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如果没什么意外,也就是由几个重要事件决定,读书积累知识经验、工作(包括家庭主妇)创造价值、生子延续生命、保持健康丰富物质精神生活。
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会对现有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那些在关键时刻拉我们一把的人更是贵人,在此我深表感激。
重要事件一:从初中起父母就送我去半封闭学校读书,当时学费也算是挺高的,但父母在教育上还是舍得花钱的。这种学校实行类似军事化管理,跑操、早读、吃饭、上课、晚自习、睡觉都有时间安排,还要检查卫生,检查晚上是否有偷偷说话的。我们那一届是学校的第三届招生,共有三个班,三个班的班主任风格不同,但都非常认真负责,现在想想那些老师也真是辛苦,早上要监督跑步,晚上要轻手轻脚贴到门口听有没有不睡觉说话的。好多老师记不清名字了,但仍能想起他们的样子。我属于自制力差的人,当时的这种环境确实帮我把人生中的这段黄金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时至今日回想起来,那样的规则能坚持下来,最终也如愿考取了重点高中,为什么如今反而那么多借口不能坚持早起,对待工作也不能像学习那样投入时间,我想大多是心理在做怪,变得倦怠的缘故。
重要事件二:高中分科时犹豫了学理学文,因为我属于偏科不明显,也没有哪科特别出色的,最终随大流原来理科,我喜欢做简单一点的题,这一点可以从会考看出,高中会考是比较基础的考试,我当时除两科为B,其余科目全部为A,当时我们班只有两个人是这样的成绩。说是有一个名额可以高考加10分,还在班内进行了投票,我相比可能人缘好点当选,但高考成绩出来后,我即便加上那10分还是要比三本线差几分,而另外一个同学考的很好,自然得但10分的加分机会稳稳当当上了南开。由于我坚决不复读,家里人又帮着打听这个分数适合上哪所学校,最后上了一个211的三本,说是以后容易考本校研究生。
其实关于上学家里人一直没有给我压力,上到哪供到哪,可我还是内疚的很,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是不够努力,总是为了应付考试多做题练习,好多知识点都没有吃透。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年能多了解了解那些高校信息,或有机会去实际院校转转,多思考思考专业的问题,有一个更具体的目标,沉住气再复读一年,也许是一件好事。我觉得自己是慢热型的人,可总着急把事情做完,就很矛盾了。都说高考那会应该是一个人知识储备量最大的时候,但经过高考,我感觉还是打击挺大的,我唯一在考试上还存在的那点自信也被剥离得体无完肤。
说来也巧,那个上南开的同学从没有商量过,居然学了接近的专业,如今都在一个集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