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插班生林可树》系本号温州好老师(真名杨聪)的著作
文\李秀青
可树,当我意识到这个名字的意义时,实在佩服作者的机智和涵养。每个问题生,每个后进生都“可树”,缺少的也许是家长和老师的耐心。
林可树是一个刚插到作者班级的学生,而作者只是他的语文老师,并不是班主任。这个孩子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妈妈开酒店很忙,对可树身上出现的问题,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就只能打骂。可树上课不认真、不做作业、打架……他被原来的学校劝退,于是来到作者所在的学校。
作者杨老师一开始对可树的印象不错,也许这一见并不讨厌的印象是促成杨老师后来一直有耐心想办法改变可树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杨老师对可树的改变中,我真是非常佩服他的耐心。孩子的错误总是反反复复,不知讲过多少次的问题,以为他能够改变,却总是失望。但是,面对可树的反复,杨老师从没有失去希望。他一直说,他对问题生感兴趣,他的确一直在研究可树,但同时,他又真的关心他。在无数次与可树的“较量”,他温柔而又严格,他信任又耐心,他看到可树一点点的进步,面对可树的反复也克制自己一次次气愤。
杨老师总是看见一点点可树的进步,这让我很惭愧,也让我看到了希望。想到自己班的孩子,有时候也会突然表现出令人惊喜的一面,但这种时候当然维持不了多久。我常常苦恼,为什么明明已经犯过改正过的错,孩子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继续犯错,我以为自己的说理教育肯定有问题。而杨老师,说实话,他同时给了我一点信心。我一直害怕自己对孩子就像对大人一样,害怕自己在他们面前没了威严,很难对他们进行管束。我想教育的确是漫长的,我不能要求自己的努力马上得到回馈,我必须有耐心去等。而我的威信,我想,也可以不是通过对他们严厉的批评中获得。
我曾经以为一定要杀一儆百,把一个孩子抓出来,在全班面前狠狠地批评一次,那么其他的孩子必定能够从他身上得到启示,老师是严厉的,我们一定不能犯错。但是,杨老师却告诉我,批评孩子的过错必须在暗室里。
同孩子建立友情,这不简单,让孩子信赖你,确实不容易,而让他在全班面前丢面子,这无疑让他对你产生对立情绪。
还有很多很多,杨老师一边记录,一边在进行着思考,有时他也是有点迷惑的,不知道自己采取的措施是否可行,但他总是能把问题想的很周全,能够想到可能遇到的结果,然后去想自己的对策,就与课堂的预设一样。很多时候,我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总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处理,问题过后,就不去想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当然也不会去进一步的解决。这大概是我当班主任一个很大的问题所在。
杨老师记录了可树一个学期的点滴,虽然中间也有一些他对现行教育的理解和无奈,也有一些他对教育的感想,但大部分篇幅他只是单纯的记录。我们在他单纯的记录中看到他教育理想的影子,尤其是看到之前陈老师在处理可树问题时的表现,我想,这大概是很多老师影子。
每个问题生都是林可树,他们也许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他们的言行不符合我们的期待,可是他们身上仍然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其实也能做到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只是这得建立在你花了很多心血,找到合适的方法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