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培训的第二周要去南京游学,我兴奋不已。南京,作为南方发达城市,教育的先进早有耳闻,这次,能和诸位优秀的同行亲身领略一下先进的理念,实在是一大幸事!
到了南京,才知道,这里,到处都是故事。
中山陵,庄重、风雅,它不是很大,却有着历史文化的厚重沉淀;雨花台,见证了无数先驱者的信仰;灵谷寺,不知道安葬了多少忠贞烈士……
南京,到处都是文化。
在这里,你可以细嗅夫子庙浓厚的文化气息,亦可以走进秦淮河畔的乌衣巷,虽不见王谢堂前燕,却可以假想曲水流觞的雅兴;在这里,你可以触摸精致的汉白玉石,亦可以观赏有学院风格的建筑,在这里,你可以赞叹河面美丽的倒影……商业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相互碰撞产生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夫子庙文化。
这座丰盈厚重却又多灾多难的城市,曾经饱受创伤,如今,它飞速发展着,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南京,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有让我们艳羡不已的理由。学校面积很大,建筑典雅,园林风格,一草一木都散发着文化气息。中小学都是小班教学,功能室齐全,课程丰富,似乎给了每个孩子成才的可能。
我们研学的第一站是南京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虽然在苏州见过比它高大上好几倍的学校,但初入校园时,依然被它开阔的、绿意盎然的园林式的校园景观所震撼,石刻的“种子精神,泥土情怀”的校训赫然映入眼帘,一刹那地,我似乎知道了什么叫“文化”。
顾贤芳老师的《湖心亭看雪》立足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跳出文本最终又回到文本,给了学生学习的支架和抓手,让学生在读中悟,学中思;华晓隽老师稳重大气的教风,清晰明确的目标,化繁为简的内容,简洁凝练的语言,巧妙地将时政引入课堂,令课堂轻松活跃又扎实高效,彰显了新时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思维。
第二天到东庐中学听课,因为是农村中学,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两位老师教法贴近我们平时的教法,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朴素如家常课,两相比较,这就叫“因材施教”吧。
南京,实在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它,因厚重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