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朋友说,每天被各种情绪交织着,刺激着、打压着,感觉自己要崩溃了。
工作上,最近经济环境不算好,公司业务量减少了不少,相对应的奖金也减少了,甚至公司都传出了要减员的小道消息;
生活上,和她老公的关系也有点针锋相对。朋友觉得自己工作也非常辛苦,回到家希望她老公能多上上心,不要回到家就当“大爷”。但是她老公总是一句话“谁爱干谁干”,直接把朋友怼的心脏病都要犯了。
孩子呢,幼儿园大班了,每天回到家就需要背国学,识字,算数,辅导孩子写作业,即便家中常备速效救心丸也无济于事。
每天各种焦虑,生气,沮丧,愤怒,丧的小情绪,排山倒海的向自己扑面而来,无处可逃,无处藏身。
朋友说的,我感同身受。
有的时候,感觉人生做了一场梦,中间好多年就像是白过了,怎么自己就成了孩子妈了?
养育孩子,努力工作,赚钱养家等等,各种的关键词就这样压在了自己这个薄薄的小肩膀上。
对于成年人来说,哪个不是在咬着牙前进呢。
即便生活给了自己无数个坑,如果我就势在那个坑里倒下,睡着了,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咱们无非就是不甘心与那个坑,所以才不断地努力、奋进么。
朋友说,奋进,努力,加油,这些鸡汤词,我是真的不想听了,这些词对我的人生来说,就是短暂性的兴奋剂,我需要更加长久的、持续的、有效的灵丹妙药。
我说:那还是找自己吧。
我常说的育儿就是育己,同理,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与自己过往的经历、自己的思维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找到真实的自我,理解那个被各种外壳紧紧包裹的自我,爱惜它,疼爱它,给它温暖,生活才能真正的明亮起来。
“找自己”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读书,在《你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里,我非常快速、准确地找到了我们情绪为何总是偏激,生活为什么总是颓废、丧、低落。
可以说,是一本非常不错的灵丹妙药了,可以解除朋友的一些情绪问题。
二
一天24小时,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即便是在睡觉的时候,也会做一、两个梦;
大脑各种的胡思乱想,会导致自己的内心安静不下来,上一秒可能还稳如泰山,下一秒就怒发冲冠了。
情绪比较温和的时候,对生活可能影响不大;
但是不知道哪里触发了情绪的引爆点,火山喷发,一点就爆了。
结果,就不是我们自己能控制的了,往往事后,我们会惊醒,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为什么没有冷静一下?我为什么要那样处理问题?
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放在孩子身上也同样如此,展展现在刚刚两岁三个月,正处于“情绪小恶魔”的阶段,
上一秒还喜笑颜开,下一秒就可能因为一个小玩具,一个不如意就哼哼唧唧。
如果我们大人,觉得这不算什么问题,那势必就会错过非常好的情绪引导的机会。
三
我始终认为人不是天生就有坏情绪的,最大的原因还在于小时候是否得到了关于情绪方面正确的引导。
在《你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里,作者阿尔伯特 埃利斯给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诱因ABC公式。
A:代表了日常遇见的具体的人或者事情,除了重大的特殊事件之外,A经常就是那些咱们嘴里经常说的“烦人的小事”。
比如朋友嘴里所说的和她老公最近的针锋相对,工作上业务量下滑等事件。
C:代表在A的情形下,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感觉和我们的行动。
B:代表了我们对A也就是具体发生的人或者事做出的思考、判断。
逻辑理解:
不是A这件事情的发生一定会发生C的结果,也就是说A本身不会导致C,而是B导致了C,A只是诱因而已。
换句话说就是:
我们平时现实中,总以为是这一件件的小事,导致了我们的情绪崩溃,沮丧、难受、气得发疯、紧张、挫败、无精打采、一蹶不振等,
其实不是,我们的情绪完全可以不这么丧,
最主要的原因在B这里,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出现了问题;是我们错误的思维模式,导致情绪出现崩溃,反应出现过激。
比如我吧,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错误的思维模式,
“万一我写的观点不对,引起了人们的口诛笔伐,怎么办,我这玻璃心可怎么受得了”
“我应该也能写好文章,我都是成年人了,心理也不弱,没事,不用害怕”
“嗨,多大的事呀,不就是写篇文章吗,写的不好反正又没人看”
我的情绪,一会儿害怕,一会儿自责,一会又觉得自己很牛、无所谓,想不焦虑,不紧张都难。
了解了原因,下面就要找具体的解决办法了。
四
那我们该如何调节过激的情绪,让它们回归正位呢?
埃利斯老师给出了他的解决办法:
步骤1:反思自己的C,也就是反思此时此刻为什么我的情绪会如此的过激,如此的失落,焦躁,内疚,抑郁,嫉妒,挫败等。
这个就是咱们通常所说的觉悟吧,如果连最基本的反思都没有,何谈更深一步的探讨呢。
步骤2:认真审视自己的B是怎么把自己给弄成了C这个样子的。
俗话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同理,没有毫无来由的人来疯,一切都是有根源可寻的。
在自己情绪低到谷底,情绪崩溃的边缘,好好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导致此时情绪崩溃的。
步骤3:自问,如何反击和对抗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方式?
试着问自己,“我被拒绝、失败、没找到办法就那么糟糕、可怕、恐怖吗?”
“其实一切没有那么糟,都是和自己的心理有关”
步骤4:解决办法: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来替代非理性的思维?
用“我想要.......”"我喜欢........""如果.......就更好了”这种词语来替代。
五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尤其是在孩子越来越有独立自主意识之后,常常有一种无力感,总觉得对孩子的教育无从下手。
根源上可能像埃利斯老师所说,有时候,我们得接受孩子的行为就像个变态,我们不能被孩子的情绪牵着鼻子走。
就像展展现在对于“自我”有了非常强烈的意识,他的物权意识非常强烈,想要他“分享”有的时候极为困难。
可以按照埃利斯老师的流程来一遍:
步骤1:我的不理想的感觉和行为:
“这个孩子怎么这么小气,怎么这么不听话呢,我非得把玩具从他手里抢过来,非得让他学会分享不可”
“不分享就不分享吧,我也懒得管了,免得又得哭一顿,哭了我还得哄,好麻烦,算了”
步骤2:我有哪些非理性思考方式,使得我过分烦躁、生气、愧疚呢?
“我是不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呢,我竟然没办法让他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我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为了一个玩具,两个娃都能争起来,真的是没办法了”
“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他如果一直这么自私下去可怎么办呀”
步骤3:我如何反制和回击我的非理性思维模式?
“他是我的孩子,我对他最了解不过了,他不是一个自私的娃”
“只是现在这个年龄段,他有了自主意识,对于“物权”有了自我的了解方式,所以对于他自己的无论是玩具还是书本,都非常保护,也非常的爱惜,这是情理之中的。”
“我强迫他和其他小朋友分享,也许当下让我有了面子,可是也让他失去了安全感,他会觉得他的东西他自己没有能力保护,也没有得到妈妈的理解”
步骤4:我如何用更好的思维模式来替代非理性的思考模式呢?
“对于两岁多的娃,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转移他们现在的注意力,给他们当下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我不是一个没有办法的母亲,当下,我的处理方法也许会有些失当,不代表我会一直错误的处理下去”
“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还需要继续深入的学习,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等孩子情绪平复一下,可以问一下孩子对于这个玩具的感受。”
六
想借用埃利斯老师的话,所谓我们的情绪总是被他人左右,最根本的不是人和事在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而是我们的思想和理念。
每个人都有情绪,适当的低落、激动、害怕、紧张、悲伤都是可以的,但是任何事都有个度。
生活实属不易,不要在被各种情绪牵制着我们的人生了。
真正的了解它们的存在,接纳,包容,改变自己心境的同时,也能带给自己的家庭、工作、孩子更好的陪伴和教育,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