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①(mín)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计,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皦②,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wù)望③。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释】
①捪(mín):抚摸。
②皦( jiǎo):同“皎”,洁白,明亮。
③沕(wù)望:微妙、辽远,指很远很远的边界。
【题外话】:
解读前两篇笔记说了,《道德经》里面反反复复讲了两个道,一个是天之道,另一个是圣人之道。老子认为“天之道”是模糊宽泛的,那“圣人之道”就是具体的,可以在生活中实践的原则,具体的方法论。参照天之道,践行圣人之道,是老子留给当时执政者(管理层)的初衷。
本章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字“一”。《道德经》中的“一”,不是数字,是一种状态,“万物之始”、“天地之母”也是描述这种混沌的状态,这种状态包括了未来所有的信息,“一”落到实处后就开始形成天地万物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和“道”不同,“道”是最初的力量,“一”是“道”的体现。
【解读】:
去看却看不见,称之为“夷”(无形);去听听不到,称之为“希”(无声);摸它也摸不着,把它叫做“微”(无影)。这三者难以度量,它们原本就是一种原始的状态。
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是无形无象的状态。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面;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面。
要掌握古人这些道理,来应对当下的一切。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因为“道”自古以来就在那里,没有变过,这就是“道”的规律。
【个人感悟】
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叫视线,
看不到的地方叫视野
《道德经》又称五千文,老子用字极其简单,但本章用了100余字,反反复复、啰啰嗦嗦其实就讲了一个事,“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确实存在。在我们的认知中,也还有好多这种事务,并且拥有了这种“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事物人生才能更顺,比如下面排比句中的后者:
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叫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视野。
脑子测得出的东西叫智商,脑子测不出的东西叫智慧。
脸上看得出的表情叫气色,脸上看不出的表情叫气魄。
鼻子闻得到的味道叫气味,鼻子闻不到的味道叫气息。
背后摸得到的硬度叫脊椎,背后摸不到的硬度叫脊梁。
耳朵听得到的动静是声音,耳朵听不到的动静是声誉。
看得见的叫做文凭,看不见的叫做文化。
金钱衡量出的是价格,金钱衡量不出的是价值。
2020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