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
这两句话分别出在毛泽东和蒋介石之口,却同时点到了一个人——曾国藩。一个“必将成为国家之屏障,社稷之藩篱”的人,一个“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伟人,一个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于一体的圣人。
01
1811年11月26日的清晨,湖南湘乡白杨坪村一片寂静。
一位古稀老人迟疑的推开房门,抬头不解地看着天空。
漫天的雾气笼罩着整个庭院,猛然间看见一条巨蛇从房子中蜿蜒进入院落。
老人吓得一惊,定神一看,原来是房后那一株老藤树攀缘着白果树施施然地进入了院落。
这让老人又回到了那场惊醒自己梦,巨大的蟒蛇从天而降,铜铃般的眼睛瞪得自己浑身冷汗,再无睡意,此时与梦境何其相似?
西厢房“哇哇”的婴儿啼哭声让老人回过了神,“孙媳妇生了,是个胖小子!”老伴的话原本面色苍白的老人也是面露喜色,四世同堂的喜悦冲淡了心中的不安!
这古稀老人便是曾竟希,这刚出生的婴儿便是——曾国藩。
02
如果按照历史上大人物的经历来说,曾国藩也是梦兆生贵子一例,那么他必定是光大曾家门楣。
然而,生活在地主富足家庭的曾国藩直到四岁,仍然没有光大门庭的迹象。
年少的曾国藩那时还叫曾子城,一没有强大的记忆力,二没有举一反三的领悟力,如果说从未哭过算一种能力的话,那这应该是曾公唯一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方了。
试想一下,一个背书比贼还笨的人,一个第7次参加秀才考试以倒数第二成绩入围的人,确实算不上天资聪颖!
然而就是这样的曾国藩坚持着“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选择那一条看上去最笨、实际上最踏实的路。踏踏实实地用最笨的方法,奠定了他位极人臣、权倾朝野的第一步。
03
在曾公通过最笨的办法得到权臣穆彰阿青睐后,成功进入翰林院,功名心切的曾国藩想要翻一番大事业。
就像他说的“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一句“莫言书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让曾公在“成圣”的道路上迈出了他坚实的第一步。
涤生:涤,洗涤掉从前沾染的污垢;生,语出自“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曾国藩将自己的“号”改为“涤生”,并以此“正名”。
并不是说立志,正名之后,就能成圣作贤。曾国藩从志大人之学,尤其是朱熹理学开始踏步前进。
曾公立下“日课”,有早起、主敬、静坐、读书、写日记、偶谈、作诗文、临帖、专读一经、谨言、保身、夜不出门十二条规矩。
就是这样在理学的规矩之下,行检身之法,每天曾国藩笃行,并深入的剖析自己,大刀阔斧的“砍掉”自己的坏毛病——傲慢、好色等。
如果说曾国藩在京为官最大的收获,那绝对应该是理学的学习,让曾公认识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也坚定了在“诚”的道路上终极目标。
说到这里,有一个人是一定要提到的,那就是同为“晚清四大名臣”的李鸿章,这个曾国藩的弟子,“中国的俾斯麦”,也是因为深得曾公为人处世的精髓——诚,才有了在世界上的声誉。
04
根据理学的知行合一,曾公学会了修身的法门,那么齐家的法门则来源于曾氏家族的祖训和曾公的身体力行。
不管曾国藩在外如何生杀予夺、权利滔天,他仍然是那个曾涤生,仍然不忘为人子、为人父的基本责任,从1840至1871年32年间,1459封家书,约110万字,一封封家书,一字字赤忱,不然他就不是曾国藩。
一名中产地主之后,一手开创曾氏家族,而免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宿命,固然与他信奉“君可以不仁,臣不可以不忠”观念有关。
然则“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这四条齐家之道,让曾国藩在位极人臣之后,家族子弟能够谦逊有礼,无骄妄之气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盛时宜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曾氏家族的谨慎谦虚、勤俭持家,才保证了曾氏家族的长盛不衰。
05
修身齐家之法让曾国藩成为后人眼中的好儿子、好父亲,那么治国平天下之功让曾公成为了一代“圣相”。
都说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曾公则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第一艘轮船的建造,兵工学堂的成立,西方书籍的翻译,留学生的输出等等,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曾公能看的这么深远,实属难得。
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江忠源等一大批精英人才的招募,撑起了晚清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治国栋梁之才。
知人善用,是曾国藩为师的典范,也是曾公治国的根本。
06
1852年7月下旬,一纸任命结束了曾国藩的京官生涯,欢天喜地的踏上去往江西南昌的旅途,主持乡试。
1852年9月初,母亲去世的噩耗传来,让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曾国藩放弃了原本的计划,回乡守孝。
自古忠孝两难全,天平天国运动的愈演愈烈,逼得曾国藩“移孝作忠”。
一篇《讨粤匪檄》檄文的出世,从伦理、道德、人性等角度高度的表现了曾公超凡的智慧,让曾公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已经是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以文入伍,一手开创湘军,一直遵循“慢慢来”的笨办法,结硬寨、打呆仗,熬死了不可一世的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帝国的江山。
“天下无湘不成军”,曾公的湘军熬死太平天国的那一刻,也是曾国藩“平天下”这一理念大成之时。
人说做官要学曾国藩,其实不仅仅是做官,做人做事都要学,一个做到“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的人,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备的人,诚如有一位学者所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两个是孔子、王阳明,半个就是曾国藩。曾公成圣的道路有点瑕疵,一如他没有像其他大人物在幼年崭露头角一样,但这不是他成为圣人的一个阻碍,因这个瑕疵,他的“圣相”那么的贴近实际,也易于让我们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