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天蝎。来自拆书帮上海申展分舵,目前任职分舵教育长老。
先简短的用三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
(1)HRD。目前在上海一家互联网数字营销公司任职人力资源总监,从事HR工作近10年;
(2)培训师。主要在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方面;
(3)幸福生命教练。关于个人、家庭、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的成长和教练领域;
【学习目标】
今天所拆的这个片段,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通过理解习惯的“四部分”,预防拖延,驾驭习惯。
【图书介绍】
先简单介绍下这本书:
【F】《学习之道》,作者是芭芭拉.奥克利是一名从小学开始,到高中数理成绩一路垫底的“差生”,最终因为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竟然逆袭成为工程学博士,后留任大学教授。看过的人秒变“学霸体质”,立马开启外挂模式;是一本让人心甘情愿做笔记的书;
【A】这本与其他学习类书籍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本书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揭秘学习过程中不同技巧的原理,哪些方法效果更好,为什么它们会其效果。《精进》作者采铜亲笔做续,称其为“在该领域读过的最好作品之一”;
【B】在我们以往的读书、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这样的经历:读完一本书,却不记得讲什么?美剧看了一箩筐,英语还是没长进?公众号、指导书、牛人帖,一个都没落,却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如果觉得以上的种种经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么本书将通过重点剖析: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原理、打造有悖直觉的创造力、构建学习组块、预防拖延等四大内容板块,帮助我们更加高效的阅读和学习,并且在学习中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
【R】阅读原书拆页
先请大家花三分钟时间阅读下片段一:
大脑是如何拖延的
哔哔哔……现在是周六早上10点整,你被闹钟从酣睡中拖出来。又用了一个小时,你终于离开床,抱着咖啡,伏在了书本和笔记本电脑前。接下来可有一整天的学习计划:你要搞定周一要交的数学作业,历史作文也该动笔了,对了,还要看看化学的疑难部分。
你盯着数学书,发出一声微不可察的叹息。想想那些难懂的图表和一股脑儿奇怪的术语,你大脑的疼痛区域简直在闪闪发光。你可真不想做数学作业,但计划表上接下来的几小时都归它所有,现在你连数学书都不想翻开了。
真实情况大概是这样的:你的注意力从教材溜到了笔记本电脑那里,然后脑袋就不疼了。掀起笔记本显示屏查看消息的一瞬间,你甚至还有点雀跃,还是来看看杰西发来的搞笑图片吧……
两个小时一闪即逝,可你的数学作业还是一个字都没动。
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状。每次想到不怎么喜欢的事都会激活大脑中的痛觉中枢,所以你就会逃到那些令你开心的事情中去,获得暂时性的感觉良好。
拖延会成瘾。它所提供的片刻兴奋与解脱是乏味现实的避风港。因此,你轻而易举地欺骗自己,上网查资料比看课本、做作业更能高效地利用一切时间;你也会自欺欺人地编故事:比如有机化学需要空间整理,而这正是你的弱项,所以你学不好是天经地义的;还有哪些冠冕堂皇的荒唐借口:如果我考试前很久就开始学,我会忘。(你可别忘了,别的科目还有考试,到考试那天要一次学完所有欠下的科目,可就难于上青天了。)直到学期接近尾声,不得不开始为期末考试拼命恶补的时候,你才会面对现实。那就是,你之所以把有机化学弄成这个样子,无非是因为自己拖着不学而而已。
研究者发现,拖延症不仅可以作为技不如人的借口,甚至会成为虚荣心的温床。“我做完了实验报告,参加了市场调查之后,昨天才开始备考的。当然啦,我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但有这么多事要忙,这样已经很不错啦。”更有甚者,哪怕是那些努力学习的人,也会误以为拖延能让他们显得精明能干:“我是昨天一晚上补完的期中考试内容哦!”
积习难改,人们很容易就会深深陷入拖延的陷阱。在它的暗示下,你任由自己沉沦于拖延的舒适反应。久而久之,已经习惯性拖延的你会身不由己地寻找那短暂而微小的愉悦感。而这种习惯性反应让你渐渐失去从前的自信,最后干脆不再指望能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为何拖延症患者总宣称自己压力大、身体差、表现不好。如果放任下去,坏习惯就会根深蒂固,到那时再想摆脱它就悔之晚矣了。
【I】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请问各位小伙伴,自认有拖延症的请举下手?(停顿、微笑、目光扫视)
【Why】为什么人会有拖延症呢?(是因为每次想到不怎么喜欢的事都会激活大脑中的痛觉中枢,所以你就会逃到那些令你开心的事情中去,获得暂时性的感觉良好。)
如果把拖延症比作一个“小恶魔”的话,这个小恶魔就会有两个去处(技不如人的借口和虚荣心的温床)
【how】那么,这个小恶魔是怎么一步步来到我们身边,并且逐步控制住我们的呢?
1、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这个我不行,那个我还没准备好;这个我没空,那个是我的弱项。。。
2、从习惯性拖延处,获得愉悦感;在这种暗示下,身体和心理都获得了暂时的愉悦感,仅仅只是暂时的哦~~有句话叫“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3、使我们逐步的失去自信。由于习惯性的拖延,造成了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上,总是在做各种救火和补洞的行为,使得身心俱疲,感觉“身体被掏空”,我们开始逐步失去自信,找不到自己;
4、拖延症上瘾,并且开始自我沉沦。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我们在逐渐沉沦和放弃自己。
【预防性异议】可能有的小伙伴就会问,这个小恶魔有这么多的坏处,那是不是就一无是处了呢?其实,这倒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比如:我这个5S的手机用了快三年了,每当看到有新机上市时,我就会想“要不再等等吧,说不定不用多久就会有更好的新款出来了”,就这样一直拖着,居然也快用了三年,而且如今还依然在用。(大笑)拖延症可以帮助剁手党们控制欲望,缩减开支。但这个不在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范围内,有兴趣的伙伴,我们以后可以再交流。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过去的生活和工作中,讲1个跟自己有关的拖延症案例。请大家先把案例的关键词写下来,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讲讲我的拖延症,我不能按时早睡,比如我规定自己每天晚上23点就要睡觉,可我经常要弄到24点以后,这让我很焦虑。
@天蝎:恩恩,很能理解。女孩子晚睡,对皮肤是有毁灭性的打击哦!
@学习者1:其实我也有观察过,就发现其实很多时候,自己也并没有做很多事,就这儿弄弄那儿摸摸,就过去了,这都三年了!!!
【A1+】反思加工
接下来,给大家一次机会,重新回到我们刚刚的那个案例场景中,当同样的情境再次出现时,你将会怎么做?将方法/步骤/流程记录下来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2:我之前就想练习下自己说话的技巧,尤其是说服别人的技巧。但就是一直拖拖拖,上个月总共就实施了两次。我就想对着镜子训练下自己,但上个月拖了很久。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我会讲需要说话的内容全部写下来,提前做好准备,并写多个小纸条,这样的话,我每天在地铁上也能看看,周末出去的时候,我会把车停下来,对着路边也来演练几次。
@天蝎:在我们日常的沟通中,根据日常所面临的几个场景,将可能遇到的话术写下来并多加演练,当某一天,遇到合适的机会,把这种自然而然的习惯话术说出来的时候,感觉肯定会很不一样,当这种良好的感觉伴随着自我的演练一起提升时,自然表现也会越来越好。
好,今天的第一个片段到这里就结束了。通过这个片段,我们都认识了拖延症,以及找到了如何预防拖延症的方法
【学习目标2】
刚刚我们学习了如何预防拖延,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二个拆页:帮助大家驾驭习惯
【A1】请大家自测
了解习惯的好坏程度
(自测题)
如果你认为抛弃坏习惯很重要,那么就请你做一个简单的测试,了解下你自己习惯的好坏程度。以下5个题目,请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从1~5分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
1、我总是在上网查资料的时候,不一会儿就发现自己跑去看其他网页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2、我发现自己很想专心思考,却总是被手机、电视、电脑等外界信息干扰到。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3、当外界的干扰或诱惑来临时,我总是无法在内心以奖励的方式拒绝诱惑。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4、我从未觉得自己可以改掉坏习惯。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5、我从未在工作和生活空间中摆放一些能让自己联想到未来的图片,以激励自己。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I】解释自测题
25分:说明对习惯的驾驭已经很强了;
15-25分:说明对习惯的驾驭还算不错,但仍有改善和提升的空间;
15分一下:说明要注意一下,对习惯的觉察意识和驾驭需要提升。
【R】阅读原书拆页
先请大家花三分钟时间阅读下片段二:
习惯有好有坏。说到底,习惯就是大脑进入了预设好的“小恶魔”状态(即出窍状态)。你也许不足为奇,神经模型从频繁的练习中产生,它们自动联结形成组块,而组块与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习惯可以帮我们节省力气,它能为我们的大脑腾出空间进行别的活动。就以倒车为例,第一次把车倒回自家车道的时候,你肯定是高度警惕。迎面而来的信息应接不暇,让你觉得倒车难如登天。但很快你就学会了对这些信息进行组块,因此你还没意识到组块的形成,但只要脑中一出现“出发”的念头,你就已经在倒车了。这时你的大脑就进入了一种出窍状态,在这种模式下,大脑无法清醒意识到它正在做的每件事。
你可能想不到,自己受控于习惯性出窍状态的情况有多么频繁。这就是习惯的关键所在:在你执行习惯性动作的时候,不用集中注意力思考。这就节省了力气。
习惯性动作的时间有长有短。短暂的习惯性动作可以是对路人无心的一笑,或者是瞄一眼指甲干不干净。持续时间较长的习惯性动作,可以是下班回家后跑跑步,或是看几个小时的电视。
习惯分为四个部分。
1、信号。这就是使你进入“出窍状态”的触发点。信号可以很简单,比如仅仅看到计划清单上面的第一个任务(提醒你“要开始做下周的作业啦”),或者是看到朋友发来的一条短信(提醒你“又可以偷懒了”)。信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你对信号的反应,也就是你的反应程序才是重点。
2、反应程序。这就是你的出窍状态——你的大脑在接到信号暗示时做出的常规性、习惯性的反应。小恶魔的反应可以是无害的或有益的,但在最坏的情况下,它可能会有很强的破坏性,它们会违抗常识。
3、奖励机制。习惯之所以得以发展和持续,是因为它能激励我们,让我们感到愉悦。拖延是一种很容易养成的习惯,因为它会如此迅速地奖励你,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更愉快的事情上去。但是好习惯也可以得到奖励。避开拖延的魔爪,找到各种方式奖励自己学习数学和科学的好习惯会至关重要。
4、信念。习惯的强大效果,来自你对它的信念。比如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可能改掉把学习拖到最后一刻才做的习惯。想要改变习惯,你需要做的是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信念。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什么叫习惯?(就是大脑进入了预设好的“出窍”状态,是积久养成的生活/工作方式)
习惯的好处什么?(帮我们节省力气,能为我们的大脑腾出空间进行别的活动)例如:开车、拆书等等
【how】那如何培养好习惯并将之固化下来呢?主要是由习惯的四个部分(信号、反应程序、奖励机制、信念)
1、信号。一般分为:地点、时间、感受、对他人的反应和刚刚发生的事情。比如:你正在专心的学习或做事,突然手机里传来了微信信息的提醒语音;
2、反应程序。几乎所有人的在收到信号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将注意力从学习、工作等转移到不太痛苦的事情上(视频、闲聊、游戏等)。所以,改变反应程序的关键在于制定计划,尤其在培养新习惯时很有用;
3、奖励机制。我们上面有提到,拖延症的病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从拖延上获得了暂时的愉悦感,这个就是拖延给我们心理上的一个暂时奖励。同样,我们也可以在完成一定的工作或任务时,给予自己一些奖励,以满足自己。比如:当坚持读书1小时之后,我们可以奖励自己看半个小时电视剧;
4、信念。改变拖延的习惯,就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行”。当在进展中一旦遇到阻力或诱惑时,我们会很渴望退回到自己更舒服的习惯里去,在这里可以分享个方法给大家:发展一个新的朋友圈,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彼此鼓励,互相支持。比如:申展分舵将把拆书过程中的A2拉出来,建个A2俱乐部,里面是各种A2实践(简称A4);另外,可以拿原来的自己跟现在的自己做对比,让自己发现自己的改变。这个叫“心理对照”,也是个很好的方法。比如:有些像减肥的,可以把一张自己原来偏胖的照片放在自己的房间或本公司里,每当感觉到自己瘦一些时,就将最近的照片放在原来照片的旁边做对比,以此鼓励自己,告诉自己是“可以的”。
【预防异议】可能有的人会说,这四个部分是不是有逻辑顺序关系?是不是一定要按照以上的步骤来进行,其实是不必的。比如:信念可以放第一个,也可以放在最后。
【栗子】比如说,我在2015年下半年的时候,就决定要加入拆书帮成为会员,并且要让自己成为三级拆书家。首先,我的【信念】就是我一定可以成为三级拆书家;其次,我告诉自己要抽出时间和精力,多读书、多做便签,加快拆书进度。所以当【信号】(吸纳会员、分场有场次安排)的时候,我就赶紧报名,基本上1场/周,几乎成了我的【反应程序】,当然,随着级别的上升,难度的加大,过级要求也越来越高,被重来的机会也开始增多时,会有一些挫败感,但当拿到二级认证后,师父送了本书给我,哈哈,收到书的那一刻非常开心;当在三级路上时,家人鼓励我,说只要过了三级,请吃大餐【奖励机制】当在TF3-3阶段踌躇不前的时候,除了大餐,还有对自我的肯定和赞美,对成为常州籍第一位三级拆书家这个愿景充满期待。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请大家思考一下:
(1)在工作和生活中,造成拖延的这些习惯,对自己、家庭、工作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当【信号】来临前,我们应该如何制定计划,以保证这些习惯的减少甚至是消失?
(2)3-4人一组,进行讨论。
(3)记录:请大家把讨论记录在A4纸上,时间不超过5分钟,结束后邀请2位代表来分享你们的讨论要点,每人分享不要超过1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3:首先是影响:去年一年,我最早也是凌晨睡的,有时甚至到2、3点,这样的话,导致第二天早上起来,在工作上有点混乱,尤其是像我是做程序开发的,出现问题的几率就特别高,然后就需要去找原因,但是找的很辛苦,而且还不能完全把问题都找出来;另外,我还想多参加我们公司的一些路演活动,但是因为精力跟不上,所以也没法去;但有时需要想事情时,也没法思考,只能先趴着睡会。
@天蝎:恩,就是说因为你的晚睡,这个拖延导致了你在工作上的精力完全不够。
@学习者3:恩,是的,因为精力不够,导致出现了很多小错误,小错误一旦累计,一定会爆发,成为一个大问题。
@天蝎:反而会牵涉到自己更大的精力和能量,是吗?
@学习者3:恩,是的。
@天蝎:这个影响对你足够大吗?如果从0-10分打个分的话,会是多少分?
@学习者3:12分吧
@天蝎:好的,那你准备如何制定计划呢?
@学习者3:比如我今天就准备开始做计划:1、每周抽两天睡在公司里,因为没有电视,可以不受干扰和影响;2、每天做好计划,学习和运动,当精力消耗了以后,就能早点睡了。
@学习者4:如果是拖延症的话,会导致我们放弃自己的计划。比如我之前在写专栏,但写了几天,就坚持不下来了。就打算隔几天写,但这样越拖越多,到最后跟不上进度时,自己都觉得没希望时,索性就放弃了。计划就是想通过番茄工作法,但可能时间上需要做些调整。让自己能在坚持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奖励,这也会让自己坚持下来。
@天蝎:恩,是的。其实,在我们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消除信号源是个很重要途径。另外,我们也需要将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去实施,这样能确保我们将目标有效的完成。
【A2】(催化应用)
设想一下,在接下来一个月时间里,大家可以针对自己希望改变的一个习惯,制定一个详细的21天计划,并且把这个计划说给你最信任的3个人听,同时希望对方能监督自己,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具体要求:
1、探索这个计划要是完成了,对自己、家人、工作的意义所在;
2、思考一下,如果有阻碍,会是什么?如何解决?;
3、这个计划是否需要分几个阶段执行?如果是的话,每个阶段结束后,是否有分期的奖励?
4、可以先在脑子里酝酿一下,再写下来。
这个就作为我们今天这场拆书的课后作业,大家写好后,可以抛到我们分场的活动群里。
【结语】
最后,我相信通过今天的这个分享,大家可以通过理解习惯的“四部分”,帮助我们预防拖延,驾驭习惯。让这个习惯能更好的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在此祝愿大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加开心、幸福。谢谢!(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