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鲜明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为我们指明了人才工作的方向,使我们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构建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以“选用培”助推人才工作发展。
以“火眼金睛”选择人才。什么是人才?怎样评价人才?过去曾以论文、职称、学历、奖项来衡量人才,导致学术不端现象频频发生。为深化人才强国战略,党中央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来筛选真正为国所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因此,形成以创新为导向、以需求为指引、以问题“招贤纳士”、以实践为考验的选才机制,可通过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确定所需人才类型。将解决生产生活需求和创新实践作为标准,筛选具有高层次教育背景、科研能力较强的人才,挖掘具有精湛技艺、实践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引进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培养了解家乡情况的本土人才,从而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才库。
以知才善用留用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在于用好人才。如果引进人才却不能将其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贡献智慧力量,则如盲者得镜,最终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和损失。因此,充分结合现实情况和工作需求,制定科学完善的用才制度,通过岗位需求和人才意向双向选择,做到人岗匹配,能够推动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同时,为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激情,既获得认同感、又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应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把品德与能力结合起来做能力评估,把付出与成效结合起来做考核标准,从而促使人才能够将个人荣誉得失与行业进步发展结合起来,真正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以因材施教培养人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人才接续奋斗,然而人才的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久久为功。建立立体式培养体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动态把握人才信息状态。充分整合资源,依托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教育平台,开展培训,提升人才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大力推进人才项目合作与交流,促进人才的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域交流与合作,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强化人才工作室、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带动挖掘各领域紧缺型人才,扩大人才培养覆盖面。通过这一系列留才行动最终打造人才的“温馨港”,让他们扎根成长,为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