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港台巨星席卷大陆,继而韩流风靡,然后是?好吧,一直不太关注娱乐圈的事情,罗列不出来了。记得小时候,新闻里时不时的爆出小姑凉为了追星挥霍尽父母的积蓄;听闻偶像婚讯而不惜用跳楼以阻挠偶像结婚。当时很不能理解这种自残的极端行径到底为何,也有人问过我你的偶像是谁啊?年少的小兔,坚定不移的回答:“我!”,好吧,从那时起懵懵懂懂的我就沾沾自喜的标榜自己是个自恋的娃。随着阅历的增加,逐渐发现“自恋”这个词中包含的淡淡的否定。一本《那么骄傲,那么孤独》彻底让我明白了,原来“自恋者”一词的沉重代价。
《那么骄傲,那么孤独》是由加州大学心理学博士Joseph Burgo完成的一本关于自我认知的心理学科普类读物,是《纽约时报》推荐的自我认知心理指南,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感受到心理学那种高高在上,干涩乏味,而是觉得可亲可感,豆瓣上将它比作美国的《巨婴国》。书中用的例子典型而又十分普遍,阅读过程中,总有一种被扒光的赤裸感,另外小兔认为这本书适合慢慢看,仔细思索书中案例的来龙去脉,为日后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做好积累。
自恋的原因——逃避羞耻感
自恋者在心理学上的名字叫做“自恋人格障碍”。《那么骄傲,那么孤独》这本书通过分析Joseph Burgo心理治疗中遇到的各种类型的自恋者,分析出其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归纳整理,为大家展示出来,进而帮助大家识别,并有针对性的应对,避免受其所害。
作者认为自恋者时常出现的暴怒和焦虑主要是源于其内心深处的羞耻感,他们想要通过伤害性或者诱惑性行为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从而掩饰内心的羞耻感。《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倡导大家将自恋当做一种自恋者的病痛来对待,而不是无休止的谴责。探究自恋者的成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其童年时受到的各种不良待遇,在其幼小的心灵中埋下阴影,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畸化成为现在的样子。
读完全书后,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自恋者大多都是极度的自卑者,我们身上都多多少少表现出各种自恋者的行为方式,只是程度较轻,不易辨识罢了。
自恋的类型
以前觉得自恋者这就是一些对于自己什么认同,并且认为自己是最好的那一类认,读了 《那么骄傲,那么孤独》一书后才知道,原来自恋有这么多种表现形式,有这么多种心里独白。其中小兔觉得其中欺凌型、引诱型和全知型自恋者在我身边和自己身上出现的频率最高。以上三种中引诱型自恋者不太好理解,他们的具体表现是不停的满足你,让你觉得你是最重要的,然后利用你,大多数政客都有这种倾向。作者实美国作家,他的欺凌型案例是关于美国校园霸凌事假的、引诱型案例是关于政客和两性关系的,而全知型案例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烧包”的故事。具体的案例内容可能是因为作者时候笔述所以很多都显得特征突出,故事性没有原理性那么显著,所以在此不做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详阅,或者参阅小兔的思维导图,需要的朋友可以在评论中留下邮箱。
自恋的应对
自恋的种类有很多,具体不过总结起来都是大多都是成长过程受到过一些伤害或者未能受到父母的一些正确引导。总之,原因有千千万,结果只有一个,要么自恋的你一直孤独,要么自恋的他伤害了想要接近的你。既然,自恋如此的百害而无一利,那么我们平时该如何应对呢?
1、给他面子、安抚他
欺凌型自恋者的成因大多是因为他们弱小时受到过类似的虐待性行为,导致他们内心对于这种感受的惧怕与回避。当他们逐步掌握一些力量时,他们便想要用同样的方式挽回当年因为弱小而损失的颜面与尊严,这种现象在中小学和职场中最为频繁。其实,大多数欺凌者并不是想要你如何如何,他们只是想让自己觉得自己强大了,不再被小觑了。既然知晓了他们的需求,所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给他们面子,安抚他们,这是应对的最小代价处理方法。
2、不要自欺欺人
面对引诱型自恋者时,你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自欺欺人,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不要被对方的糖衣炮弹所打倒。当然,像小兔这般内心深处渴求别人关注而不可得的娃最容易陷入这种全套,因为他提供给你了你的核心需求。多说无益,人贵自知。
3、不要和他们争输赢
全知型自恋者最大的乐趣就在于他说了件事,别人都不知道,然后他就能够通过给你讲述构建心理优越感,从而在现实中压制他人。小兔就或多或少有这种倾向,看完这段相关描述,脸上烧了好久,差点就成烤兔头了。作为这种患者,小兔觉得这就是种努力型人来疯,没人理了,也就不折腾了。所以,遇到好为人师的全知型自恋者,不要和他们争输赢,把他们当空气,臊着他们。
4、走为上
倘若上面三种方法都不奏效,那么还剩最后一招,“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当避则避,人贱自有天收。嘿嘿。
另外本书记载了很多名人的奇闻异事,有兴趣的人可以好好看看
书中人物的自恋行为都多少映射到我们每个人身上,醒醒吧,我们都是自恋者,快点走出来,避免伤人,避免自伤。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