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终于把借来的两本书看完了。看完三毛的时候其实就想写一写读书笔记,但又想看看看完蒙田会不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所以就等两本书都看完再写。
其实真的挺凑巧的,刚好在有疫情发生的这段时间阅读,更能静下心来阅读,感觉也挺适合现阶段打发时间的。
然后我发现我在阅读这两本书的时候,更能引起我关注和停下思考的总的来说关乎这几个方面:家庭、教育,友情,自我以及如何面对生活。
【 亲爱的三毛 】
▇ 家庭、教育
其实这两年关注这个真的挺多的,虽然可能我自身的家庭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有个让人头疼的弟弟,也无意间去关注很多怎样去沟通的方法,也会让自己考虑到现在自己跟父母,如果有一天自己为人父母,我能做好这个角色吗?前段时间网上说奇葩说“关于父母应否在小孩成年前离婚”和刚开始关于疫情防控劝说父母戴口罩怎么都劝不动的问题,我们整天觉得跟父母很难沟通,父母不理解我们的问题,父母年纪越来越大,有一天我们的角色可能会互换你有意识到吗等等,也许下面的话语,会引导我们更好的思考。
▲凡事禀报父母,凡事开诚布公,若有不能一致的想法而我又自认为为对得起良知时,甚而勇于在良好的态度和口气下向父母辩论,讲解,请求认同。我不隐瞒,不欺骗,不将自己的想法藏在心里,都有助于父母和自己之间的认识。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可是子女在家庭中被不被误解,与个人的变现也是有关的。
▲有时,家庭的矛盾,问题的产生,不是刻意的行为,而是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因为有了时代的变化,双方不知适时调整而造成的结果。
▲一个问题的出现,解决的方法,不该是怨天尤人地去怪罪对方,甚至自责,而是冷静地去理出问题症结的所在,尽可能在个性上,思想上,行为及语言上,慢慢地改进,取得彼此的谅解。
▲学问之道,在于人格的建立,生命的领悟,凡事广涵的体认,而不是做一架“念书机器”。
▇ 友情
友情更多可能是让我对“朋友”这个词有更深,更广的理解吧。也可能会放下一些执念。
▲交友就是交友,这两个字最重要的是因为交往而带来的身心舒畅和健康,还有随缘而得的友谊,这份友谊的有,或者没有,都不是交友最重要的目标。
▲“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如住在小河边,每日起居中听见水中白鹅戏绿波,感到内心欢悦,但不必每一分钟都跑到门口去老看那条河,因为河总是在的。
▲朋友的聚散离合,往往与时间,空间都有很大的关系,当一个人的大环境改变了的时候,内心也是会有变化的。老友重逢,如果硬要对方承诺小学同窗时说的种种痴话,而以好朋友的身份向对方索取这份友情的承诺,在处事上便不免流于幼稚和天真,因为时空变了,怨不得他人无力。
▇ 自我
有时候会想,怎样才更清楚,了解自己,而又怎样坚守自我呢?
▲你并没有被弃,没有人在世界上能够“弃”你,除非你自暴自弃,因为我们是属于自己的,并不属于他人。
▲依靠他人带给自己快乐是很不稳当的人生态度,快乐的源泉来自每一个人的内心,如果你心中不快乐,他人是无法使你脱出困境的。
▲一个人的日子,也可以活得有光有热有信心,最重要的是,我们也并不是一个失爱的人。
▲我们如今是什么,大半是潜意识中所要的。我们而今不是什么,绝对是潜意识中所不取的。不怨天,不尤人,自得其乐最是好命。
▇ 如何面对生活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问题,我们总需要一些点醒我们的话语,或信条或鸡汤为自己打鸡血,能更积极,从容的面对。
▲人生最可贵的事情便是少年的迷茫,因为迷茫代表思考,不要再受限于迷茫的假象。
▲西班牙有一句谚语:“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
▲最深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美与和谐,这份快乐,乍一看也许平淡无奇,事实上它深远而悠长,生命的享受就在其中。
▲在这世界上,没有人能单独地消失,除非记得他的人,全部一同死去,不然那人不会就这么不存在了。在我们有生之年,即使失去了心爱的人,如果我们一日不死,那人就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共存,直到我们又走了,又会有其他爱我们的人,把我们保持在怀念中,这么一种“不息的循环”,的确运行在我们生活和思想里。
▲挫败使人苦痛,却很少有人利用挫败的经验修补自己的生命,这份苦痛,就白白地付出了。
▲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
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同样的也换位思考一下自己)
▲今日的事情,尽心,尽意,尽力去做了,无论成绩如何,都应该高高兴兴地上床恬睡。
▲试试看,每天吃一颗糖,然后告诉自己——今天的日子,果然又是甜的。
【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
而“阅读蒙田”更多的是从具体的生活中提炼生活哲学,更好的运用到生活。而其实这是一本人物传记类书籍。作者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出蒙田对于“如何生活”的见解,同时让读者更能理解蒙田创作背后的大环境以及对后人的影响。通过这本传记,对蒙田这个人更有兴趣;对《随笔集》更有兴趣了。历史学家西奥多·泽尔丁曾说,与人分享自己每日的成长历程,是在这个世界建立信任与合作的最佳方式,是用真实与活生生的个体形象来取代国家、民族的刻板印象。
▲蒙田建议,父母与老师应该温和地教育孩子,让他们拼接自己的好奇心来认识世界,并且借由旅行、对话与经验来开阔孩子的视野。
学习不一定需要书籍,想学习跳舞就去跳舞,想学习弹奏鲁特琴就去弹奏鲁特琴。思考也是一样,生活更是如此。
▲不管学习什么,都必须:“和缓而自由,无须过于严谨拘束。”
▲当徒弟问师父:“什么是顿悟”时,师父会重重地在徒弟头上敲一棍。顿悟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学习东西,借由亲身体验的方式来获得。
▇ 自我
▲“专注”是所有诀窍的根本,它要求倾听内在世界,因此能看清外在世界。
▲即世上没有天堂,没有想象中的末日,也没有完美的幻想,这些都比不上真实世界里最微小的个人重要。
▲一个人只有被逼到如此极端的程度时才会发现蒙田的真正价值,此时已无任何事物值得保护,只剩下赤裸裸的“我”:人最单纯的存在。
▇ 如何面对生活
▲不要企求每件事都称心如意,而要希望该发生的事情能够发生,那么你的人生便会充满平静。
▲想象失去可以神奇地让你重新感受这些事物的可贵。这种做法跟想象死亡一样;假装自己“现在”失去了某件东西,你会马上感受到这件东西的价值。
▲生活本身就是目标,生活本身就是目的。
▲天底下最美好与最合乎道理的事,就是良好而透彻地扮演“人”这个角色;天底下最难获得的知识,就是如何好好地生活,以及如何顺乎自然地生活;最野蛮的病症,则莫过于轻视自己的存在。
▲即使是哲学,在运用到真实人生时,也需要“调整浓淡”。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强调某些事或淡化某些事。
▲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总是发生在你未能如愿以偿之时。
最后,希望读书笔记可以坚持,还有一天就复工,希望一切慢慢回到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