出轨。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因为在做这些的时候,我们能够感觉自己很重要,彼此在一起的时间越久,不重要的感觉就越强烈,于是我们就去责怪对方“你让我觉得我不重要,我必须样自己被重视起来”。所以两个人都将自己过往的伤痛隐藏起来,将本来属于我们的一部分特质压抑在潜意识里面,哪怕表面上看起来很和谐的伴侣,其实在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阴暗面,表现出来的这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的本尊。
亲密关系是自我疗愈的最好道场
我告诉大家,你一定会吸引一个能够让你发现自己生命里面所有过去创痛的人来到你的身边,也只有这个人才最有能量去唤醒你内在深处最大的伤痛。当你去投入这个亲密关系,你才能够勇敢的去面对,你会发现这个人不是来伤害你的,他是来帮助你唤醒你生命里面所有的匮乏,让你有机会把你的人生再来一次,让你有机会去完善自己,让你有机会去认真的对待自己内心的世界,让你有机会重新学习如何爱自己,最终你终于学会了怎样去爱你的爱人。他的目的不是为了来伤害你,而是为了帮助你这个还没有完整的生命来重新修炼的一个菩萨,他是来帮助你修行的,只有这个人才有机会靠近你的心这么近,只要你愿意去面对,那么这样的一个关系就是帮助你修行的道场,他让你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你身边的一切可能性,发展你生命里面一些被压抑的潜能,拓展你生命的自我价值,学会去爱,走向心灵成长。
亲密关系的界限建立
引发关系痛苦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人普遍缺乏界限感。这个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情、别人的事情和老天的事情,这三件事已经很清晰的划分了我们自己的界限。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附他人。别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强加干涉,也不应该干涉。老天的事好好的配合,天下雨了,就要打伞出去。我们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面就要学会简普的生活。如果一个人缺乏界限感,常常把自己的事情托付给别人,邀请别人跨入到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在这个个性彰显的时代,竟然还有很多的父母越俎代庖左右儿女的恋爱和婚姻,让很多儿女要么就选择孝道,要么就是独自品尝痛苦和遗憾。有些人会坚守爱情,但是会在愧疚中挣扎,左右为难,因此在十字路口很痛苦的徘徊。在中国才有逼婚的说法,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这是中国人模糊的界限感造成的,就像心理上没断奶的孩子,他有独立的愿望又有着跟母亲分离深深的恐惧,很难形成对事物的判断,常常处在两难的状态。中国是一个重亲情和连接但缺乏界限感的社会,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对个人隐私的日益尊重,中国人的物理上的界限感已经大大加强,但是对心理层面的个人空间和家庭空间,中国人的界限感依然是非常模糊的,正是由于这种模糊的界限感,引发了人际关系上太多的痛苦和无奈。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很难感觉到自己跟他人的不同,就像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基因不同,早期教育不同,童年的经历不同,读的书接触的人不同,自然信念系统就会不同,看到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有千差万别,如果一个人有清晰的界限感,他就会意识到这种不同并尊重这种不同。但如果一个人界限很模糊,面对这种差异就会非常的痛苦,会经常抱怨和非常的不解“你怎么这样办事的?你凭什么这样对我?你既然有这种想法!你的想法好奇怪!”。中国早期的教育常常是界限感非常模糊的,当孩子跌倒的时候百分之八九十的父母,一看到马上就把他抱出来,因为父母看得很心痛,其实我们已经侵入到孩子的界限,孩子的界限感是在父母的疼爱当中,一步步走向缺失的。很多孩子到学校去上学,都是父母或者说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着孩子背书包,早出晚归,风尘仆仆,这样让孩子从头到尾都认为上学是父母的事情,跟他没有关系,因为他的界限已经非常的模糊,本来是属于他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被我们家长做了。当孩子慢慢成年了,独立意识开始强化,孩子会觉得上什么样的学校自己可以选择的,是自己的事情,跟谁谈恋爱是自己的事情,嫁给谁娶谁都是自己的事。但是很遗憾,因为跟父母的界限早已经被打破了,而且被打破了很多年,所以一方面宣告恋爱、婚姻、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另一方面又把找工作、买房子这些事情看作是父母的事情,而且很多父母也在这种模糊的界限里面生活了很多年,他会觉得你填高考志愿也是我的事情,我要去插一脚,你的恋爱、你的婚姻、你买房子、你工作都跟我有关系。家长不断地介入到孩子的生活当中,看起来是帮助、关心,但却是害了孩子,因为很少有人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量,只是把自己当成了那个要娶要嫁的人,把孩子的恋人当做自己要娶要嫁的人,然后把自己的意愿拿出来,努力的、充满热情的、苦口婆心的让自己的意见能够得到实施。不仅是这样,而且还影响着孩子,带着模糊的界限感开始跟恋人互动,每天都记着我爱你多一点,还是你爱我多一点。不仅如此,孩子还会带着模糊的界限感开始跟同事互动,本不应该自己承担的却不会说不,而本应该自己承担的却有常常的把责任推给别人。更严重的是孩子也有了孩子,于是他带着模糊的界限感开始跟自己的孩子互动,如此继续轮回,会造成很多代的传承模式,造成整个家族悲剧的轮回,关系会成为一种痛苦的纠缠,所以明确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那些事是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别人的界限,让界限感清晰是最首要做的事情。
1..婚姻问题造成对孩子的创伤
很多人已经从权力争斗期走向分离期,离婚表面上看起来给彼此带来的伤害,实质上为了帮助你这个还没有完整的生命来重新修炼,它是来帮你修行的,但是这里有没有受害者呢?有!所有的婚姻破裂,孩子是受的伤害最大的,也是最无辜的。 在婚姻问题当中造成对孩子的创伤来源于三个层面。(争吵、分居、离婚)
第一个就是争吵。很多夫妻不懂得有效的处理争吵和冲突,孩子会满怀怨恨和惶恐。因为孩子往往比成年人更敏感,夫妻之间在争吵或者斗气时说的一句有刺激的话,往往对方还没听明白,孩子就已经完全收到,当孩子碰到这些事情是完全不知道该怎样去做的,他们只好装作没事,其实内心是很惶恐的。任何孩子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在孩子的内心里都有一份无可替代的,不能动摇的铁三角关系。在孩子的潜意识层面这份关系是极其珍贵,不容挑战的,不论什么事情孩子都不允许这份关系受到伤害,同时孩子也愿意做任何事,做出任何牺牲去保持这份关系,孩子跟父母的联系是极度的深厚和牢固,不能让任何事情加以破坏的。而现实生活当中比如说一些什么理由,生活困难,没有教育机会甚至生存都受到威胁,让父母跟子女分开,但是在心灵的最深处并不能改变这份联系,孩子的内心深处强烈渴望着跟父母在一起,即使父母跳入到死亡的火焰,孩子也愿意追随。当孩子看到父母之间出现问题,他的内心既是着急的又无法理解,更不知道该怎样做,便只能以牺牲自己去换取父母的和谐,孩子的潜意识会推动他制造一些自己的问题出来,因为这样能够使父母停止争吵,因为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就无暇去争吵,这就是很多孩子多病、学业成绩下降,经常出现上网打游戏等等行为的根本核心原因。因为在孩子内心深处的信念是父母都是完美的,绝对不会错的,并且都要完全支持的,所以当父母争吵或者分手的时候孩子是无法理解的,更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样引起的信念,使孩子对这个世界,对人生最基本的认识基础产生动摇,因而不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和处理自己人生的各种事情,所以夫妻关系的破裂,一定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无法避免。
有些夫妻约好在孩子面前不要吵架,因为这样会给孩子一个坏榜样,但是孩子总是跟父母学习的,这样就学会到,每当有问题或者有困扰的时候,就不在别人面前说出来,而是暗自辛苦感到委屈,要么就对别人诉苦而不像当事人直接提出讨论,这样孩子就学不会正确处理冲突的方法。
如果夫妻有争执的时候,在孩子面前讨论。孩子看到父母能够平静地处理冲突,诉说自己的看法,同时聆听对方的看法,肯定对方看法中自己认同的部分,愿意共同谋取双方可以接受的方案,和平地解决冲突,孩子便不会因为父母之间有冲突而惧怕惶恐,从而明白冲突是可以解决的,懂得当有冲突出现时可以怎么做了,如果争执很激烈,两个人仍然能够坚持上面的态度,并且事后会为自己的情绪向对方道歉,孩子就会明白,激烈的情绪是可以转化的,而且是需要道歉的,激烈的冲突是可以处理的,没什么可怕的,这样孩子便获得了更宝贵的学习经验。当然不论什么原因使用暴力是不对的,因为暴力是错误和无效的行为,如果有的话,一定要跟孩子谈一谈,考虑到让孩子搬到亲戚家里去住或者暂时带着孩子到外面去分居一段时间。
对孩子来说父母分居表示他跟父母组成的铁三角关系破裂了,在孩子的潜意识来讲,这是一个差不多完全不能接受的事实。如果说在分离期进入离婚阶段,对孩子来讲父母分居,虽然难受,也许还有挽回的机会,离婚则是对那份铁三角关系是判了死刑,离婚让他相信世界绝无可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他也再也没有在父母爱护下成长的机会了。
孩子对父母吵架分居反应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孩子想做些事情把父母重新连接起来,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制造问题,就是叛逆,情绪不稳定,没心思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因为他想父母把注意力从两个人之间的冲突转向自己的问题上面,一般的情况下是没有什么效果。
孩子反应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责怪自己,把父母之间的问题揽在自己的身上,看着是因为自己不够好而使的父母分开。而有些父母还有有意无意的说“就是因为你,我们才离婚的”,这份自责,导致孩子忧郁、难过、不、愧疚、内疚,否定自己,缺乏自信,不愿做事,再进一步,孩子会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得到父母的爱,因而也没有资格活得开心和成功。
孩子反应的第三个阶段就是麻木和自暴自弃。当父母真正离婚了之后,很多孩子是没有自我价值,不会爱护和尊重自己,对别人也无法爱护和尊重,因为他认为父母已经放弃了他。这样的孩子会在学业上和生活当中出现很多问题,同时也很难做出改善和提升,他会重复的给自己制造失败和不如意的经验去证明自己是不值得被父母爱的,父母放弃自己是对的,他的情感关系也不会发展的很好,因为他不允许自己有比父母更成功的婚恋。
如果父母的分手是痛苦和充满仇恨的,孩子的伤痛和伤害将是最大、最深的。每当父母的一方向孩子指责另一方的不是,孩子听到心中绝对完美和正确的人被否定,而做否定的又是另外一个孩子心中绝对完美和正确的人,他无法于内心深处在接受的同时又拒绝,所以非常的痛苦。如果孩子跟分手的父母一方同住,但又被禁止见到或接触到另一方,无论怎样做他都会有两份内心的负担。一份遗憾和犯罪感,为什么有遗憾?因为见不到另外一半,同时见不到另一半,他也感到有一种犯罪感。还有一份愤怒,就是如果说你不让他去见他的爸爸或者妈妈,他对你是有愤怒的,如果说他偷偷的去见,他对于见到的一方就会有难过和内疚,被禁止他的一方也会很强的犯罪感和歉意,这样你就会看到为什么父母离婚总是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痛苦。
大部分的父母争吵的时候,他们仍然是深爱孩子的,就算他们决定分居甚至离婚,他们仍然是深爱孩子,只不过他们之间的问题已经大到超越一切,包括对孩子的爱,父母之间的感情关系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情,他们已经成年,有权决定自己的人生该怎样过,当然也有责任承受自己决定的后果。如果他们仍然深爱着孩子,他们可以做一些事情使得两个人的冲突和分手给孩子的伤害和痛苦减到最低。
第一个就 要对孩子坦白。坦诚地告诉孩子你们两有意见不一致的事情,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现象,没有两个人能够在所有的事情上面意见一致,坦诚地告诉孩子跟另外一方争吵自己的不开心,但是绝对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责骂另外一方,你可以对孩子讲“我跟你爸爸争吵,我觉得很累,我觉得有些失望”,但是你不可以说“你爸爸很不讲道理,他让我很累”。
第二个就不要把痛苦归结于另一方和孩子。不论你有多大的情绪,无论你多么的痛苦,你都要明白,这是你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责任,事情当中都有自己的决定引起的后果,绝对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另外一方,更不要说是孩子的错,或者说是孩子引起的,就算是说笑都不可以。你可以对孩子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不如意,我现在就是处在这么一个状态,有些事情我跟你的爸爸意见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没有人在所有的事情上面都能够统一啊,我们两个离婚跟你是没有关系的,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也跟以前是完全一样,绝对没有改变”。如果孩子稍微大一点,能够和你像朋友一样的谈内心的感受,你可以把内心的一份情绪带出来跟孩子谈一谈。我们必须遵守不批评另外一方,如果说做不到,就不要跟孩子谈论。在谈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应该这样说“你爸爸不好!你爸爸没照顾好我!你爸爸不尊重我!你爸爸很自私!你爸爸太不负责任了!你爸爸就是个混蛋,你以后别去学他,不是他的话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
第三个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会改变。如果父母双方都按照上面的说法,在冲突争吵的过程当中能够跟孩子保持沟通,孩子心中虽然难受,但是会感到父母懂得处理他们自己的问题,就会减少制造问题,也会减少对自己的责怪,尤其是当父母愿意跟孩子探讨内心的感受时,孩子也愿意对父母坦白说出内心的感受并且接受父母在谈话中的引导。如果父母的感情关系持续恶化发展到需要分居或者离婚的地步,那么有了上面的亲子关系,那么孩子的心理困扰就可以保持而不在恶化,当分居和离婚已经成为定局,那么父母分别能够跟孩子建立一个更紧密的关系,可以互相支持。
分居和离婚所引发的问题之一就是哪一方拥有孩子的抚养权,而另外一方获得探视孩子的权利,很多坏的婚姻关系都以憎恨报复的心态结束,往往以孩子作为伤害对方的工具,凭借着爱而开始了一份关系,在过程当中两个人对这份关系的发展都会有完全同等的责任,因为不能相处而分手,这是值得惋惜的,但不应该以憎恨报复的心态结束。因为配偶的问题利用孩子去伤害对方,这个完全是漠视无辜的孩子,无视身为父母的责任。已经分居或离婚的夫妻仍然是孩子的父母,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父母有责任跟孩子在一起,孩子也有权跟父母在一起,所以应该安排一些时间,三个人在一起,三个人在一起并不代表夫妻聚合,而是父母跟孩子团聚。最重要的是三个人在一起的全部时间里都应该保持一个和谐愉快的气氛,如果不能够的话,不安排三个人聚会比争吵、吵架要好的多,因为没有三个人聚会,孩子还可以保存一个憧憬,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连憧憬都没有了,孩子会感到绝望。已经分居或离婚的父母,两个人之间虽然没有夫妻的关系,但是再见面的时候,仍然可以凭借对方的两个身份给予对方尊重,第一对方是个人,第二个对方是自己孩子的爸爸或妈妈,就是这两个身份,我们也应该给予对方的尊重。
有一个父亲离婚之后,带着女儿再婚,他强迫女儿称呼新的妻子为妈妈,女儿反抗,父亲认为女儿没有尊重后母,痛打女儿一顿,女儿自杀身亡,这样的例子很多。当然大部分不是以孩子自杀收场,但是孩子跟父亲的关系,在家里的生活都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样的例子当然也不只限于父亲这边。母亲带着孩子再婚的情况在中国比父亲带着孩子再婚的情况多的多,后母或者说后父不接受随着结婚而来的孩子也是常事。
如果你处在一个再婚的状态的之下,那么一定要注意:
父母的位置在孩子的心中是高于一切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正确处理再婚伴侣跟孩子关系的方法是:不要逼孩子称呼新的伴侣为爸爸或者妈妈,可以用叔叔阿姨来替代,就是孩子愿意也不要孩子这样做,告诉孩子他只有一个爸爸或者妈妈,什么人都不能替代,以此来表示对于分手伴侣的尊重,这样孩子的内心也会有良好的感觉,他自己的情绪也会更加的稳定。新的伴侣应该对孩子这样讲,假设是新妈妈对孩子说“我不是你的妈妈,我也没有办法做到只有你妈妈才能为你做的事情,但是我会尽我的能力去为你做一些事情让你感受到这个家庭的爱、温暖、保护和和谐。我希望与你有好的愉快的沟通,我会尊重你在这个家里的位置和权利,就像我尊重你妈妈在我心中的位置一样,我希望你也会同样的尊重我”。当然这是一个比较书面的表达,但是通过这样的表达,新的伴侣并没有侵占孩子妈妈在家庭系统中的地位,能够跟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如果孩子的妈妈愿意的话,新的伴侣可以参加一次丈夫、孩子跟亲生母亲的三人聚会,让孩子看到四个人之间的和谐和接受,孩子就更加安心,新的伴侣可以对孩子的妈妈说“谢谢你给我机会照顾到你的孩子,我不能给她只有你才能给她的东西,但我会尽我的能力去为她做我可以做的事,使他有更好的成长”。
如何把对孩子的伤害减到最低
1、对孩子坦白
2、不把痛苦归咎于另一方和孩子
3、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会改变
4、与孩子同住和见面的权利
5、给孩子与父母一起的时间
6、再婚的注意事项
财富的分配
两个人离婚必然要细致到财富的分配。我们主张在婚姻当中,两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财富,同时也有两个人共享的财富,这样的安排,在一旦分手之后,两个人都会比较容易处理财富的问题。一个人完全没有自己的银行户口,把所有的钱都交给了另外一方,往往在分手的时候身无分文,这样的行为不是爱对方或者信任对方的表现,而是否认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否认自己生存的空间,当自己都不尊重自己有个人空间的需要时,对方也是没办法去尊重你的。然而比较悲剧的是在离婚的过程当中金钱使婚姻破裂的案例不少,这是很可惜的事情,更使人遗憾的是两个人分手之后,一方以金钱的力量去使另外一方难看,这必然会使感情关系开始时的崇高变成利益的交换,对分手两个人都有责任,自己无法为对方做到感情开始时的承诺,给对方在金钱上多一点支持更容易有新的生活,是你为一个曾经爱过的人能够做到的最起码的事情了。很多夫妻对于一纸婚书有很多错误的理解,他们以为这张纸有神奇的力量,因为一张婚姻证书和天天住在一起就自然拥有美满的相亲相爱的关系,会把两夫妻的感情自动维持和增进,因为这张纸会替他们解决缺乏沟通、缺乏共同兴趣、缺乏协作和合作的问题。其实婚姻证书只是一张纸,它的存在的价值,只是让你们有一个合法的地位,让其他的人知道原来你们是夫妻而已,这张纸对感情关系是没有什么实质的作用,如果不为双方做点事情表示两人都在乎这份感情关系,这段婚姻的结束也是早晚的事情。大家应该明白自己对婚姻的失败也负有一份责任,当然还有部分人在分手的时候,有一份创痛,这份创痛往往建立在对对方的失望之上。
(分手的创痛,不要急于找第二春)大家要想一想,人生追求的是幸福快乐,结婚的目的说到底也只不过是想有理想的家庭生活,这会使自己感到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只是幸福快乐的人生可以跟这个人一起达到,也可以跟另外一个人一起达到,更可以只是一个人达到。人生当中各种事情的发生是因为有了让它发生的条件,让该发生的发生,该结束的就必须结束。人生的聚合离散也是一样的道理,而且必然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在里面,所以自然决定分手便要真的放手,两个人在一起时都曾经为这份感情关系付出,两个人当时可以做的都已经做了无法做的更好。就在当下两个人的付出和回报都已经互相抵消了,没有谁欠谁的,就像佛家所说的“因缘而聚,缘尽便分”。如果用这个态度去接受分手,就能够把过去放下,面对未来,这样才能够有新的机会,而对方也才会有新的机会。至于那一份痛苦,必然要等到心中没有怨恨是才能消失,心中有怨恨的人是跟自己过不去,不让自己活得快乐。因为一份怨恨,总是给怀有它的人最大的伤害,往往被怨恨的人只能是很少的困扰,甚至完全没用。刚分手的一段时间里,心里很空虚,感情上也会很脆弱,这个时候很容易发展出一段新的感情关系,但这不一定是好事,这一次婚姻失败当中没有学到该学的东西也就没有成长,下一次的感情关系里面同样的东西会导致第一次的失败,这样是扼杀自己有美满婚姻的机会,只能让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痛苦使自己变得惧怕恋爱,把自己的心给堵死了。如果双方选择分离,最好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痛苦、哀伤、内疚、愤怒和怨恨,平静的结束关系,不要把冲突带入到下一段关系,至少能从过去的所作所为是吸取经验避免在下一段关系重复制造类似的僵化、冲突和破坏行为。
不能突破的底线(家暴)
在亲密关系当中伴侣一再跨越制定的界限,比如说暴力、吸毒和天天酗酒,这个时候分离是唯一的选择。无论什么原因使用暴力是不对的,因为暴力是错误和无效的行为,暴力的方向是伤害和排斥,亲密关系的起源和凝聚力是爱,两者是反方向的,所以每当有暴力在感情关系中出现,使用暴力的人发出这样的一个信息“我不但已经不爱对方,而且准备退回这份关系”,对方因此没有在维持这份关系的责任、需要和可能性。所有文明社会的法则都是不允许一个人伤害另一个人,感情关系里的暴力行为触犯了法律,是有刑事责任的。很多家庭里的暴力行为中被害者默默忍受而不为外人所知,父母之间的暴力行为,比如前面所提到的冲突、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最大,而很多家里的暴力行为,受害者是孩子,其中包括对配偶的怨恨发泄在孩子身上,所以每当有家庭暴力行为出现时,应该认真的面对,而不是隐瞒和漠视。同时要提醒的是夫妻在瓶颈时期要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底线,因为每个人的底线标准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认为底线是暴力,而有些人认为是不诚实,还有些人都认为是出轨,表达和交流双方决不能接受的底线,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才能避免走向分离期。
如何开展新的关系?
如果说已经离婚的、已经分手的夫妻,能够很好的处理完自己的第一段关系之后,那么就可以开始开展新的关系。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让人满意的婚姻从来不会从天而降,也不能漫无目的的去寻找,更不可能无意中碰到,想拥有美满的婚姻,首先要建立以下信念:
第一个清楚地认识自己;第二个对婚姻对象有正确和清晰的要求;第三个找到合适的对象之后,双方共同努力经营你们的婚姻。
如果若要找到成功满意的婚姻,还要做以下的事情:
首先写下对婚姻的最低要求和这些要求如何体现在一个对象的身上,把一些以前在乎,现在想一想发现其实并没那么重要的事情,并没那么重要的要求写在另外一张纸上用来提醒自己,以后不要被这些所误导。
第二个就是要制造一些新的环境去找寻可能的人选,比如说选择一些与工作无关的活动项目,比如说兴趣爱好的社会服务类型的参加,学习班等等类似这些方式。
第三个找到一些符合最低要求的人选之后,先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比如说三个月,同时努力地投入到那些活动当中,在这个活动当中让自己得到她的接受,同时被她所注意,也同时了解到她的为人。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这几个时期里面缺少一个什么呢?我们终于发现了婚姻的真相,原来婚姻跟爱情无关的,这就是婚姻的秘密。有人说爱情就像鬼魂一样,总是听说,却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婚姻里面真的还有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