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复杂时代的减熵行动指南》 读书笔记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我觉得最精华的部分都在第一章的内容中了,其中提到了三种概念,都给了我一种顿悟的感觉。

第一个概念:关于什么是幸福

生而为人,每个人的追求都是过上幸福的人生,但是又有几个人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在看到本书之前,我对于幸福只有一个认知:1.我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会觉得幸福;2是我在得到重要的人的夸赞的时候会感觉幸福,这就是我所有的能够感知到高兴和幸福的时刻。

但是在本书中,作者将幸福分为了三个层次,分别是:

第一、享乐带来的幸福,这个应该类似于我感知到的第一种状态。

第二、投入,通过全身心的投入做一件事情,在过程中感受到的心流的状态。

第三、意义,充分的实现自我价值的部分,这个应该也是我几乎从未体验过的状态。

以上三种幸福,你最常常感知到的是什么层次呢?我相信大部分感受到的都是来自于第一种状态,偶尔会有第二种状态,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感受到第三种状态。

那么以上三种状态的幸福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享乐:享乐的特点就是持续的时间非常短,你买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吃了一份好吃的东西,这些快乐几乎都是转瞬即逝的。另外,就是享乐这种幸福的天花板非常低,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几乎让你不会有新增的幸福感了。这就跟那个 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是一个道理。

如果享乐有这么多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持续的追求享乐,而 不选择进行投入和意义上面呢?

核心原因是人类对于掌控感的追求,人类天生是追求确定性的物种,通常不愿意在一个不确定的事情上面付出很多,同时,人类也厌恶损失,一旦投入了,但是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的话,就会感觉很挫败。

第二个核心观点:关于命运和认知

关于命运,究竟人的一生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真的由上天控制的命运决定的,还是有什么别的因素,作者认为人类一生的际遇其实都是认知决定的,比如:很早就有人说过,人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那什么认知呢?认知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作者认为:认知就是人类大脑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并且做出的各种行动和收到的各种反馈的结合。

认知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你的各种行为和反馈决定的,只是单纯的接收信息、读书、听取别人的经验等,都无法提升和改变你的认知,所以,你必须要行动起来,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方向。

在我们的头脑中存在两种认知:一种叫惯性认知,一种叫理性认知,这两种认知各自负责的事情不同,处理信息的速度也是天差地别。

在《automic habits》这本书中也提到,我们的认知系统有两种状态:conscious 和 unconscious 。当一个习惯已经非常熟悉的时候,就会从conscious 状态切换到 unconscious 状态,因为后者让我们更加省力,几乎不需要付出额外的经历,大脑就能处理这些熟悉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改变认知,最重要的就是 不断地重复行动,然后收到反馈,然后将他变成unconscious 的状态,这就真的将一个新的认知植入了我们的大脑中。

第三个核心观点:精神熵的概念

在物理世界中,当一个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进入一种混乱的状态,比如:你的房子,或者你的公司这种组织中,都会存在这种状态,我们的精神状态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不定期清理的话,我们也会进入精神熵的状态,各种想法在大脑中层出不穷,在物理世界看到的你可能一动未动,但是思维上已经跑了几百公里了,所以,就会导致今天的年轻人总是说:啥也没干,但是已经精疲力尽的情况。

精神熵的到极点的状态就是内耗。

那应该如何解决内耗的情况呢?

1.首先要摒除物理世界带给你的各种超负荷的信息,

2.提升自己的多巴胺,多沉浸式去做一些事情,体会到前文说的心流状态,当你在心流状态中的时候,你就自然不会有各种多余的想法在闹钟来回横窜。

3.开展冥想训练,认真的观察自己的思维的跳脱,然后通过不断地拉回,强化大脑中的控制思维集中的部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