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PIXIU
艾德文·李福德是一位英俊有钱的年轻绅士,苦于门当户对的家族传统,被迫娶了一位比他大10多岁、相互之间没什么感情的妻子。婚后,育有一子爱德华·李福德。然而没过几年,夫妇二人就长期分居,过着有名无实的婚姻生活。
艾格尼丝·弗莱明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但她美丽热情大气,是艾德文新近结识的一位朋友的女儿。一来一往,19岁的她便深深地爱上了艾德文。如今,艾格尼丝已经有了身孕,离分娩只剩下几个月。可是,艾德文不敢公开他是有妇之夫的身份,于是编出一套哄骗人的谎言,就离开了。他说:“我们暂时还不能结婚的理由,以后我会解释的。”艾格尼丝在希望和不安中等待着,却不见恋人归来。
后来,她不堪忍受未婚先孕给家庭带来的羞辱,离家出走。不久,她的父亲不幸逝去,妹妹露丝·弗莱明也失散了。
数月后的一天,艾格尼丝在一个陌生的小镇决意自尽,结果晕倒在街头,被人救到了小镇的贫民习艺所。孩子出生当天,也是这位可怜的临产母亲的死亡日。她产下孩子后,望了一眼那个婴儿,以热烈的双唇吻过他的额头,伸出手想亲抚这个曾给自己带来羞辱的小生命时,还没能完全体会到做母亲的一份幸福与责任,便离开了尘世。
这个私生子的名字叫奥利佛,他的身世成了一个谜。孩子的名字不是他的父母给起的,而是这家贫民习艺所赐予的。贫民习艺所是英国身无居所的穷人们的收容地。挣扎在生死线边缘的社会底层穷人、孤儿、苦儿、弃儿、流浪儿,如果不想流落街头,立即饿死,只能来到这个带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名字好听的习艺所里,缓慢地饿死。
奥利佛是一位弃婴。他的父母叫什么,没人知道。习艺所的教区管事班博先生很有一套,他总是根据英文字母的顺序,为孤儿们随便组合个名字出来,只要不重复即可,这就是规矩。奥利佛这个名字就毫无意义,没有任何记念性。
这个刚刚出生、身材瘦小,面黄无力的婴儿,能活下来吗?还是一个未知数。然而,他硬是活了下来。从此,奥利佛开始了苦难悲惨的生活。出生10个月后,他被送到了寄养所(习艺所分所),9岁生日那天,再次被接回到贫民习艺所。
习艺所的每一个管事者,就连那些看护妇也会想办法克扣日常饭菜、用品,一股脑往自己手里抓钱弄物,政府救济形同虚没。穷人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工作更繁重的日子,充其量是勉强不死、还能呼吸而已。更不敢想的是,习艺所还主动劝导一些夫妻离婚,从而让丈夫免去照顾妻室的责任。小小的奥利佛吃不饱,晚上无法入睡,其它的人更是如此。把他们饿走吓跑的最好方式是,喝粥吃汤配块面包片,这样就能减轻社会负担,省得都来蹭救济,这成为教区工作中秘而不宣的法则。
有一天,大家抽签决定,让新来的小奥利佛去食堂申请多添点粥。结果他受到毒打与诅咒,“总有一天,这个孩子会被吊上绞刑架!”
奥利佛的母亲死亡那一年,他的父亲艾德文·李福德也因病离开了尘世。死之前,他作出一项遗嘱:1、原配妻子和儿子爱德华·李福德每人分别继承遗产800万英镑。2、其它所有财产一分为二,一份给受到伤害的艾格尼丝·弗莱明姑娘,另外一份给他们即将出生的孩子。3、如果生的是女孩子,便无条件地得到财产;如果是男孩,长大后如果因欺骗、无耻、怯懦,或者犯罪行为玷污了他的名声,他的应得财产将由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拥有。
对于这一安排,艾德文临终时,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奥利佛的母亲,这是一封忏悔自己犯下过错、请求原谅的信,还包括那份遗嘱。另外一份短信准备寄给他的好友布朗洛先生,委托他作证人,执行遗嘱。结果两封信均未能寄出,便身亡。
艾德文的原配妻子发现了这一切,于是烧毁遗嘱,只保存了没有寄出的信。她目的是想让丈夫做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在家族面前有据可考。很快,她和儿子侵吞了全部财产。几年后,爱德华·李福德因为游手好闲、无恶不作,继承的800万元挥霍殆尽后,又打起了新主意。母子俩知道,那个小杂种-奥利佛是块需要除掉的绊脚石。他们打听到奥利佛在贫民习艺所的消息,于是千方百计想把奥利佛的身份证明毁掉。
奥利佛的父亲曾经送给情人艾格尼丝一个小盒子和一枚戒指,这就是孩子身份最好的证明。艾格尼丝视之为宝,想等孩子出生长大后告诉这一切。
可惜,孩子出生当天,她便到了天国。她刚去逝,习艺所的看护妇萨莉便把留给孩子的礼物从几乎还没凉透的尸体上偷走。那是一个小金盒子,里面有两绺头发和一枚戒指,内侧刻有“艾格尼丝”这个名字。几年后,这位老看护去世时,又委托女管家柯尼太太保存这份信物。这些秘密一直没有外人知道。
与此同时,一位有地位的绅士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小奥利佛的下落。他就是奥利佛父亲的好友-布朗洛先生,他知道了私生子的事,不想辜负好友生前的一片重托。奥利佛到底在哪里?9年来,他一愁莫展。
如今,今奥利佛已经9岁,仍然桀骜不驯,难以管教,习艺所决定把他送走。起先计划派他到甘德尔德先生名下,做扫烟筒的童工,因为他身材瘦小,意志坚忍,再适合不过了。奥利佛坚决不从。没有办法,习艺所只好付给殡葬铺老板索尔伯利先生5英镑酬金,总算把奥利佛从习艺所打发了出去。很快,10岁的奥利佛成了一位小小的殡葬员,活干的十分严谨细致,得到了老板认可。但引来另外2个学徒诺亚和夏洛特的不满。他们教唆老板太太,合伙给予奥利佛多方重压与折磨。
10岁那年,奥利佛不堪忍受,被迫从殡葬铺逃离了出来,他想在不易被人找到、浓雾重重的大都市伦敦,求得一片生存空间。不想,他误入贼窝,成了盗窃团伙的一员。
老贼费金作了他的师傅,他想把奥利佛培育成一流的、最有出息的小扒手。这是一个奸滑狡诈的老犹太人,团伙的头头,手下有4个最为得利的孩童,分别是查理·贝茨(小老板)、杰克·道金斯(溜得快)、两个女徒弟贝特西和南希,他们都是费金精心培养的、为他谋财生财的摇钱树。此外,他还与另外一个盗贼比尔·赛格斯领导的团伙(成员托比·克拉基特、巴尼)联手,与奇特林先生、凯格斯(50岁)经常合作,共同上演着伦敦迷雾之下一幕幕见不得人的勾当。他们是隐藏并活跃在伦敦街头暗道、重重迷雾之中的一个特殊阶层。
有一次,奥利佛参加街头行窃试验,被警察抓到了警局,一位绅士及时把他救了出来。这位绅士就是多年来一直寻找私生子下落的布朗洛先生。布朗洛先生短暂的优待、正直善良的品格,让从来没有受过温暖与关怀的奥利佛很感动。他决心就留在这位好心人身边,让他干什么都愿意。不幸的是,没过多久,他再次被同伙抓了回来,陷入深渊,无法离开老贼费金的团伙。
奥利佛同父异母的哥哥(爱德华·李福德)一直在想如何把奥利佛的遗产弄到手。他很快有了帮手,他与犹太老贼费金一拍即合,订下计谋,委以重金,让后者想办法把奥利佛尽快培育成一个真正的贼。同时,他高价从习艺所的女管家柯尼太太手中弄到奥利佛的身份证明物,销毁。这样,合法达到他侵吞弟弟遗产的目的,将万无一失。
在师傅费金眼里,奥利佛经过多年的培养,该尽快有所表现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奥利佛第一次参加了一场真正的、重大的盗窃案件,这是由比尔·赛格斯领导的团伙去作案,受窃的是一家富人的庄园。奥利佛并不知道,庄园的女主人是梅丽太太,她多年前收留了一位名叫露丝·梅丽的姑娘。其实,她的真名叫露丝·弗莱明,这正是奥利佛的小姨,他母亲曾经失散的妹妹。
在这场重大盗窃案中,身材瘦小的奥利佛负责从窗户钻进后屋,打开锁着的门厅,供同伙入内。可是他不愿行窃,在当天夜里的行窃途中突然大喊大叫,结果受到了庄园的佣人枪击。在逃跑途中,他失血昏迷,被比尔•赛格斯抛下,想陈尸荒野。没想到,次日清晨他奇迹般地活了过来,重新爬回被窃的庄园求助,结果倒在门口。最后,他生命得救,受到了保护。
很快,露丝·梅丽逐渐知道了小奥利佛的身份和坎坷经历,并意外与布朗洛先生相遇。两位好心人计划把小奥利佛拯救出牢笼。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犹太老贼、比尔·赛格斯也在行动,因为只要奥利佛活着,他们的据点与罪行就可能被揭露。奥利佛的哥哥同样在计划与配合着,盼望着小奥利佛尽快从世上消失。
南希,一个年轻姑娘,犹太老贼的女徒弟之一,有一天良心发现,私下与露丝·梅丽和布朗洛先生会面,将这些秘密告诉了对方。但第二天上午,她就被比尔·赛格斯秘密杀害。紧接着,凶手与盗窃同伙便纷纷更换据点,隐入伦敦迷雾,不见了踪影。
凶手能被绳之以法、受到审判吗?小奥利佛最终能够得救、他的身世能够被证明吗?他能获得父亲留下的遗产,从此走出苦难,脱离盗窃团伙的魔爪吗?
上面就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小说里讲述的故事,留下的悬念。《雾都孤儿》是狄更斯25岁写出的一部作品。小说问世100多年来,早已成为世界各国读者最喜爱的经典作品。
笔下的主人公奥利佛遭受的种种苦难,其灵感就来自于作家童年的不幸生活。有关狄更斯的一生,我们曾在《大卫•考坡菲心中的世界》一文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在此无需重复。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贫民习艺所里,“奥利弗要求添粥”一节的内容,写的非常精彩到位,早已被编入多种英语教科书中,这足可以说明这部小说能够在世界文学之林成为经典的理由。
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被后世尊为讽刺巨匠、语言大师。他的作品不像其他作家,只是单纯为了赢得读者心灵上的愉悦或者振奋。有人质疑,狄更斯不应该用小偷和罪犯为主角,来构建自己的作品。但他认为,刻画这是些社会渣滓同样有助于社会教化。他写作的目的很明确,倾注了一生的精力,写出一系列围绕孤儿、穷人为题材的作品,目的在于:试图从底层穷人的苦难生活,来揭露社会现实与存在的问题,从而引起当政者的警示。同时,通过小说的传播,改善世道和人心,达到提高人的道德品质,使社会得到改良、向更好方向发展。这就是他的理想。
小说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生动,结构简洁清晰,语言深刻老道,直击社会现实,引人深思。
1、挥毫泼彩、张合四开之浓重笔风。狄更斯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小说在最后几章达到高潮,尤其是对比尔•赛格斯和费金的下场描写,运用了大量的夸张对比、拟人拟物、比喻手法,注重把环境描写与人物内心世界的精细把握相结合,借以哄托场面和气氛。可以说,写的地动山摇、汹涌澎湃,读来让人有风雨欲来波涛涌、大厦将顷山川颠、如狂风乍起暴雨连天、摄人心魄、酣畅淋漓之感。
2、小说营造了善恶人物两大阵营,正反面人物对比强烈。恶人形象包括;作威作福的教区管事班博先生,嫉妒蛮横的棺材铺伙计诺亚,彪悍凶狠的比尔•塞克斯,恶贯满盈的贼首费金,劣性不改的蒙克斯等。同时,也塑造了一批生本善良的人物:温情的老绅士布朗洛先生、热心的梅丽老太太、美丽善良的露丝小姐、乐于助人的洛斯本医生、年轻热情的哈里·梅丽先生、良心未泯的女孩南希等。小说里,善恶对抗激烈尖锐,如童话中的天使与魔鬼的较量,是一场正义与邪恶之战。
尤其是奥利弗和南希,他们虽然都生于苦难之中,但心中始终保持着一片纯洁的天地、一颗善良的心,显示出他们出污泥而不染的光彩夺目与晶莹品质。种种磨难并没能使奥利弗堕落,并同流合污。南希,给我们的印象同样深刻。她从小被犹太老贼诱骗,在黑暗和充满罪恶的世界中成长,有心反抗又无力做到。后来,毅然加入营助奥利弗的阵营,虽然被害,她绝不后悔。因为本人早有准备,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与罪恶的决裂,获得灵魂上的救赎,这是值得赞叹的人物。
3、节奏安排起伏叠荡。我们完全可以感到,前面所有章节都是铺垫,如大海的微波一样随故事涌来落下,最终都是为了大结局能够掀起一股力量强大的巅峰涌潮而服务的。先抑后扬、先缓后急、先微风细雨后狂风暴雨,直至达到巅峰,这是狄更斯一贯的写作手法。最后一章,又进入平缓温暖的港湾、童话般的理想世界,以主人公奥利佛、那些曾经及以后仍然爱他、护他、帮过他的所有人的大喜剧收场而落幕。
读到结尾,无不感到我们正与小说里的人物一样,正走在爱的田野上,一起走向那片由宁静、美好、阳光、幸福编织的港湾。每个人都会在濛濛烟雨中,把过去的曲折与坎坷回忆,在醉眼的山川下把哀愁和呜咽停歇,在雨过天晴的小路上任思绪、话语、甜蜜、仁慈、正直、善良、宽容、美好播洒……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通过小说唤起人性的良知,惩恶扬善,弘扬正气,从而激起人们对美好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狄更斯本人的情怀与崇高境界,也是其作品的艺术魅力与灵魂所在。
《雾都孤儿》被多次拍摄成电影、电视及舞台剧,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如果您喜欢,除了看文字小说,也可以看电影版的故事。
最后,让我们以一段十分贴切的网评结束本文。“《雾都孤儿》描写了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人们天性中的正直和善良,也揭露抨击了当时英国慈善机构的虚伪和治安警察的专横。同时,作品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
1、书籍《雾都孤儿》:狄更斯(英)著,翻译:黄雨石,人民文学出版社。
2、电影《雾都孤儿》:罗曼•波兰斯基执导,2005年在加拿大首映。
3、黄雨石(1919—2008),原名黄爱,湖北钟祥市人。1943年考入西南联大攻读英语文学,1947年考入清华外文研究所,1954年起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主要译著有《众生之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沉船》《奥凯西戏剧选》《雾都孤儿》,另著有《文学翻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