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细思极恐的人名(一)
1.大家都知道取名字是一件很严肃很庄重的事,古人更是将名字作为生命存在的符号,马虎不得。婴儿出生满三月,父母方可为孩子取名,当然这一次取名全是父母为了让长辈不再“宝宝、心肝”地叫自己的孩子;等到男孩子20岁成年,弱冠礼一办,就开始取名字中的字,字取的也要和自己名相互对应,可以词义近似,也可反义,当年我的初中老师每每说到这,用的最多的例子就是诸葛亮的亮和他的字孔明;而女孩子就没这么幸运,只有到15岁左右被许嫁时,才会举行笄礼,取一个名字,换句话说,在古代很多女孩子其实并没有名字,只有夫家的姓加上自家的姓再添个氏就是她被叫一生的称呼了,大家耳熟能详地便是周星驰电影中著名的冤妇戚秦氏。
然而历史的进程一遍遍地告诉了我们,有时候,一个名字真的可能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可能就将他的人生轨迹注定。好比今天我要说的这个人,他在历史上没留下啥正面形象,反面教材倒是十有八九把他拿出来一顿说。但不论怎样,他至少是个皇帝,还是个难度颇大的开国皇帝,对,就是他,后梁太祖,朱温。
其实叫他朱温有点不妥,因为这只是他在成名之前的称呼,接下去,他的人生中有很多名字,朱全忠,朱晃。而他的每一个名字,我觉得都是对他人生阶段的一种奇妙注释。
朱温的老爸叫朱诚,是个河南道宋州午沟里的穷酸教师,也许是因为本来就有两个儿子的朱诚对第三子朱温的出生并没有多大的欣喜,也许是因为生下第三子之后原本就入不敷出的朱家生活更是艰难,不然讲道理,作为一个私塾老师,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儿子取名朱温,这名字近似于“猪瘟”,而且由于家里排名老三,时常被人称之为朱阿三(……)不管什么年代,叫这两个名字的给人第一印象就不太好,何况朱温的两个大哥,朱全昱、朱存,不管寓意还是读法都比朱温顺耳的多。
2.童年如“猪瘟”,常人远避之。 朱温的童年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悲惨。出生没多久,他的父亲就死了,朱温母亲只好带着三个儿子辗转他乡,最后在隔壁萧县的地主刘崇家做了个长期贫佃户,其实就是长期包吃住的免费劳动力。
而从小缺失父爱、又常年寄人篱下的朱温开始走上了一条不良青年的发展道路,从小不爱读书,仗着自己力气稍微大一点专门惹是生非,今天偷只鸡,明天偷看村头小寡妇洗澡,反正只要不是正经事他都干(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街里乡亲自然没人愿意和他耍在一块,大家也经常拿他的名字嘲笑他,远远看见朱温,大家像躲“猪瘟”一样躲着他。朱温惹出了事,大家便告状到刘崇家,刘崇拿出藤杖家法处置,如此几次,屁股被抽疼了的朱温恶性循环、变本加厉,到青年时期,俨然萧县乡村一霸。全村人除了朱家自己人,也只有刘家老母对他稍加关爱,刘老母眼睛何其毒辣,一眼认定朱温日后必成大器,还经常对刘家人说,朱温这小子不是普通人啊,日后有大作为,你们要好好对待他(朱三非常人也,汝辈当善待之)。
3.赐名为“全忠”,对谁都不忠。朱温最为讽刺的名字便是唐僖宗赐给朱温的名字朱全忠,乾符二年(882年),当被困在蜀中的唐僖宗听到朱温归降朝廷之时,那可把他高兴坏了,直接大声喊道,这是老天爷赐给老子的礼物啊,哈哈哈哈!(览表而喜曰:“是天赐予也!”)为表对朱温同志弃暗投明的高度重视,唐僖宗更是赐名全忠。从此,进入仕途的朱温改头换面,他现在的头衔是大唐王朝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朱全忠。
要知道,朱温出道于黄巢起义,就是那位杀人八百万、将俘虏用舂磨砦捣碎制成人肉饼干的唐末大魔王,当然更多的人知道黄巢可能因为他的那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但不管怎么说,对于当时社会来说,朱温跟着黄巢,就是乱臣贼子,大唐正统王朝的反革命分子。当年朱温作为小流氓在萧县乡村实在混不下去了,就和哥哥朱存投奔了刚刚举义旗的黄巢部队,因为朱温力气奇大,从小队长一路做起,扶摇直上,成了黄巢的心腹爱将,在黄巢攻入长安城称帝为大齐皇帝之后,朱温更是领着兵马为黄巢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但是当黄巢攻陷皇宫之后,逐渐沉迷女色,作风开始糜烂,起义军其他将领也深陷纸醉金迷,战斗力急剧下滑。皇朝称帝后没几个月,朱温正巧和带着十几万兵马前来勤王的王重荣对峙于同州,看黄巢不像是什么开基立业的宏远之君,又分析了自己与王重荣一战非常可能全军覆没,干脆心一横,斩杀黄巢的监军严实,投降王重荣,归顺唐王朝,这是朱温的第一次反骨,于是出现了唐僖宗喜笑颜开道朱温是上天赐给他的情景。但是如果唐僖宗知道25年之后,朱温会再次反骨,成为大唐王朝的掘墓人,亲手断送唐王朝,我相信唐僖宗那个时候应该是哭,而不是笑。
天祐四年(907年),在唐僖宗李儇死后19年,大唐王朝的“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看这头衔,讽刺)、太尉、兼中书令、宣武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梁王朱全忠先生经过数十年的兼并攻略,成为了最大的节度使。在朝野中朱全忠更是一手遮天,先是强行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僭杀唐昭宗,又一脚踢开他一手扶植的唐哀帝李柷,逼其禅位,代唐立梁,改元开平,建立大梁王朝,延绵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国祚至此戛然而止。
也许朱全忠同志在登大及的那一刻,面对殿下的群臣,会回想起25年前听到唐僖宗赐名全忠时那个遥远的下午。当年的兴奋变成如今的得意,你赐我全忠,我就是对谁都不忠。
3.称帝改朱晃,最后被日光。代唐立梁,称帝之后的朱温觉得朱全忠这名字叫着有那么一丝嘲讽自己的滋味,越叫越不对,于是决定还是给自己改个名吧,查了半天词典,最后改名晃,于是后世史书都变成了如下记载,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姓朱氏,讳晃。
称帝之后的朱温应该突然发现了一点,那就是当年错怪了黄巢,当年黄巢攻破唐朝皇宫后开始沉迷后宫,如今朱温也发现原来不是黄巢老大哥的抵抗力和志向不行,而是这皇宫太特么有诱惑力了。
朱温比起黄巢,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朱温不仅沉迷后宫,而且还有个特殊癖好,喜欢玩自己儿子的老婆,没有看错,朱温他把儿子们分封到各地为王,然后把他们的老婆收归后宫供自己享乐,朱温儿子们面对父亲这种乱伦行为非但不羞愧,反而以今天老爹睡了自己的老婆为荣。换句话说,朱温的儿子们每天都头上都戴着一顶原谅帽笑呵呵,而且分发这顶帽子的竟是自己的老爹,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朱温睡儿媳睡多了,感觉身体被掏空,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于是决定将接班人的议程提了上来,鉴于自己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每晚服务态度优良、技术精湛,于是在乾化二年(912年)的某一天,对睡在身边的儿媳王氏说,看你每晚这么辛苦,我决定了,将皇位给你老公,郢王朱友文。这本是一件极少数人知道的机密事,谁知道王氏是个大嘴巴,第二天,全京城都知道郢王朱友文将即位。
这下子他的亲生儿子朱友珪不干了,明明我才是你亲儿子,你给我戴了这么久绿帽我都忍了,现在竟然要把皇位给个外人,这个我绝对忍不了,于是心一横,脚一跺,反了。反正也是等不到皇位了,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说不定还有一线希望。那年的七月十八日,朱友珪联络了左龙虎军统军韩勍,率领着自家军队开进了皇宫,誓言诛杀自己的老爸(中夜斩关入)。
朱友珪亲手弑父他还做不到,于是把杀爹这个任务,分配给了自己的司机马车夫冯廷谔,老冯操着刀跑进了朱温的寝宫,正准备享受儿媳服务的朱温慌不择路,在自己的寝宫里被冯廷谔追了好几圈,最后由于体力不支倒在床上,被老冯一刀刺下,当场呜呼,被自己的儿子朱友珪裹了一席毛毡草草埋在了寝宫里,一代枭雄就这样死在了一个马车夫手下,可悲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