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时候看《柳如是传》,后面的一段讲到她和钱谦益的长长爱恨纠缠,有一段是在清军攻破南京时,她劝他一同自溺殉国,两人商议好投水自尽,已经到了湖上,钱谦益试了试水,却说水太冷了,临阵退缩,并且把毫不犹豫跳进去的柳如是也捞上了岸。
看他皱着眉紧抿着嘴,将不再年轻细嫩的手伸进水中试探着,仿佛还挂着一丝羞赧的神情告诉身边的爱妾“水太冷了,还是算了吧。”忽然觉得这应该是个十分可爱的男人。
她说她没有气节,可是她嫁给他的时候,应该已经知道他对礼法传统的不在乎,当时她的身份不过是妓,风流如陈子龙碍于当时的道德标准尚不敢娶,而钱谦益毫不犹豫的在船上与她成亲,在漫天飞来的石子和唾骂中,从容镇定的望向对面的佳人。
而当初带给她漫天喜悦的勇毅淡然,在快要国破的时候不从她的意,便从潇洒不羁变成了贪生怕死。
好不公平。
我想这老头子应该不是个才思敏捷的好辩手,在他在湖面上想通生死的那一刻,尚且来不及将他所思所感说给爱妾听,一急之下憋出个蹩脚的借口说水太冷,给后人留下了永远嘲笑和鄙视的笑柄。
自古读书的做官人,一旦遇到国破家亡王朝更迭,便认为只有“殉国”才是正经的出路,哪怕他在前线硝烟弥漫的时候自己在家娶小妾,哪怕他不曾上过书劝诫指点过胡闹的皇帝和迷局一般的朝政,哪怕身后没有追兵逼到悬崖反而送来一份烫金的公文,只听到国破便要以身殉国,仿佛只有抛了头颅洒鲜血才对得起吃了这么多年的皇粮。
明朝灭亡时殉国的读书人大概比从前的朝代加起来都多,汉灭了秦,唐灭了隋,或者是之前短暂如同走马灯似的的五代十国,不过是汉族人自己再打来打去,所以即使换一个统治者,其实没什么两样。元灭了宋,虽然算是外族侵略,可是蒙古人大大咧咧并不太计较读书人的事,可是到了明清交替的时候就闹得不得了,撇开文字语言文化服饰的差异不谈,只是“留发不留头”这一句威胁,便足以刺激士大夫们原本圣洁脆弱的神经,激励他们去死了。
刀尔登写明朝是历史上最没有节操的王朝,从一开始的朱重八变态的折腾自己和老百姓,到朱棣篡位满城血腥,皇位上有恋母癖心理永远不成熟的小孩,有爱跟大臣们捉迷藏的,居然还出了位优秀的木匠,更别提朝堂中东林党和宦官党不断的勾心斗角明枪暗箭。而民间捐官横行极尽各种压榨欺凌,它存在的每一天,都是在考验人的生存底线。
那也是头一次,让我们知道了其实人活着的条件可以如此之低,衣可以不蔽体,饭可以不果腹,家当嘛不要也罢,反正呼吸的还是大明的空气,贪官再坏他还是汉族人。
当一个王朝的节操建立在一群士大夫殉国的气节之上,它其实已经稀薄如纸不堪一击了。我想钱谦益大概也是摸着冷水想到了这一点,反正国已经破了,死了有什么用。
不如接受满清的招安,接着当自己的官,继续默默的写诗,编《明史稿》,殉国从来都没有错,只是如果能够活着,做出一点有意义的事,大约是要比干洒一腔热血来的更算纪念。
九州大地上的鲜血已经够多,不差他一个。当他眯缝着眼一字一句校对着《明史稿》,偷偷的动一点手脚,吃着清朝的官粮编出了《牧斋诗抄》和《有学集》被革职后默默的联络着西南和东南海上的势力试图反清复明,甚至“尽囊以资之”北伐的复明志士,哪一点,输给了绝食而死的越其杰和袁枢?
选择死本来就是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反正死后一了百了不管是饿殍遍地还是民不聊生,眼不见为净。所以敬佩那些有勇气活下来,顶着无数不屑眼光,背着身后万世骂名站着的人,像是暴风雨之后的一只大鸟,张着并不丰满的翅膀,努力的庇佑着身后的人。
我佩服一身傲骨被诛十族犹未悔的方孝儒,却无比喜欢借口水冷不肯自尽的钱谦益。
他更像一个不拘于道德礼法,爱生活爱小妾的老头,就像他迎娶柳如是的那天,在飘摇的水波中对她狡黠的眨一眨眼。
多么活生生的一个聪明人。