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浪沙的春天★欢欢喜喜过大年☞第19集♥正月十二,老鼠节

第十五部

总629集

第19集

6666

辛丑金牛年正月初十二日,公元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


第8周。


距离开学仅剩4天。


早上5:06分起,看书。

大约7:00,准备去给小麦打药,由于温度低,又返回了。


向学生请了假。


8:40分,又出发了。

一望无际的黄河滩:


下午接着干。


晚饭仍就是母亲做的:


由于累,早就休息了。



6667

老鼠节的由来

正月初十二“老鼠节”,老传统“吃3样做3事”,寓意财旺万事顺。

时间过得飞快,虽然已经上班好几天了,但按照老传统,“正月十五之前都是年”,正月初十一是岳父请女婿的日子,这个大家都了解了,那正月初十二有什么习俗和讲究呢?

根据中国民间传说,正月初十二是老鼠的生日。由于在过去粮食对于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老鼠专门偷吃粮食,于是人们在初十二这一天就,围绕“老鼠”创造出很多民俗活动,不但表达了人们对老鼠的憎恨,更表现出人们渴望在新一年生活繁荣兴旺的美好愿望。

第1样:炒花生

每到正月初十二这一天,祖辈们一定要炒些花生来吃,希望通过炒花生的声音来炒“聋”老鼠的耳朵,这样老鼠就不会影响新一年的收成了,表达了人们渴望有个丰收年的美好愿景。

第2样:吃饺子

饺子在正月初十二时也是要吃的,最重要的是包饺子时一定要将饺子皮捏紧,捏出一个褶皱,意为封住老鼠的嘴,这样它就再也不会偷吃粮食了。饺子煮好后,全家人要将饺子全部都吃光,寓意这一整年都没有老鼠的干扰,可以获得大丰收。

第3样:吃玉米面粥

人们在正月初十二还要喝一碗玉米面粥,意为封住老鼠的眼睛,让老鼠找不到路,就不会影响庄稼了,同时也是为了教育后辈珍惜粮食。


做3事:

1做:搭灯棚

童谣有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正月初十二,民间有搭灯棚的习俗,目的是为元宵节赏灯做好准备。同时,人们还要在家中滚元宵,等到元宵节的时候拿出来吃。

2做:扔旧鞋

在正月初十二还有着扔掉旧鞋的习俗,因为“鞋”与“邪”同音,所以“扔旧鞋”寓意着将邪气扔掉。在这一天,人们会把家中的所有旧鞋扔掉,希望来年不受穷,生活更加富裕。在一些地区,扔旧鞋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老鼠喜欢在旧鞋中建窝,把旧鞋扔掉寓意着将所有老鼠一窝端,新一年就会大丰收了。

3做:藏剪刀

藏好家中所有的剪刀,也是民间一直都保留的正月初十二的习俗。由于剪刀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特别像老鼠在吃东西,而将剪刀藏起来,就寓意着家里的东西一年都不会被老鼠嗑咬,新一年自然就会财旺万事顺了。

正月初十二“老鼠节”,老传统“吃3样做3事”,寓意财旺万事顺。


6668

武陟最为有名的早餐——武陟油茶、武陟软油条和武陟糊涂

位于河南省黄河北岸的武陟县,隶属于焦作市,这个地方的武陟油茶在国内非常有名,曾经是贡品,从古到今,在国内享有盛名,甚至传到了国外。武陟油茶与其说是茶,不如说是粥,主要原料包含面粉、芝麻、核桃仁、杏仁、花生仁以及各种香料等。

今天早上,我们路过武陟,因为赶路,到达武陟的时间已经过了早餐时间点了,我们试着去找一家武陟油茶店,喝上一碗正宗的武陟油茶。在武陟县文化路上,我们找到了一家在武陟还算是比较正宗的一家武陟油茶早餐店,由于时间比较晚了,已经早上九点多了,人不是特别多,老板看见我们进来,赶紧打招呼,问要几根油条,是每人两根吗?回答是的。看样子一般人来了都是按照每人两根油条一碗油茶。这里的油条和我们平常见的油条不是特别一样,当地叫软油条,炸出来是软的,不像普通油条那样是脆的油条。老板先给我们每人按照两根油条放在了竹筐中端了上来,然后将油茶端了上来,又告诉我们可以自己来一碟小咸菜。这样一顿美味可口的地道的武陟油茶早餐就上桌了。

我们吃了油条确实非常好吃,和平常吃的脆油条不一样的味道,这种油条更加香。这里的油茶除了里面有花生仁、杏仁、黑芝麻、核桃仁等外还有豆腐,但好像和外面的卖的又不太一样,香甜可口的油茶,不愧是贡品。

吃完后,看人不多,和老板聊了几句,问老板今天人怎么这么少,老板告诉我们,今天他们是年后第一天开门,平常时间,上午九点多,老板还会忙得不亦乐乎,甚至还会排着队,老板不会给你盛饭的,都是你自己盛,自己排着队去等油条,生意很好。除了油茶以外还有本地非常喜欢的早餐-玉米糁,当地叫“糊涂”,我也不知道这两个字对不对,当看到当地有糊涂作为饭店的名字,应该是和这个有关了。

如果你到武陟去的话,也可以去尝尝当地特色——武陟油茶、武陟软油条、武陟糊涂。


6669

读一本好书

记忆中,很多年没有好好读过书了,有时候碰到一本好书,买回来翻了几页就又放在那里了,书加上有好几十本书,但大部分都没有看完。

以前我是非常喜欢书的,在煤油灯时代,常常都是通宵达旦地看,尤其迷恋长篇小说。记得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至少看了三遍。

自从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走进寻常百姓家,我的眼球不再属于书籍,变成了高科技的奴隶。有什么想要知道的,只要上网一搜,答案就出来了,非常地方便,似乎人不再需要书籍,只能被冷落在偏僻的角落里,任其浮尘加身。

网络没有普及之前,生活当中遇到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总是不忘翻书寻求答案。互联网来了,手机几乎取代了一切,几乎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手机来解决。

网络上,百家争鸣,谁都可以发表个人观点,只要不是明显反动的,一时间到处是心灵鸡汤,像香烟一样腐蚀着人心。

直到有一次,百无聊赖中,随手拿起一本书翻了下去,竟然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书中的哲理耐人寻味,给人很深的启发。

网络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一个问题,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说法,如果不细究,好像谁说的都对,谁说的都有理。

但读书不会有这种感觉,最起码正式出版了的书籍不会胡说八道,细读细品味,总能给人实实在在的教益。

尤其现在的短视频,谁都可以拍,谁都可以发,甚至有人为了当网红,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当起搬运工,把别人的视频拿来,用软件做下镜像翻转,完了再发出去。你看到好几个不同的画面,却是相同的配音,甚至展现在你眼前的作品,字幕竟然是反的。如此大胆地剽窃他人的作品,翻个镜像再发出去,有什么意思?

有好多的短视频,发了几十秒,但看完都不知道表达是什么。如此视觉垃圾,越来越多地残害着眼球,浪费着生命。

我是越来越不喜欢刷短视频了。索性卸载掉了手机上的短视频软件。

相反,偶得空闲,捧起一本书来读,潜心静读,总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和慰籍。蒋坤元的《四十才是青春》,一部创业史诗,记载了作者平生的创业足迹。齐帆齐的《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倾诉了人生路上追梦的酸甜苦辣,给人以莫大的精神鼓舞,让心灵获得安慰之际,不忘去追寻自己的梦。

重新拿起书本,才知道书是最可靠的朋友,寂寞中让你不孤独,逆境中让你不落魄,总能给你照亮前进的路。

有一句话说: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不可思议的是,人类精神生活如此丰富的年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心灵会受伤?

过度地相信和迷恋网络,只能会让你越陷越深。拿起书本,才能找到自己的灵魂所在,所以说,读书是人生最好的疗愈。


6670

过年时的乡愁



年味淡了,乡愁浓了,我在外过年,感触最深。

小时候过年,大街上,胡同里,到处是欢歌笑语。“过了腊八就是年”,大人小孩,换上了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见了面乐呵呵的,要说“新年好”,或者“恭喜发财”。不吉利的话就不要说了,大过年的,别人忌讳。

村里会写毛笔字的,特别是写得好的,也就那几个人。家家户户,送来红纸,还有的拿来家谱,让他们帮着写。送的人站在一旁,打打下手,帮点小忙。过年,给人写写春联,那是挺有面子的事情,起码是对自己字体的认可,说不定还有人打点一盒香烟,也有在村里吹嘘的资本了。

一家人围在一块,蒸馍。菜馍馍、包子、花糕、糖角子、馒头,出了一锅又一锅,忙得不亦乐乎。老人计算着,从现在到正月十五,需要吃多少,弄个大差不差的。包菜馍馍,那才叫技术活,女人们把它们的封口都拧成花儿,一模一样。花糕,一层一层的,多的好几层,莲花一般。花瓣大小差不多,每个花瓣上还镶着一颗枣,需要时间长一点才能蒸熟。

谁家女人手巧不巧,也不用评论,把花糕、菜馍馍在大伙跟前一摆,自有高下。炸丸子、炸酥肉,要掌握火候,外脆内熟,颜色金黄,香味扑鼻,那才叫本事。有时候,也不能较真,各有各的特色,前邻后舍你给我送点,我给你送点,既显得和睦,又品品味道,甚至学点儿手艺。

肉味、炸鱼味弥漫在大街小巷,路过的人垂涎欲滴。小孩子,拿着一根大骨头出来了,贪婪地啃着,嘴角流着油。自家养的狗,跟着、看着,也想着“分一杯羹”!

红灯笼挂上了,该贴春联了。不识字的人,需要找个人参考一下,上联、下联是有讲究的,贴错了会闹笑话。一户人家,就因为把门画左右颠倒了位置,引得过路人取笑。水饺下锅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馅子是荤是素,哪天吃,都是有讲究的。

村里的路灯,从集体结余里挤点儿钱维持着,平时不怎么亮。过年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一整夜一整夜地亮着。马上就要大年三十了,外出打工的儿子还没有到家,说好了来的。老人就不厌其烦地,一趟趟地到村口,看看。过年,一家人不齐,多少有点遗憾。

大年三十晚上,女人在家包水饺、看春晚,甚至到大街上,聚在一起,唠唠嗑。孩子们手里拿着“滴滴金儿”,兜里装着糖块瓜子,高高兴兴地聚在一起闲玩。男人拿着酒,到约好的地方聚聚,平时各忙各的,很少交流,一年一个时候,加深加深感情。还没到半夜,酒晕子就在大街上晃悠了,嘴里嘟噜着还想喝,其实心里也明白不能再喝了,一个个回家了。

离天亮还早着呢,各家各户的灯先后亮起来,大门也开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又响起来。大门两边,善男信女焚了香,点着了蜡烛,烧了纸钱,说是给神用的;还有一根棍子横在大门口,不知道什么说头。

老年人,早早起床了,摆上香烟,围着火炉,等着人来磕头。磕头的人,大人小孩,三三两两,成群结队,脸上满是笑容,你到我家去,我到你家去,不管姓氏,给老人磕头,给长辈磕头,给挂着的家谱磕头。村庄不大,一个多小时,一个人就能把该去的人家拜访一遍。

天亮了,太阳升高了,大街上的人越聚越多。爱操心的,就组织几个人,挨家挨户收钱,买烟火,到正月十五放一放。钱拿多少无所谓,都是自愿的,不过,家庭条件好的,在外面有出息的,要多拿一点,否则会被人瞧不起。

大年初二,闹新女婿。大街两旁,满是积雪。小伙子们,约摸着人家该来了,就团好雪球,准备热闹一番。主家早有防备,找的帮忙的把好烟奉上,让大家高抬贵手。新女婿坐着驴车或者推着自行车来了,倒也识相,赶快掏出烟来,让一让,甚至干脆丢几盒。

小伙子们,得到烟,也不好意思动手了,笑嘻嘻的,夸人家懂事。不过,吃过饭,还是热闹起来,新女婿倒没事,跟着来“抓面子”的,喝醉了,走起路东倒西歪的,还咋咋呼呼的,出了洋相,把人逗笑了。

初七送火神。傍晚,大人孩子,绑好火把,在村口点着,沿着田间小路,向远处的河渠进发。人喊着、叫着、走着、跑着,络绎不绝。一条活龙,弯弯曲曲,延伸好远。火把小的,到了半路,烧的差不多了,人就回去了。火把大的,到了河面,还剩不少;大伙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在冰面上燃起大火,烤个馍馍,甚至听冰层断裂的声音,非常惬意。

最热闹的,要数正月十五放烟火。全村的人,都集中到庙前的空地上,看烟火。村干部,招呼几个人,用地板车拉来买好的烟火,考虑到安全,就安排成年男人去放。一长串鞭炮,大个头,从树梢耷拉到地面,“咚咚”响起来,震耳欲聋。烟花喷射,金光闪烁,密密麻麻,持续好久。礼花弹在高空炸开,各色纷呈,惊得人大呼小叫。

一个人过来了,拉着一大串四处乱飞的烟火,蓝的、绿的、黄的、红的小不点儿纷纷脱离主体,带着刺耳的声音,扑向人群。大伙吓得一个个急着躲开,甚至抱起孩子,别被火焰灼伤了。此时,这儿那儿,都是火药味,把烟火燃放推向高潮。

好多年过去了,村里的常住户越来越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混好了,也把老人接走了。有钱的人,在城市买了房子,逢年过节,回家看看,有时候来也懒得来了。平时在村子里走走,连个人影也看不到,一家家大门紧闭着,锁着。

似乎觉得,地球真的变暖了。小时候,过年,到处白雪皑皑,一根根冰溜,耷拉在屋檐下,用木棍使劲敲打才掉下。河里,坚冰封冻,在上面滑冰,跺脚,一点儿也不碍事。现在,迎春花开了,柳枝绿了,河里碧波荡漾,偶尔阴天就飘起了小雨。人穿着保暖内衣,在田野里四处溜达,一点也不冷。

过年了,回到村子里,看哪儿都冷冷清清的。长久不住人,不少的院墙倒了,屋子塌了,自然没人贴春联。大街上的灯还是亮着,只是迟早看见一个人影,又匆匆离去。喇叭忽而响起来了,村主任喊着新事新办新风尚,都不要磕头了。其实,他也没必要喊了,留守的人本来不多,即使有心思,也是孤单只影,提不起劲头。

不少的人家,红灯笼还是挂着,只是墙上大大的“拆”字,比年味还打眼。不久的将来,存在了好多年,生养了几辈人的村庄,将从地图上消失了。

我也在外面安了家,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不信鬼神,不买香火,况且县城里也不让燃放烟花。至于炸丸子蒸馍,屋里开着暖气,做多了反而不好。除了贴贴春联,过年和平时几乎没有两样。

在县城过年,我常常遥望老家的方向,更多的是乡愁!



黄河上的浮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03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12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25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74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4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1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8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3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0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50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5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8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0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0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4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5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