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的痛苦与困扰来自于人际关系。阿德勒说,如果说有什么方法能解决人生中的99%的烦恼?我会选课题分离。
一,什么是课题分离:“顾好自己,尊重他人”
所谓课题可以理解为谁的事,他要来对这件事直接负责并承担最后的结果。而课题分离则是指我们要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个问题出发,把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进行分离。
“顾好自己,尊重他人”是我今天听到对“课题分离”最好的解读。套用《自我边界》中的一句,那就是“让你的事情归你,我的事情归我”
所以,真的就如秀姐所言:人生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课题分离的三层境界:
第一,和“你的作品”分离
第二,和“你的身份标签”分离
第三,把“过去的你”和“现在的你”做分离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题分离:“远离不必要的烦恼”
“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这是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课题分离”的要义。
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课题分离”的敏感性,找到事情的边界感,知道别人的课题VS自己的课题。比如,要不要拒绝是自己的事情,别人被拒绝后有什么反应是他的事情。你永远拥有选择权。
总的来说,课题分离的好处在于:
第一,精神自由。
对自己的课题,尽人事听天命;
对别人的课题,接纳包容理解尊重
第二,专注自我,现世安稳
第三,掌控人际关系。
更通俗的来说,别人喜不喜欢你是他的课题,我们的课题是我们如何对她好一点。他的感受是他自己加工的,那是他的事情。“我们不必为他人的困扰而负责”。
三、为什么做不到“课题分离”:没有对外部声音形成正确反馈
王老师总结的很精准,我们做不到“课题分离”无外乎就是由贪念、欲念、嗔念和求不得所控制。但总的来说,就是我们过多的讲目光转移到了外部,没有处理好自我对外部声音的反馈。我们总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贪念:想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欲念: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
嗔念:付出要得到期望回报
求不得:期望一个人或一段关系,解决你的人生问题
三句话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的出发点就是讨人喜欢,你就得准备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事情上妥协,你将一事无成。
我只需要做到,我出现的时候,是一份礼物
倘若你都不为子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你而活呢?
正如我在听书的时候听到的一句话所言:当一个人的脚踩着大地,活在当下,就很容易坚定,也更容易看见和拥有“自我”。这样,那些所谓重要的人的一个眼神、一个行为、一句风凉话,就没那么容易牵动心弦。
四、如何做到课题分离:“构建个人价值评价体系”
进行课题分离的重要环节是“如何区分是谁的课题”,可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结果最终要谁来承担?
第二,这件事是我能控制的吗?
正如阿德勒所言,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我们要想要真正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关键在于“构建个人价值评价体系”。
因为,外部的声音繁多,面对繁多的声音,重要的不是别人的反馈,而是自己的反馈。
所以,我们要形成“有所为,有所必为”的意识。王老师提到的“权力清单”,我觉得就是特别好的自我管理策略,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边界有一种有意识的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