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教室同一个老师,同样的要求同样的作业,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课程,为什么结果却截然不同呢?那是因为看似相同的一天实则内里不同。
先拿上课来说,有的孩子会听课,有的孩子不会听课。其实,上课听课比下课写作业更重要。老师上课强调的重点,会听课的孩子会默默地记在心里,甚至记到重要知识本子上;而不会听课的孩子根本抓不住重点,全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连进都不进,直接把耳朵堵死。
再来看写作业,有些孩子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并把作业里弄不明白的题重点标注,第二天去办公室问老师,或上课重点听。而有些孩子只是把作业当任务,为了不被老师批评胡乱写写,或直接盗取别人劳动成果。结果就是根本不知道哪儿会哪儿不会,老师上课讲的时候分不清重难点,胡子眉毛一把抓,貌似都听了,实则都是半懂不懂,扭脸儿就忘。
作为老师,每天站在讲台上扫视一圈,就能清楚明白地知道哪些孩子身体和思想统一战线,都留在课堂上认真地在登学习这座大山。哪些孩子看似坐得端端正正,实际上思绪已经不知飞到何处去,只留身体这个空壳子在教室里当摆设。更有一些孩子连身体也不老实,左顾右盼,屁股长钉一样扭来扭去,趁机和周围同学说笑打闹。利用不好这课堂上的四十分钟,课下花再多的时间也难以弥补。我们发现,那些在课外补习班之间穿梭的孩子大都成绩平平,而真正的学霸是没有辅导班的。
周五下午利用两节作文课,我给四班孩子评讲周四考的一张试卷。这张试卷难度并不大,考九十多的二十多个,还有三四个孩子考了一百多分。但也有几个孩子作文没写完或跑题,阅读理解也答得一塌糊涂,这是为什么?看他们的字体就可以窥得一二。那字体或歪歪斜斜,或龙飞凤舞,根本没把考试当回事,这种随意的态度能学好也就怪了。
评卷时,我告诉他们,把每一次小测验都当做中考大考来对待,成绩一定会有所提升。但能听进去的还是那些人,不认真的那些孩子压根儿听不见。我在讲台上强调重点注意事项,如何从短文中找答案,考九十多一百多的孩子还在抬着头认真听,而两个鑫(前后桌)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小声嘀咕着什么国家大事,要知道,他俩的分数连及格线都没摸到。我的火气成功被点燃,忍不住提高嗓门吵了他俩几句。外面有辅导班又怎样,课堂上不听成绩还是提不上去。
与其花钱上补习班,不如利用好身边的资源——老师。昶这个孩子最让我们放心,因为他不仅心里有数,会听课,还非常懂得用好“老师”这个免费资源。下课后,办公室经常出现昶的身影,问数学,问英语,问物理……只要自己想不明白的题目,他都会第一时间冲进办公室找老师解惑。数学崔老师不无感慨地说:“咱的学生要是都像孔令昶这样就太省心了。”
周四上午第二节语文课上,我让全班孩子站起来背诵《词四首》的重点赏析,谁背会就可以坐下。当全班同学都站起来开始背诵时,我发现坐在讲桌右边的昶纹丝不动,“你怎么不站?”我问。昶微微一笑,满脸轻松地回我:“我都背完了,还站什么。”我也忍不住感叹道:“都像昶这样自觉,我们哪还能有女娲补天的无奈啊!”
有老师说,一学期下来,发现学的最好的是自己。还有老师说,学生听明白没有不知道,反正是把自己讲得明明白白的。匆匆一学期,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学有所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