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事件
“妈妈快看,我的玉米发芽了!”五岁的女儿跑进房间边兴奋地说着,边拉着我的手往阳台走。
果然光秃秃的花盆里出现了一株绿色的小苗,在一片黑色的土壤中显得那么弱小。但那抹生命的绿色正如女儿眼中的欣喜和兴奋一样,是希望和幸福的象征。
”等周末爸爸回来,让他看看你的玉米苗苗!“我提议道,“好的!”女儿坚定而响亮的回答道。
我能体会到她如释重负的轻松愉悦的感觉。也意识到自己的粗心大意,没有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
而这得从一个星期前说起。
那天傍晚我下班刚回到家,女儿就迎上来说:”妈妈我像哈利一样,种了阿乐发的玉米。“
到了阳台呈现在我眼前的却是光秃秃的花盘,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才依稀辨认出那白色的点点是露在外面的玉米粒的一截。
”那草莓呢?“我立刻有种不好的预感,意识到花盘之前种植的草莓的可能已经遭遇不测了。
”被她拔了。“奶奶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想。”她问我要了几颗玉米说要种玉米,我以为她说着玩的,没想到,我一转身她就把草莓拔了,问都没问......“奶奶唠叨着,一是觉得那一株草莓可惜了,二是对小姑娘麻利手脚的感慨,三是觉得小姑娘主意太大了。
其实对于孩子的行为我是理解的。在一起看《忙忙碌碌镇》绘本的时候,小姑娘不止一次表示她也想要种玉米,我也一直鼓励她的想法,只是苦于没有办法让她真正地实践起来。而种玉米的愿望一直留在她的心中。
今年早些时候我们买了一盘能结果实的草莓的盆栽,在吃完了仅有的三颗草莓后。小朋友就开始询问我能不能改种其他的。终于一次在我听说了草莓作为草本植物可能明年结果效果不好后,我答应她过段时间把草莓拔了,到时候改种其他的种子。
只是没想到孩子是如此的认真,且执行力是如此之强。在几次我的推脱下,她自己把种玉米的愿望实现了。
奶奶唠叨的时候,一旁的女儿一直没有说话,安静地呆着抚弄着自己的小玩具。当奶奶说完,忙其他去的时候。小姑娘又如往常一样开始缠着我念绘本,玩玩具,吃东西了。
第二天孩子的爸爸回到家,在知晓了女儿的行径后,纠正了我草莓第二年结果不好的误区后,继续扮演他一贯的诤友的角色。
”这样的玉米是发不了芽的,玉米只有晒干储存后才可能发芽。“他以权威的口吻说道。
小姑娘蔫蔫的,不发一言,只顾自己玩。这让我担心孩子爸爸的话对孩子信心的打击,同时又担心真如他所言最后发不了芽,同样影响孩子的信心。在心底更是责怪他这样的处理方式。
既然如此下,也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了,那就静等事情自然的结果了。
在我几乎已经将这件事置之脑后的时候,女儿突然告诉我玉米发芽了。
她的兴奋溢于言表。她的开心同样感染了我,我感动于她的坚持做自己有了好的结果。
更感慨整件事情自己的纠结和担心,和孩子的坚持、忍耐。
二、事件反思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名为《小马过河》,说的是一匹小马想要过河,他向小松鼠和牛伯伯打听河的情况以及过河的难度。小松鼠说河水深的淹死了它好几个伙伴,牛伯伯却告诉它河水很浅,很容易就过去了。最终践行后的小马发现河水既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也不像牛伯伯说的那样浅。这个的故事揭示的是:很多时候别人哪怕是权威的人给出的经验和建议,未必适合你,因为每个人感知这个世界都是基于自己的视角的,只有结合自身的情况,在践行后才能发现真正适合你的道路。关键就是要有勇气去实践,然后践行中纠偏。
五岁的女儿想要种玉米,也面临了和小马过河一样的境况。权威的爸爸否定了她的行为,节约的奶奶批评了她浪费的行为,温和的妈妈虽然没有批评反对,却也不能提供好的方法和建议。于是她利用现有的花盆资源,加上自己的知识(绘本上的例子),在奶奶刚好买了玉米的时候(时机),践行了自己的想法。虽然承受了奶奶的唠叨,爸爸的嘲笑,却最终发现原来玉米粒是可以长出玉米苗的事实。
这也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是想让孩子感受亲自种种子的快乐。而现实的一点困难,已经让我放弃了最初的设想。于是折衷的买了一盆草莓,让孩子感受草莓逐渐变红的过程,以及品尝草莓的味道。至于种玉米种子的事,儿童绘本上的故事只能感受下故事的美好,真正实现哪有那么容易呢,以后有机会去乡下再去种吧。而反观孩子,整件事情她的反应折射出来的品质,让我惊讶。
1.目标明确,哪怕中途感受了草莓的成长过程,也没有让她忘记她的初衷。
2.为了实现目标她时刻准备着。在草莓过季后,她就一直询问可否改种玉米。牢记着绘本中玉米种植的例子。
3.超强的执行力,找准机会马上践行。在奶奶买回来玉米后,立马践行。
4.勇敢应对事态的发展:事后,无论是面对奶奶的责怪唠叨,还是爸爸的嘲笑,都默默对待,接受事情发展自然带来的不好的一面。而最终事情出现的转机,几乎就是对她的褒奖了。
三、向孩子学习
这让我再一次意识到,作为父母的我们也需要向孩子学习。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诚然孩子比大人缺乏知识,但他们诚实、坦荡、率性,富有好奇心、感受性和想象力。这些与生俱来的天性和美好品质,却被我们遗失、丢弃在岁月的长河中,不再具备。当我们碌碌无为怅然若失的时候,面对竞争心有余而力不足,感到压力山大的时候,是否会回忆起曾经无所畏惧一往直前的自己,心无杂念对世界充满热爱的自己。那个孩提时候的自己。
就如周国平所说
“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
向孩子学习,就是回过头来重拾人性中那些最宝贵的东西,重新思考人生,重新构建自己的人格。
确切的说,向孩子学习就是为了自我更好的成长,而人格健全的更好的自己就是具备孩童时期那些美好品质的自己。
能善意的看待这个世界,能看到别人的好,能永远保持好奇心,心无旁骛的追求问题的答案,学习新的技能。凡事喜欢思考多问为什么,直抵问题的本质。坦荡率性的看待得失成败,这一秒的痛苦,下一秒烟消云散,因为太多美好值得去注意。没有时间停留在痛苦上。
是的我们现在极力修炼或想要提升的认知系统,原来曾经就具有。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孩子的思维和天性来应对复杂的成人世界,我们只是需要时时以孩子为镜子,提醒自己坚守那些美好的品质,不要迷失在人性的迷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