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第一次远征大宛,遭受重大不利之后,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退回敦煌。
李广利上书,详细阐述了远征的困难,一是人手不足,二是后勤不力,三是路途遥远,士卒不患战而患饥,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暂时罢兵,待做好充足的准备,足以克服上述苦难之后,再图远征。
汉武帝大怒,下令封锁玉门关,远征军将士胆敢入关,就地正法。李广利只好滞留在敦煌。
虽然生气,但汉武帝仍然召集公卿讨论远征的问题。邓光认为,此时匈奴的实力有所恢复,坚决主张放弃大宛,全力对付匈奴。但是,汉武帝认为,如此兴师动众西征,却攻不下大宛,将严重损害汉朝国家利益,在今后对抗匈奴的战争中,乌孙等国也不会坚定的站在汉朝一边,此战必须要打胜。为表决心,汉武帝严肃处理了邓光等人。
对于远征的困难,汉武帝予以足够的重视,做了充足的准备。针对人手问题,一方面赦免罪犯,一方面全国总动员,集结了五十多个校尉级高阶军官和六万多地痞流氓,发往敦煌,由李广利统一指挥,并配备了足够的弓弩箭矢。针对后勤问题,集结了十万头牛、三万匹马、数万头驴和骆驼,还有数万民工,向西域前线转运粮草。针对路途遥远的问题,汉朝吸取教训,采用新的作战计划,即直捣黄龙,将行军目标却锁定为大宛国都贵山城,不与沿线各国纠缠,直扑贵山。同时,汉朝也具体研究了贵山城的情况,发现大宛人不会挖井,只会从城外的锡尔河引水,针对这一具体情况,汉武帝派出水利专家随军行动,切断大宛水源。另外,在统一战线方面,汉朝重点发动了在外交关系上已有突破的乌孙,他们出兵两千助威。当然了,汉武帝也没有忘记初衷,汗血马,他派出了两个相马专家,任执马校尉、驱马校尉,负责将来汗血马的接收工作。
对于邓光的意见,汉武帝并没有等闲视之。他在酒泉和张掖以北集结了十八万正规军,应对匈奴的威胁。远征大宛,汉武帝只派了六万地痞流氓,防备匈奴却动用了十八万正规军,孰轻孰重,汉武帝心中有数。果然,在李广利远征期间,匈奴大举入侵河西走廊,但被汉军击败,无所得而去。可见,汉武帝有多么雄才大略。
经过一年的准备,李广利再次远征大宛。西域各小国普遍吓尿,除了轮台之外,无一不配合。鉴于只有一个轮台认不清形势,李广利灵活调整战略,首先攻打轮台。几天时间,就攻陷轮台,然后屠城。这样一来,西行之路就更加顺利了。而且,天公作美,这一年天山积雪不多,路超级好走。
鉴于西域各国的接待能力有限,李广利决定兵分几路,轮流出发。
终于凑够了三万人之后,李广利对大宛贵山城发动攻势。城外野战很简单,一阵强弓硬弩,汉军就击败宛军,然后按原计划切断水源,围困城池。
大宛没有束手就擒,而是顽强的保家卫国,同时派人向哈萨克草原的康居求援,而且,他们竟然找到几个汉奸,学会了挖井。但是,临时抱佛脚,实为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危机,而康居也只是遥助,实为作壁上观。在四十多天的攻坚战中,大宛损失惨重,外城被汉军摧毁,名将煎靡也被俘虏。大宛人大恐,退守中城,战斗意志随之瓦解,内部矛盾陡然升级。
生死攸关之际,大宛贵族一致认为,万方有罪,罪在朕躬,都是国王毋寡一人之罪,当今之计,只有杀掉毋寡,交出宝马,才能争取汉朝退兵。于是,他们杀害毋寡,将其头颅交给汉军。大宛使者不卑不亢的向李广利表示,大宛愿意交出汗血马,要多少给多少,同时也愿意向汉军补偿军粮,请求汉军退兵,如果不退兵,大宛将决死一战,而且康居救兵很快就到,到时候里应外合,鹿死谁手,犹未可知,望贰师将军三思。
鉴于所有战略目标都已达成,李广利同意了大宛人的请求,双方停战。大宛人倾其所有,向汉军供应粮草,并将所有汗血马都赶出来,任凭汉人挑选。两位相马专家选择了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三千多匹,有公有母。最后,汉军扶立了比较亲汉的大宛贵族昧蔡为王,双方结盟,汉军凯旋。
这是主战场,还有次战场,在大宛属国郁成。王申生、壶充国等领着一千多人分兵进攻郁成,因为骄傲轻敌,被三千郁成军队包了饺子,只有几人逃出。李广利又派上官桀去攻打郁成。很快,郁成投降,郁成王逃往康居,上官桀追到康居,郁成王被康居出卖,最终被杀。
这样,远征大宛大获全胜。大宛以东的各国,无不股栗,纷纷向汉朝派出侍子。汉朝使者又向大宛以西的各国宣传汉朝军威,伐宛之役,威震天下。
至于大宛,大兵过后,局势动荡,昧蔡被定性为宛奸,在位一年多就遇害了,毋寡的弟弟蝉封被拥立为王。但是,大宛没有背盟,蝉封向汉朝派出侍子,汉朝也认可了蝉封。此后,蝉封每年向汉朝贡献两匹汗血宝马。汉朝又从大宛引进了葡萄和苜蓿两种作物,在长安大规模种植,极望焉。
至于匈奴,对汉朝经略西域,一直耿耿于怀,时刻准备抄远征军的后路,但慑于汉朝军威,最终也没敢动手,当年冬天,句犁湖单于抱憾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