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郑玄的方法论,是从“中,和”的作用和应用去说。第二种是程颐讲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和”上升到本体论的层面,第三种是朱熹所说日用平常的修身与修养。
俩个重要概念是“天,命”。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就是没有谁去做,这件事就成了,就是天。没有谁来做,这件事就来了,就是命。做好自己修好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上天自有安排。
我们都是凡人,俗人,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结果千秋百态各不相同,可以说这都是人为造成的,都跟人先天的本性“情”分不开,所以中庸要求我们“喜怒哀乐之谓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是“情”不要随便乱打,时刻要注意收敛,把脾气发出来是本能,把脾气收回去才是本事。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是控制不了情,而酿成大祸,事后想想后悔不已,但已经为之付出沉重代价。世上没有后悔药,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老祖宗交给我们的智慧。但所有事情都不能千篇一律,还要看看你做事情想要的最终效果和目的是什么,有时适当合情合理地发发脾气也是最好的选择,但应做到“中节”就是给对方以警醒,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以后不可以再犯同样的错误,另外一点也是把自己身体里的情绪抒发出来,不至于憋出来病,这个过程是本着诚意正心,利己利他,这才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