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昨天上午,我突然知道公公最近几年这么反常的原因了。
最近天冷,流感频发,我们家里陆陆续续都感冒了。先是我家大宝,然后是我,接着是我公公。病毒性感冒,大小诊所人满为患,抵抗力强的喝点冲剂,坚持一周也就好了,抵抗力差的就要天天挂吊瓶,一周能好就算不错。我公公属于抵抗力差的,打了几天针还是没好,但是他告诉我没事,能接送孩子上下学。
接送孩子上下学是大事,这也是退休后的公公最主要的工作,风雨无阻,不容马虎。可昨天上午10点,公公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他头晕,没办法去接我家二宝放学,让我请假去接。我知道,如果不是很厉害的话,他不会给我打电话的。
中午回家,公公说,医生给量了血压,高了。我第一反应是赶快吃降压药。
“XX不让吃。”说这话的时候,公公还一脸欣慰,XX是我先生小名。
高压180,低压90,怎么能不吃降压药? 公公是不是头晕的糊涂了,他儿子又不是医生,他此刻又不在家,吃不吃降压药不听医生的,非要打电话问远在外地的儿子?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哪一个瞬间你觉得父母老了?”回答者甚众,几条看下来就泪湿眼底了。
他们对我说话的声音变小了。
我爸我妈的头发变白了。
我妈有事没事的总爱给我发微信,问我干嘛,一天好几次。
他们开始频繁的找我商量家里芝麻绿豆点的事。
以前在家,做好饭我爱吃不吃,他们也不问,现在做好饭,一遍遍的叫我吃饭。
总是说起我的小时候,我光屁股时候的那些丑事,他们聊得可高兴了。
我爸妈要回老家去住,老家什么也没有,他们说要住的离我去世多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近点。
……
公公60多了,这几年,他特别像个孩子,做事特别反常。无论什么事都不愿自己拿主意,都会寻求儿女的意见。除了我先生,就是我大姑姐,好像他自己失去了对自己人生的主宰一样,事事都要征求他这两个儿女的意见。之前,我觉得公公怎么这么多事,一丁点事都要让儿女知道,不知道体谅孩子,昨天我突然意识到:那是因为他老了。
因为职业的原因,对中国当前的养老问题深有体会,也经常会跟客户分析未来他们面对的养老问题,但直到
自己的父母老了,才对老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老了,
他们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追逐名利,那样高谈阔论,那样意气风发,而是变得越来越需要别人关注,越来越对孩子言听计从,越来越像孩子。我们一边心酸父母老去,一边要想想如何让父母老有所养了。
物质上,这是父母最不需要过多关注的。吃饱穿暖,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即可。人生步入暮年,什么样的大风大浪都见过,什么样的起承转合都经过,现世安稳即可。
精神上,像我公公那样直接要求儿女关注的不多,更多的父母选择隐藏自己的感受,对孩子报喜不报忧,实际上,无论哪一种老人骨子里都是渴望得到儿女关注与陪伴。
如果再近一步,更多的父母希望老年的时候能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
我今年三十多岁了,结婚也已经十几年,记忆当中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没有在自己的娘家住过。记得七八年之前,在我家大宝小的时候会带着孩子回娘家,小住一天两天。父亲有时候夜里睡不着,他就会轻轻的来我的房间,帮我掖掖被角。我睡觉轻,有一点动静都会醒,所以每一次父亲给我掖被角的时候我都知道。
现在每隔两个星期,周日的时候,我会带孩子去父母家吃饭。每次去,爸妈总是忙前忙后,好吃好喝的摆满一大桌子,不仅让孩子吃,还会一遍一遍的让我吃。说实话,有时候我很烦,都说了不吃不吃了,吃不下啦。可是,说完我又后悔,无论多大,我在他们心目中都是孩子,
需要被呵护,需要被照顾的孩子。这种认知不会因为我现在30多,还是我以后40多50多,在他们的心中都不会变。
小时候,父母是孩子的天,是受委屈时哭泣的臂弯,是风雨路上指引方向的灯塔。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父母需要关注和陪伴的时候,孩子能提供什么呢?
“爸妈,我忙着呢,有空再聊哈。”你挂上了电话。
“我下周再回家吃饭,今天要和同事一起去看电影。”其实,父母早已准备了满满一桌子菜,你不会,他们吃不下了。
假期的时候你早就规划好韩国一周游,可是老爸老妈还等着你回家住几天。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就是爸妈。父母给我们的爱是世界上最容易被忽视的爱,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享受着父母的爱却忽略了父母老去的事实。我们总是一边后悔没有花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一边又自我安慰以后有大把时间。实际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蹉跎中,很多人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子欲养而亲不待”,趁亲在,停下永远做不完的工作,推掉无所谓的应酬,陪他们拉拉家常唠唠嗑吧,或者什么也不做,就在他们能看到的地方也好,也是陪伴。
他们是世界上最容易满足的人,而我们却为什么无法满足?能不能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