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超市买过几盒乌梅,觉得份量足价格还挺合理的,谁知道吃到一半左右发现上当了:盒子底部不是平的,而是向内凹陷几乎到了瓶子一半的位置,从此心理上有了阴影,再也不想碰这个牌子的话梅。
其实不管是网上购物还是实体店购物,每个人都得上几次当吃几次亏,价格的变动绝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价格是商家操控下得出的心理结果
消费者所能评估出的商品价格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一个相对值,因为在估算过程中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所得出的价格不是经济学里准确计算出的数值,而是在商家操控下得出的心理结果。
举个例子:奢侈品店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很昂贵,有的顾客即使不买几十万的包包,也会挑一副几千块的墨镜或者手链,这其中的利润率也足够惊人,但因为有其他高价商品的衬托,这些墨镜和手链会显得物有所值。
关于定价、销售和折扣券的价格骗局
除了文章开头给出的包装上投机取巧外,价格骗局还包括不合理的定价,捆绑销售以及折扣券这些方面。
我们逛街的时候经常会见到,在品牌包包的专卖店里,会特地在显眼的地方放上一两个包,并用特大号的数字标明价格。有了这个参照物,其他的包看起来性价比就高了很多。利用对比和暗示,让消费者产生一种捡了便宜的满足感,从而刺激其他包的销售,这就是不合理定价的原由。
你走进一家肯德基,想买一个汉堡,可是你抬头一看宣传单上有汉堡薯条加饮料套餐,比单独买这些便宜多了,于是你买了套餐,还觉得自己捡了便宜,其实赚钱的还是商家。这就是捆绑销售,捆绑销售,是用看似便宜的价格同时出售多个商品。
买东西时使用优惠券和不用优惠券带给人的心理差异是很大的,即使同样的商品同样的价格。有些商家在你买完东西还会给你折扣券,诱惑你下次买东西时使用。
如何在价格博弈中获得主动地位
先报出数字的人,在谈判中更有利,这个价格会悄无声息地影响别人的判断。即使没有机会抢先出价,直接无视别人的出价,抛出自己认为合理的价格,这也是一种方法。
为了让商品看起来更划算,商家有时会故意设置陷阱,比如把两个相似的杯子放在一起,一个标价100,另一个标价20,理性的消费者的会选20的杯子, 因为100的那只杯子是极不合理的选项,目的就是让20的杯子更具性价比。
购物前做些基本调查,设定好心理价位,然后在谈判过程中保持自信,维持自己的判断,这样才能不被商家牵着鼻子走,因为那些看起来优柔寡断、小心翼翼的消费者,是最容易被误导的。
参考书目《无价》,作者威廉·庞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