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幸福有两种,一种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种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几年之前,笔者观察过周边的朋友,少有人很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对于不想要的事情却异常清晰明确,但却又极少有改变的行动。
现在发现周围的朋友,包括网络世界中的人,这种状态正在发生悄悄的改变。难道真的是生活的越久,想过那种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想法就越强烈,为什么呢?有什么科学的解释吗?
做了很多年程序开发朋友Perry跟我说过,在IOS开发方面我很难做到Jhson那样的状态,于是转行了做了他一直在准备中的项目管理岗。
小红书上一个在北京工作的白领,终于为心中规划已久的想法付诸行动,一人一狗一辆越野车,在最冷的时候开启了开往新疆的独自自驾探索旅行。
抖音上一位大妈,过了大半辈子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那一刻她放下了妻子,母亲,他大姨等等身份,一个人开启了全国的旅行,那是一段只想做自己的旅行,开车走在几个小时看不见人烟的山路上里,她没有感到一丝丝的害怕、无聊,相反,她的内心无比的宁静、自由和自在。
所以,我就在想,为什么对于内心真正的热爱大家变得越来越勇敢了呢?
奠定现代统计学摩天大厦的核心基石之一:大数定律,讲的是n个随机变量平均值的稳定性问题,当重复N趋向无穷大时,样本均值收敛到总体均值(期望)。也就是说当你选取的样本量越多,样本的均值就越能趋近于总体均值。如果用图像表达的话就类似于如下这张图。
这里的期望就是我们的热爱,就是我们的梦想,就是我们想过的生活。
所以如果横轴是时间,也就是说一个人经历的时间越长,一个人就会越趋近于他的内心世界,或者说更加趋近于他的期望,这个趋近的过程是如此的天然,那么的不可逆。
如果这个过程被阻拦,或者长期阻拦的话,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面对不喜欢的工作总是提不起劲头,疲累感伴随着每一个下班后的地铁全程,也做不出成绩。
比如不知道自己上一次真正的开心是在什么时候。
比如不知道该做什么,然后成为了手机的奴隶。
...
所以大数定律告诉我们,你经历的时间越久,你就越来越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许会有人说我都工作3年了、我都30了、我都40了,我还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怎么办?
也许你可以试下反向思维,对于不喜欢的事情,大多数人可能就有很多话要说。对于不喜欢的事情的远离就是对喜欢的事情的趋近,但是真正的付诸行动,是需要勇气的,可能还有很大的风险。但,如果不积极的寻求改变,就是在对抗规律,就是在对抗自己内心世界的秩序。
所以勇敢的追逐自己的内心,你收获的将是无比的开心和无价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