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偶然看到《富爸爸,穷爸爸》系列的理财扫盲书,热血沸腾。在这之前的二十几年,我的理财教育几乎空白。2015年暑假,我报名上了长投学堂的理财入门课,学了护城河之类的一些牛逼闪闪的价值投资概念,还用很多股票价值计算的复杂公式来算一个苹果树公司值不值钱。学完以后我一鼓作气报名了一个进阶的课程,甩进去七八百块钱,然鹅,我高估了自己的学习热情。那时候的知识付费领域还不如现在这么发达和友好,我的进阶课只学了一两课,就躺在电脑里面一直躺到了过期。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不知道哪个有名的人说过,永远不要涉足你不懂的领域。这句话我记住了。大概是我在心里依然觉得自己有大片的盲区,所以没有在证券公司开户,也就没有进军股市了。这让我错过了2015一波牛市的机会。在大妈们都在纷纷入市的2015年,我相亲认识了一个男的,他也跟我一样刚刚工作一两年,说到股市,他眉毛上扬。大概是他把所有攒的钱都投进股市的激进做法让我在心里默默为他打了个叉,心说,风险太高,快跑。果然,很快就来了个熊市。不知道这位兄台后来怎么样了,那个暑假我从北京参加完一轮行业大会,就跟他结束了联系。
2016年,我的钱依旧在余额宝、富钱包之类的“宝宝”里面躺着,唯一的长进是增加了陆金所和宜人贷的P2P,为了减少风险,不敢多放。这一年我在花钱的道路上根本停不下来,买车,买家具,准备结婚的一切。好几次觉得之前的积蓄要打水漂了,神奇的是等到年底的时候,我一算账,居然比之前攒到了更多的钱。
每一个暑假都是我跟钱好好打交道的时候。今年,我用比之前长投课低得多得多的钱,在微信上买了一个永久有效的“听简七说理财,给小白的极简理财课”,忽然像开了窍一样,知道自己在跟金钱做什么样的互动了。我重新理解了货币基金、P2P,还有分散投资的概念,更棒的是,对之前一窍不通的保险、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都有了更加深远的理解。虽然股票还不敢买,但指数型基金已经开始上手了。我从一个防御型的保守理财者,慢慢向进攻型的积极投资者转变,并且心中不慌,脑中不乱。因为懂了,所以敢迈出这一步。
接下来大概会进入很漫长的自我财务教育中去了。很幸运,在我启蒙的道路上,遇到过罗伯特清崎,长投和简七。接下来,就要在时间的复利中去实现财务自由的梦想了!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