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原生家庭》作者斯蒂芬妮·斯蒂尔说:童年在原生家庭中,如果能够得到父母足够的 认可和充分的爱,我们内心也就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有了安全感,我们才能变得自信,并敢 于信任他人。这种信任是原始信任,也是我们内心的原始动力。
如果童年不够美好,甚至常常感到痛苦、孤独、恐惧、没有安全感。成年之后会经常暴怒、 没有主见、自我价值感低、焦虑不安,不能展现真实的自己,也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如果原始信任缺失,就难以感受来自内心的依靠,总希望别人可以给他们提供安全感、保护 和家的温暖。从而企图从伴侣、朋友、或物质上,寻求原生家庭缺失的爱。
斯蒂芬妮·斯蒂尔认为,缺乏原始信任的自我是苍白的、干瘪的,稍不如意,就会陷入到内 心的苦痛中。一个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人,是很难基于“我”本身来做决定的。因为原生家庭没有为他提供足够多的温暖和爱,他急切的渴求从别人身上获得一点点关照和在意。即使这种所谓的关心,不过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他渴望别人能给他安全感和家的温暖,但其实他想要的爱,只能靠他自己去疗愈。当他意识 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发挥自己的价值,才能值得被所有人认真对待被尊重。
其实啊,成年人遇到的很多困难和麻烦,都有小时候的根源。即使我们已经长大,却依然会 用受伤的内在小孩的眼睛来看待周围的世界。这就相当于我们带上了一副或悲观、或不自信、或恐惧的眼镜来看这个世界,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偏差的世界,就会采取有偏差的行为反应。
斯蒂芬妮·斯蒂尔认为,阴影小孩包括消极的信念和由此衍生出来的负面感受,如悲伤、害 怕、无助或愤怒等。原生家庭中的阴影小孩,父母总是吵架的。 妈妈是情绪多变的、冷酷的、劳累的、紧张的,口头禅是:我过的这么差,还不是因为你!爸爸是软弱的、悲观的、沉默寡言的、经常不在家的,口头禅是: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再看看你自己!
父母的不和与指责,让阴影小孩产生了悲观的核心信念:
我毫无价值!
我不受欢迎!
我不够优秀!
我是个负担!
我必须变得乖巧可爱!
我不能有任何缺点!
阴影小孩在负面的情绪中,感到了压力、恐惧和悲伤,并产生了自我保护策略:
我尝试着把所有的事情都做的完美。 我逃避冲突。 我想要控制所有的事情。 我用工作来逃避生活。在挑战面前,我选择逃避。 我排斥很多东西。
阳光小孩
阳光小孩则代表了我们感受到的积极影响和所有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正面的力量,如自发性、 冒险性、好奇、忘我、活力、行动力和乐趣。
原生家庭中的阳光小孩家庭是幸福的,爸爸妈妈是为我着想的,幽默的,友好的。 恩爱的父母会让阳光小孩相信:
我是优秀的!
我得到了足够的东西!
我可以反抗别人!
我很满足!
我很受欢迎!
阳光小孩在积极的自我认同中,认为自己是有优势的,并产生了积极的价值策略:
我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注重自己的感受。 我很舒适。 我倾听他人。 我享受我的生活。 我赞美自己和他人。
阳光小孩更容易被人评价为幽默、聪明、灵活、诚实、勇敢、容忍度高、值得信任、有魅力、 有计划。
斯蒂芬妮·斯蒂尔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同时存在着阴影小孩、阳光小孩、成年自我等多个原 型。而疗愈自己,就是学会用阳光小孩去替代阴影小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