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考一下,你有没有一个写文章时可供征引阐发的丰沛资源库?如果有,是什么,资质体现在哪里?如果没有,你是否有意愿发展出这样的一个资源库?打算在哪方面着手?
我目前并没有一个丰沛的资源库可供征引,这也是写文章经常觉得笔力不济的原因。毕竟抒情感叹撑不起整篇文章。
打算从“批判地继承发展中国文化”着手发展自己的资源库。听起来似乎有些陈词滥调。自己的专业是中文,上学时认真读过诸子百家、诗词小说,系统学习过古典文献研究的方法,同时在学习西方文艺理论时粗浅涉猎过一些西方哲学,这两个方向我都非常感兴趣,也常常感到两种方向的拉扯,比如在大家统一地以高鼻梁深眼窝前凸后翘为审美的时候,我有点为大家对含蓄、平面的东方美的贬损而感到可惜;比如在看到《末代皇帝》和鲁迅杂文时,对他们一针见血指出的东方民族的精神昏沉而后怕、警醒。现在缺的是对读过的古籍的总结和对西方哲学系列的深入,为此还得下一番功夫,多读、勤做笔记,更重要的是多思考。
我的这个资源库计划是不是过于庞大?期待老师的修正。
2.思考一下自己平常关注的作者中,哪一位的写作有体式创新的价值,略作介绍和分析。
关于体式上的创新,我想举的例子是《动物农场》。
《动物农场》的主角是一群动物,它以动物个性对应人类品性,荒诞而准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运作模式。驯服的绵羊、作为打手的狗、爱嚼舌的鸟、不知疲倦工作的马,还有聪明冷酷的猪……高度浓缩的形象,让你在看故事时,很容易就能看清自己在“自己的动物农场”中处于食物链的什么位置,自己的朋友同事,谁是马,谁是猪,谁又是羊,从而给人以深刻的震撼与思考。
王小波的一系列唐人小说,也有这方面的写法。写的是历史人物故事,实则展现现代人乃至人类,永恒的生存困境。如李靖带着红拂逃出长安城,仿佛就是世界上最后两个有血肉的人为自由不被戕害而进行的突围。许多反人性的制度、现状,非假托寓言不足以让人识破。
(这题答得很艰难,我很想在现在活跃的作者中,找出有体式创新价值的文章,但最终都觉得还差点意思,所以就选了两个已故作者的例子。)
学员ID: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