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04】
一直想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一直没能如愿,即使明明知道这些对于自己的生活其实是大有好处的。以前经常看到“21天养成XX习惯”的说法,我不知道得出这种结论的“研究者”到底做过多大样本数量的调查,以我个人的观察来看,这结论实在是太乐观了,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养成一个“新习惯”,有相当多的人是根本做不到的。
至少我自己就是这类人中的一员。有些看起来很简单很容易的习惯,要做到长期坚持也是难上加难,比如早睡早起,比如写日记。我大概很多年前就想过要改善自己堪称“混乱”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无疑是很好的调整手段,以前也不知尝试过多少次,有时候持续的时间也并不算短,至少超过“21天”,可是最终都半途而废,很快就被身体多年来积累的“惯性”打回现实,结果一直到今天都依然没能按手机闹钟设定的时间来正常作息。
还有“写日记”也是,多年来一直就想养成的习惯,可是即便我自诩为“很喜欢写东西”的人,也依然没能做到。虽然每隔几天还是会写点什么,但把它看成“周记”显然更合适一些。就像那些总说要“戒烟”但最终没能成功的人,以前我一度不能理解,心想这事儿有那么难吗,后来结合自己在“养成习惯”方面的一次又一次失败,我才知道有些外人看来“易如反掌”的事对当事人来说也许就真的是“千难万难”。
这可能恰好说明——“人们总是习惯于高估自己”,没真正经历一件事以前,我们习惯于把这事的难度看得过低,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只有真正去尝试过才知道自己之前的判断大多是幻觉,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一直在强调“行动的力量”。不过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低估事情的难度”原本或许是件很有利的事,因为这至少可以引起我们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否则一开始就预见到它真实的难度,恐怕很多人先就失去了尝试的勇气了。
除此之外也许还有“注意力”的问题。一个人每天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差别只在于有的人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稍微长一点,有的人短一点。如果我们把“集中起来的注意力”用在了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那当我们要面对真正重要的事情的时候,“注意力”也许就不够用了。就像我常常在“写日记”之前浪费大量的时间浏览网页什么的,注意力往往都已经耗费得差不多了,才准备开始写,但那时候往往都已经不想写了。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有很多,但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应该是:很多道理其实每个人都知道,但最终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的人真正做到了,所以导致了天壤之别的人生。如果有些习惯你明知道它是好的,但最终还是没能养成,那也许只说明,它对你来说,还没有你以为的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