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开始进入正常生活轨迹的第二天。放开心,开始和孩子一起慢慢的探索。
事件一:锻炼。早起听课后,叫孩子早起点了,让她自己跳绳锻炼。孩子刚开始,动作很慢。我在旁边观察,我自己拿着绳子就跳了起来。孩子看到我跳了起来,自己跑了过来:“妈妈,我来教你,应当是这样的。”我顺势把绳子给了她,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她卖力的跳了起来。自己虽然手里无绳,做起了跳跃的动作。口里数起了数,一边做游戏式的:“妈妈快赶上你了哟。”她跳得更欢了。
事件二:背经典。完成了锻炼,一起拿起了经典,开始进行了我们的新目标,一天两卦的《易经》。以前觉得这样似乎好难。也没有去对这些进行计划。但无意间其实看到了孩子的记忆,只是我们没有去做到计划。同时发现孩子在背诵的过程中,不是一下就可以,身为妈妈的我,要多次的看经典,这样对自己进行了另一种熟悉方式的促进。对每一卦反复读的过程中,感受一了一些规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感觉越是会上来。我们的记忆虽然赶不上孩子,但是从心里愿意真正的放下时间和孩子一起去进行这个读经典的过程。与孩子互动,去体会到孩子的快乐与不易,通过鼓励、努力早上拿下了两卦。虽然定的目标是为了背下内容。但是却是她开心,可以接受的过程。昨天看到了朋友圈人家发的迪斯尼的视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可以让学经班上的孩子一起来进行,我们达到了30级就可以集体去那里了。”我:“完全可以,你可以发动。”有目标,有计划,我相信不难。
事件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行动。早上陪了孩子进行了相关事宜,自己开始办自己的事。不自觉把原本孩子学永春的时间弄迟了一点。自己的车也不在,自己以往的主观意识开始上来,和孩子说:“现在迟到了,群里也没人回信息,今天开不开,不如……。”茹茹:“说好的,我就是想去……。”以往我会用很多的理由去拒绝。今天心里有一个自主的意识,这个本当安排给孩子的时间,就应当给到孩子,怎么又回到以前。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应当去做。这样我当下收起想法:“现在妈妈和你一起去,我们做公交去,现在的时间可有迟到了一点,那既然我们决定去了,无论多长时间,有没有人都好好把握。”马上行动了,孩子很开心,俩人坐上了公交。现在很多地方在修地铁,车带着我们摇晃着。茹:“妈,我们像在做遥遥车,真好玩。”我看着前方走的路线不对,才知道公交车上面的写的路线,改线了,我们做错车了。心里当时看着外面很大的阳光天气,我看着她心想:等下怕是真的去不了。不知弄到什么时间了。同时看着高兴的孩子,转个念一想,这样不错,陪着孩子乐呵的,可以坐上这么便宜让孩子高兴的车,即使不能学习到,但我们很快乐。当用心陪孩子了,也是一种美。我们经历了多一次的转车才来到目的地。孩子快乐的向前跑:“妈妈今天我们虽然多花了些钱,坐错了车,但是我们学会了以后坐车需要确认车到哪里,我们才上车。这样更准确。”生活中来自她自己的总结。这是最好的转换定向阳性思维。孩子这些天不时的会面对一些时,用上这些思维,自动的转换。背经典不是目的,我想学到这种背后的这种对待生活热爱的精神与思维,我想是我们学习经典最好的表达了。
自己也在慢慢感受改变自己的无意识,消除我与孩子之间的一种旧模式。我也在学习,事件后,对自己的认识到行动,身体上有些累,但感觉到高兴。晚上同样的,我摆脱对爸爸的依赖,即使晚了一些,还是同意孩子的想法带她去上课了。晚上我把心中的想法分析给孩子听:“妈妈碰到今天的事,以前是如何,今天是如何…………”茹茹:“妈妈在学习,在进步。”我们要学会让孩子看到不同点,也可以去掉她心中的旧的模式。在我们的改变时,用心时,孩子其实也是在改变。昨天就孩子学习永春的情况给孩子交流。孩子和我一致觉得可以用累积法把这个做到具体的巩固。心在情在,育心事,记心事,记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