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贾平凹之后,这一集是阿来,我为这样的靠前安排,感到高兴。
阿来,1959年出生,当代著名作家,2000年,41岁的他,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矛盾文学奖。2018年,长篇小说《蘑菇圈》再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三年前的九月,阿来曾来到,我的故乡敦煌,应邀参加文博会一个专题论坛,在读者见面会上,有幸见面并聆听教诲,印象非常深刻。
当时,为此,我写了《阿来:美丽的遇见》一文。
今天,我选择安静午后,一个人,观看《文学的故乡》——阿来,对我来说,又是一堂大课。
跟着纪录片脚步,来到阿来故乡——四川阿坝县马尔康,看雪山高耸,草滩碧绿,古老建筑,河水欢腾。
也认真倾听,阿来随意讲解,生活过的地方,对他的影响。
看他匍匐在地,只为拍下一朵花儿,年老母亲见到儿子时,伏在肩头流泪,这些瞬间,内含单纯喜爱,感恩和孝顺。
生活的故乡,文学的被放大的故乡,阿来起初,从这里出发,如今又回到这里,别样感受,都在心头。
了解当地历史,实地行走感悟,思索,书写,得出答案,都在他平静的叙述中,前后贯穿。
记录所闻所见,有心为之,专心做事,把许许多多东西,放在脑海里,沉淀,然后,融入自己观点,加以书写。
整个来说,很实在,和贾平凹一样,感觉在和你平等对话,有尊重在里面。
白云游荡山间,海拔高的地方坐下歇息,也不忘用镜头定格美好。
相比于第一次见面,这部记录片,更全面地把现实生活和文学生活,联系了起来。
一种令人向往的诗意生活,一种努力进取得到的结果。
也喜欢阿来,对植物的爱好,据本人讲,到目前为止,认识的花草树木达700——800种,很早开始,就有意培养自己的非功利性爱好,也释放信息,会在不久后,写一本有关植物猎人的书,好生期待哦。
49.3分钟一集的记录片,不知不觉看完了,感觉意犹未尽。
精彩片段很多,特别有意思。其中,我最喜欢的话是:
“是文学把我,一个急于求成的人,变成一个心平气和的人。”
所以,你看,大师的总结,永远这样言简意赅,也发人深省。
上次见面,阿来还说过:“文学,最终使我们宽大和健康。”
不论是三年前的亲耳聆听,还是今天的专心观看,都让我获益颇丰。
感谢记录片导演张同道教授——北师大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他用独特视角,制作当代有代表性的六位作家,生活过的故乡和文学中的故乡,对几代人,是别开生面的教育。
从中了解到,大家做人做事,风格各个不同,也体会到,一路走来的艰辛。
文学,本就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阿来,用生花妙笔,书写出历史变迁,人心所向,实在难能可贵。
感谢优秀作家阿来为我们提供,健康又营养的精神美餐!
20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